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从《申报》看丰子恺漫画的社会舆论的发展效果

2015-07-28 17: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古人曰:“画不师古,如夜行无烛。”但是丰子恺并没有盲目地效仿前人,而是在黑暗中独自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漫画”风格,为中国漫画史和绘画史带来了诸多亮点。无独有偶,《申报》以其从城市到乡镇,从内陆到港口,从上海到全国,从士大夫到平民的发行范围,使其成为丰子恺漫画在报刊界中最具有研究价值的史料之一。
  一、丰子恺漫画与《申报》
  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翻译家、作家,1914年就读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夏丏尊、姜丹书等艺术教育家。1921年游学日本,深受竹久梦二和日本漫画的影响。丰子恺漫画以儿童的视角、佛理的眼光,诗意地看待现实生活,运用粗细不一的墨线,将客观事物描绘得淋漓尽致。诚然,表面上看丰子恺的漫画找不到狂风暴雨般的摇曳,但这种通俗易懂的背后却隐藏着些许哲理,透视着人生的真谛,成为当时社会公众茶思饭后的调味品。
  《申报》从1872年4月30日创刊至1949年5月27日停刊,经历了77个春秋,无疑《申报》成为近现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研究价值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报纸之一。《申报》一生,“战争”与“革命”如影随形,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等。近几年,学界掀起了对《申报》研究的热潮,究其原因,其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相当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其中,“自由谈”“艺术界”两大副刊为今日艺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其中就包括丰子恺的漫画和散文。
  二、《申报》中丰子恺漫画的发展概括
  自漫画集《子恺漫画》问世以后,不仅使国人开始接受漫画这一新颖的绘画形式,而且推动了中国绘画史乃至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自1925年《申报》刊载了丰子恺的漫画以后,舆论反响甚广,丰子恺又陆续将许多单幅漫画作品发表。1925年9月17日《申报》刊载了一幅名为《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漫画,这是丰子恺在《申报》副刊“艺术界”中发表的第一幅漫画作品。同时,编辑还在此版中刊载了《漫画》一文,主要陈述了何谓“漫画”,并为丰子恺的漫画作了一个简要的文字宣传。
  丰子恺漫画主要集中在1934年至1947年的《申报》中,这14年刊载了几十幅漫画,比较出色的有如下几幅:1934年9月24日第30版,在“自由谈”中刊载了《剧的姿势》;1934年12月6日第18版,在“自由谈”中刊载了《热手巾》;1935年 3月 5日第14版,在“自由谈”中刊载了《卖金元宝的奶奶》;1935年 5月13日第11版,在“自由谈”中刊载了《游春人在画中行》;1935年 5月14日第18版,在“自由谈”中刊载了《此人徒有衣冠,只能威吓鸟雀》;1935年11月12日第8版,在“艺术漫谈”中刊载了《新建三层楼(洋式门面)》《南辕北辙在此一脚》;1947年5月12日第9版,在“自由谈”中刊载了《笑里磨刀》;1947年5月31日第9版,在“自由谈”中刊载了《白象及其五子》;1947年6月6日第9版,在“自由谈”中刊载了《孟夏草木长》;1947年6月10日第9版,在“自由谈”中刊载了《何处幽眠,投梅阴》;1947年6月11日第9版,在“自由谈”中刊载了《初夏云景》。
  从时间上可以看出,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申报》的办报事业受到阻碍,与此同时,丰子恺的漫画创作也受到很大影响。抗战结束后《申报》并未恢复战前的兴盛局面,反而从办报数量、质量、种类等方面全线走入衰败。同时期丰子恺的漫画创作也逐渐由描绘“诗意生活”的漫画过渡到表现“现实生活”的漫画中来。所谓“诗意漫画”,指的是丰子恺在创作初期的风格,这一时期的丰子恺深受李叔同和日本漫画家竹久梦二的影响,表达了一种安逸的诗意生活情趣。直到上世纪30年代,丰子恺开始体察到社会各阶级的苦难,创作开始步入社会现实的环境中,儿童、学生和社会群众自然地成为了丰子恺的艺术对象。但是,从以上资料可以明显看出,丰子恺仍然有许多漫画没有发表在《申报》中,如《护生画集》《漫画阿Q正传》等,可谓是遗憾之极。
  三、社会舆论功效研究
  风格迥异的子恺漫画,自20世纪20年代问世以后,涌现出了无数评论者、追随者、模仿者和继承者。据《申报》史料记载,有数十篇文章陆续发表(当然,这里没有将丰子恺本人评论自己的漫画作品记录在内),他们或评论子恺漫画的创新之处,或批评子恺漫画的不足之处,或展望子恺漫画的远大前景,或模仿子恺漫画的创作风格进行二度创作。总之,这些学者的文章间接反映出子恺漫画的社会舆论功效,反映出普通工薪阶层对漫画和子恺漫画的持续关注。其中,在《申报》发表文章评论丰子恺漫画的诸多学者中,张亦菴、周启、卢荪、士佼、温肇桐、张一渠、东方既白等人的言论相对较为鞭辟入里。从丰子恺漫画的模仿者和继承者角度来看,主要代表有李毓镛(笔名次恺)、鲍慧和、毕克官、胡治均等,以及两位“丰画”传人——丰一吟和宋菲君。①
  张亦菴,原名张其讱,1926年1月10日在《申报》副刊“艺术界”中发表了《读〈子恺漫画〉后》,这是一篇相对较早评论子恺漫画的文章,一经发表后在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他在文章开头首先高度赞扬了漫画集《子恺漫画》,然后根据自己对丰子恺漫画的认知进行了一番评价。他认为:“子恺漫画是以明快简单的东方气派加以些许西方的画法,我国人以毛笔写画的诚然很多,但是写漫画的很少,就是有或者不免于我国传统的运笔法,不敢任意去挥洒,所以笔触得不到什么意思。子恺却能任他的笔去挥洒而带一点速写,所以能生出一些新的意味来。”②张亦菴指出丰子恺的漫画很自然地流露出情感,丰子恺的诗词与漫画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最后,张亦菴还谦和地指出《子恺漫画》的缺陷,即从漫画中可以看出些许的颓废气象,希望丰子恺能够“兴奋”地作画,向《申报》的读者传达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殷李涛,于1916年1月29日在《申报》副刊“艺术界”中发表了《看了诸作家的漫画以后》一文。他认为,漫画作为西洋产物引入中国绘画界,需要漫画家努力用 “精神的创作”灌溉这朵还处于萌芽阶段的中国漫画。此外,殷李涛将关良、王道源、季小波、卢世侯、叶云凤和丰子恺的漫画进行简单的比较,但由于篇幅较短并未多述。③总体来说,殷李涛将如此多的漫画家进行对比,还是希望引起读者的视点,让大众积极地参与到漫画的舆论环境中。
  周启,于1934年9月24日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中发表了《丰子恺论》一文。“做孩子的时候便看见丰子恺的画,在中学堂里念书也看见丰子恺的画,到现在还看见丰子恺的画,丰子恺的画可说是画之时者了。”④这是周启在文章中的开场白,从这里可以见识到丰子恺的漫画已经伴随着下一代孩童的成长,这佐证了丰子恺漫画的社会影响力之深,传播范围之广,社会舆论功效之大。随后,周启分析了子恺漫画的形式与内容,他认为,丰子恺以简单的毛笔和墨水为工具,用简练明快的线条勾勒出了一幅不平凡的漫画,子恺漫画的内容好比“鸡的唱晓,闹钟的走声,孩子们的哭和笑”完全超不出生活的范畴,但是这种趣味偏又十分隽永。
  卢荪,于1934年12月6日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中发表了《〈子恺漫画我辑〉序》一文,他将《申报》中丰子恺所作的漫画剪切下来并装订成册,后在封面上题为《子恺漫画我辑》,此篇文章正是他为此本书册所编写的序。卢荪正如其所言,他既不是学者,也不是一名专业的研究者,他这一工作只是对丰子恺漫画的由衷喜爱。“在我积存的自由谈里,子恺漫画从摸索到混沌期,一共有六十几帧,算算够得上订成一个册子。”⑤卢荪的这句话客观地表明了在《申报》中存有数量可观的丰子恺漫画,这些漫画不仅给当时的读者带去了诸多舆论热点,而且还为今日研究丰子恺漫画带来了无法比拟的史料研究价值。
  温肇桐,于1946年4月10日在《申报》副刊“春秋”中发表了《评丰子恺漫画》一文。温肇桐根据丰子恺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具体分析,他认为,丰子恺漫画是从“诗意的憧憬”过渡到“现实的生活”,最后“以嬉笑的方式揭露社会恶习”。温肇桐在文章的末尾总结道:“与其说他在漫画中保存国粹,还不如说他为使中国大众易于了解和接受起见,是旧形式的利用,也正是艺术大众化的好方法。因之,今后的艺术,尤其是漫画,应该走向指示大众争取民主的一条大道前进,有着独特成就的丰子恺漫画笔者敢深信,当也不会使我们失望吧。”⑥温肇桐在对待丰子恺漫画的态度上可以明显地体会到一种认同感,他毫无保留地将丰子恺漫画与“争取民主”联系到一起,由此可见,在民国时期丰子恺漫画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当然,丰子恺漫画的社会舆论功效不仅表现在推动社会民主共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众审美趣味的提高。
  此外,还有诸如以次恺、风人、菊等为笔名的学者在《申报》中刊载文章评价和赞赏丰子恺的漫画,在此不予一一评述。自1925年丰子恺漫画开始出现在《申报》以后,在长达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丰子恺以其独特的漫画不仅推动了中国漫画界的快速发展,而且持续影响着大众舆论的发展,这些在《申报》的历史长河中已然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四、对今日漫画和艺术教育的启示
  随着近百年漫画史的演变,漫画已经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尤其是上世纪20年代丰子恺的漫画一经推出之后,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漫画的身影伴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现今,虽然年轻的漫画家们发扬了继承优良传统的美德,但是从《申报》中深入研究丰子恺漫画以后,不难发现今日的漫画仍然存在着诸多弊病。例如,商业气息浓厚,带有低俗色彩,过多地学习日本“非主流”漫画,缺乏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此外,从社会舆论功效层面来看,丰子恺将漫画“艺术大众化”,对大众的审美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美育的功效。反观,如今的漫画并没有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大众舆论”三个基点,所以某种程度上很难运用漫画的形式对公众进行美术教育或者艺术教育。
  今日漫画如何祛除弊病?今日漫画如何将漫画的形式应用于美育?首先,漫画在市场运作(策划、推广、销售)方面无需赘言,此处主要考虑漫画的题材方面。题材作为漫画的灵魂,丰子恺漫画主要以儿童、学生、子女、护生和市井百姓为主要题材,他的漫画就是现实生活的主观再现。所以,今日漫画需要从丰子恺漫画中汲取有益养分,切勿盲目“师夷长技”而束缚了自己。最后,今日漫画应该主动地摸索丰子恺如何用漫画引导大众的舆论,如何用漫画的形式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这些都对今日漫画的发展有许多启示性意义。所以,倘若合理地解决了将漫画的形式应用于美育的问题,中国美育的教育教学方法势必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注释:
  ①叶瑜荪.喜看《子恺漫画》传承人[J].文化交流,2011(5).
  ②张亦菴.读《子恺漫画》后[N].申报,1926-1-10.
  ③殷李涛.看了诸作家的漫画以后[N].申报,1926-1-29.
  ④周启.丰子恺论[N].申报,1934-9-24(30).
  ⑤卢荪.子恺漫画我辑序.[N].申报,1934-12-6.
  ⑥温肇桐.评丰子恺漫画[N].申报,1946-4-10.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2013级在读硕士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