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图像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对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的影

2015-08-04 08: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中国高校美术教学,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无论是美术学专业、艺术设计专业,还是新媒体、动画专业,都不得不随着科技发展的大潮,在数码技术上做大文章。图像文化最直接的影响是在电脑网络技术的普及,电脑网络的普及为图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关键词:图像文化;发展;信息;传播化

  图像这个词语经常出现在西方译著中,图像学对图像这个概念的定义为:1、图形在观看者心中构成形象的认知心理过程以及在心里主观对形象的描绘。2、图标、图符、图形程式的意义。3、具有传播功能。在东方,对中国古人治学方法的描述“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像于图、索理于书”可以体会到,图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渊源。其中,“图”指形、图形;“像”指义、涵义。“索像于图”说明了图像不可言说的视觉性特点,即区别于文字的独立意义性,又能配合文字的叙事功能增强人们认知理解能力。
  图像的非语言视觉性的本质特征,为全球化、大众化的图像文化的到来埋下了伏笔。“图像文化” 在全球化这股浪潮的强烈推动和冲击下,在全球范围的信息交流与文化扩张中,我们身边的文化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全新的图象世界无形之中进入到我们的生活。著名报人詹姆斯·赖斯顿指出:如果说19世纪是小说家的时代,20世纪是新闻工作者的时代,那么,21世纪是图像文化和图像艺术的时代。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图腾时代、文字时代多次的转变,现在,已经到了图像文化时代,这个读图的时代给我们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视觉图像文明。图像文化正在越来越多地侵入文字领域,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媒介。作为文化载体的图像在现代通信和传播技术的推波助澜下,更加默契的符合着当下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节奏,促使当今文化传播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经历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以史前拉斯科洞窟的岩画到古埃及象形文字为标志的被称作图腾时代的“读图时代”,到以以文字为主要的沟通手段的“文字时代”,再到以图像传播为主,以文字传播为辅“图像化时代”,我们可以很确定的说:人类已经迈入了“图像文化时代”。中国高校美术专业的教学也不可避免受到这股大潮的影响,如今高校中的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受图像文化的影响更严重,但是,既然这是一个趋势,高校教学就应该顺应这个形式,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都必须有所倾向。
  1839年8月15日,在法国科学院和艺术院联合将达盖尔版摄影法公之于众后,摄影术对人类的影响已经完全出乎早期摄影术实验者的预料了。伴随着摄影术的发明,人类从此打开了另一观察世界、感受世界的全新视觉形式,这种以物理化学相结合的制作图像的方式预示着我们正生存于一个图像化的图像文化时代。“图像文化时代”的到来将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人类文化的沟通和交流方式也正被悄然改变。随着1851年 “湿板”洗印的技术、1871年 “干板”洗印的技术、1888年能够批量生产的照相机的出现和发展,特别是照相机的批量生产,完全改变了全世界范围内有关图像的信息的传播方式。这种机械复制的技术改变着人们观看的方式和习惯,摄影术的发明可以说是人类实现了机械生产大量逼真图像的梦想。相对于照相机拍摄出来的相片和传统手工绘制的图像而言,照相机具有准确性、真实性、可复制性和快速传播性这些特性。由于当时的照相机是不被大众所普遍接受的奢侈消费品,以及洗印的不方便性导致它的传播在那个时期来说是很有限度的。在这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先进的科学技术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思维等各个方面。其中,最划时代的就是数字化的技术,数字化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当中,一场空前的数字革命已经席卷而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摄影器材向数字摄影器材的发展,图像在如今社会生活中使用范围的扩大,可以说数码相机的普及使得摄影更进一步的走向大众,每个人都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出质量良好的照片,为图像的迅速传播提供了前提。数字技术为虚拟图像的制作和产生提供了魔幻般的手段,用快速、易保存、易修改、作品易成批复制的创作方式和手段,影响着大众的审美习惯。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强力介入,让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制造出我们想要的图像和效果,如此的便捷性与实用性,使我们不得不承认数字技术的强大,它加速了图像文化发展的多元化进程。
  中国高校美术教学,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无论是美术学专业、艺术设计专业,还是新媒体、动画专业,都不得不随着科技发展的大潮,在数码技术上做大文章。图像文化最直接的影响是在电脑网络技术的普及,电脑网络的普及为图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美术学专业的学生,虽然是以绘画为主,但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又为绘画开辟了一块新的空间。绘画与数码技术的结合褒贬不一,有的人说是架上绘画的末日,但是对于高校美术专业教学来说,数码技术也为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也为图像文化进入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为教学服务提供了很多优势,由于图像的直观性的特点,利用图像进行信息传播,不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给大众,而且照片可以被受众直接辨认并大致理解,这相对于让大众去理解复杂的文字而言,无疑是一个简单而快捷的认知过程。如今的信息时代,已经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而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谁的信息越发达,谁就越有可能占得先机。
  图像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也为信息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特别在高校的教学上,更直观的影响到整个教学的进程,通过多媒体的交互教学,是教学更加的直接,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最终的结果是高校教学的良性循环,与时代的接轨。

参考文献:
[1]阿莱斯著 《图像时代》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贡布里希 《图像与眼睛图像再现心理学的再研究》浙江摄影出版社,1988年版.
[3]徐可 漆澜 著《超越图像一中国新绘画》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