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室内歌剧的发展及艺术价值发展综述

2015-07-14 08: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歌剧有“音乐的戏剧,戏剧的音乐”之说。主要指在舞台表演,并有舞台背景和服饰的,以角色歌唱为主导,以独立的特定的音乐结构为推进剧情发展为主要手段的戏剧音乐作品。①19世纪,随着法国大歌剧的繁荣兴起,人们的审美情操和艺术趣味逐渐偏向于英雄性的史诗故事。剧本篇幅的增大、剧情冲突的增强,演员们演出的舞台不仅追求华丽辉煌,交响乐队的音响也变得日益丰满。
  一、室内歌剧的概念
  室内歌剧,一种流行于20世纪的小型歌剧,常用小型的室内管弦乐队伴奏。如施特劳斯的《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岛上》、欣德米特的《卡迪拉克》等,也曾经出现在18世纪的作品中,如pergolesi的la serva padrona。②或许在21世纪的今天,大多数人认为,一部好的歌剧就应该是豪华的舞台背景、壮烈的故事情节和高超的演唱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振奋人心的效果。其实不然,有些歌剧只由五到十名歌剧演员配上十多人的小乐队组成,而这种歌剧既可以在大剧院豪华的舞台背景下演出,让人心灵震撼,也可以在一些小型的室内场所予人观赏,这就是所谓的室内歌剧。
  二、室内歌剧的创作及其市场价值
  在21世纪发展的今天,高雅艺术越发成熟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钟爱上了室内歌剧的创作。然而,无论是传统歌剧或是室内歌剧,只要是一部成功的歌剧就离不开创作者是如何把握剧与歌之间的关系这个话题。
  1.取“文”作“乐”
  文学作为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歌剧创作中的运用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对于室内歌剧也不例外。但并不是古今中外的每部文学作品都适合参与歌剧的文本选择,首先,文学作品中词句韵律是否能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的情感世界,作品内容是否对音乐的展开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空间性,二者相互融合后能否产生对艺术情感的真实表象,都是在歌剧创作前需要考虑的。如威尔第的大歌剧《奥赛罗》就是根据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改编而成的一部成功之作,词句的灵性化加上剧情的高潮迭起都与音乐具有较高的融合度。
  2.“曲”中品“戏”
  随着歌剧的日益发展,歌剧的题材并不都是选取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有时候剧作家会根据自己的灵感创作出一些新的文本。纵观歌剧界每部成功的歌剧文本,总是在情节上有延伸、派生和扩展的生命力,在矛盾冲突上有对峙和激化的爆发力,在反映问题上有深邃、强悍且富有独特穿透力的认识。③但是创作者必须了解到,歌剧不比戏剧,可以把剧情的矛盾尖锐化,让观众有所看点。歌剧主要还是以歌唱的方式上演戏剧的一种艺术,所以剧作家应给作曲家留有一定的创作空间,以求剧情的发展与歌曲旋律达到高度的融合。毋庸置疑,室内歌剧以人少而著称,因此在其剧本上的创作无需过多的人物交代,有一个值得同情的人、一个自私复杂的人和一个独具个性熟悉的陌生人,就足以在舞台上表演一段富有冲突性的人生艺术,让观赏者在错综复杂的剧情中体会出趣味。
  3.作“曲”配“乐”
  几十年以来,室内歌剧的编剧、作曲、导演和指挥等一系列的人才不断涌现,使室内歌剧渐渐走上了正轨。室内歌剧的研究者们更多的不是担心是否有好的室内歌剧出现,反而是其市场上的价值。对于室内歌剧,似乎更需要一批经纪人和商业化操作的人,虽然室内歌剧耗资少,能够贴近观众,但是想要成功地走进歌剧市场,赢得观众的喜爱,没有这样一个强大的“中介”是无法想象的。而这样的队伍在今天是完全有可能形成的,更加欣慰的是,一些国际大都市已经逐渐形成了这种人才开始包装室内歌剧。在规模小和耗资少的情况下,要打通室内歌剧在歌剧界的道路,似乎显得更加得心应手。各方面人才水平的提高定能为室内歌剧的市场发展打拼出一条灿烂光明的道路。
  音乐、戏剧、文学和美术等是歌剧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它们作为单个元素与歌剧共同经历着岁月的磨合时,无形中已经成了一门高品质的艺术品种。或许可以说在推动室内歌剧发展的同时,无形中也推动了各门艺术学科的发展。
  结语
  歌剧绽放着艺术的光辉,蕴含着艺术的柔情,怀揣着艺术的魅力,陶冶着人们的情操。随着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音乐作品不断的推陈出新,当代的音乐创作者只有创作出被当代人接受和喜爱的作品,才可能被流传下来。室内歌剧本身就具备着易被人接受的特征,只要创作者能对歌剧主题和风格都有确切的研究和透彻的理解,对歌唱语言的运用做到融会贯通,对作曲技法运用的炉火纯青,定能把室内歌剧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注释:
  ①钱苑,林华.歌剧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②笔者根据《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的室内歌剧条目翻译整理。
  ③笔者根据上海戏剧学院陆军教授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的室内歌剧创作研究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参考文献:
  [1]居其宏.歌剧综合美的当代呈现[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2]蒋力.咏叹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3]刘志明.西方歌剧史[M].台北:全音乐谱出版社,2000.
  [4]吴志国.19世纪欧洲“大歌剧时代”的声乐艺术[J].中国音乐学,2003(4).
  [5]彭志敏.探索·选择·思考——关于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音乐创作[J].黄钟,2003(1)
  [6]祁君.小歌剧大魅力——由《贾尼·斯基基》谈小剧场歌剧艺术如何走近中国观众[J].人民音乐,2011(6)
  [7]袁勤,袁瑾.20世纪室内歌剧之精品——析布里顿的喜歌剧《阿尔贝·埃林》[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
  [8]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
  [9]戴辰.我国小剧场戏剧的市场化发展及其积极意义[D].安徽大学,2011.
  [10]牛宇清.论中西小剧场戏剧的文化定位[D].辽宁师范大学,2012.
  作者系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级研究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