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展演是设计艺术类专业对毕业设计的作品进行展示或表演的一种艺术活动。它可以被看作是毕业设计课程的延伸,也可以被认为是对设计艺术教育大学本科四年教学质量的一次总的检验和总的验收工作,为设计艺术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毕业展演是设计艺术类专业对毕业设计的作品进行展示或表演的一种艺术活动。它可以被看作是毕业设计课程的延伸,也可以被认为是对设计艺术教育大学本科四年教学质量的一次总的检验和总的验收工作,为设计艺术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思考的空间。下面以闽江学院为例进行这方面的思索。
毕业展演是闽江学院服装系历年来最重视的一项工作。在每一年每一届的毕业展演中无不倾注着师生们的大量心血和智慧,随着院系领导的重视和设备资金投入的增加,其水平和质量也逐年提高。2009届的毕业展演尤其值得总结,该届毕业展演还是第七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主题活动之一,在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还设有专门的展位。
首先,这场活动以“衣连闽台,魅力海西”为主题,展示了海西文化,也展现了闽江学院立足海峡两岸省会中心城市,秉承“按发展需要培养人”的办学理念。其形式体现了的闽江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定位,从中可以提炼出闽江学院“服务型”“外向型”的办学特色。
其次,透过这样活动,可以对设计艺术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设施、教学管理、师资建设等方面全面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设计艺术教育改革和创新建立一个平台。同时,这种活动可以成为师生策划举办大型艺术展演活动的实验场,是学生离开大学校园之前的一次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毕业设计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第三,毕业展演活动架起了学校教育通向社会、职场的重要桥梁,向社会、职场展示和介绍毕业生综合素质和特别才能的重要机会,为社会、职场选择人才提供现场的直观的时机。同时也是传播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和系知名度的重要的途径。
如果说毕业展演活动是一个壳、是一种形制、是一种媒介,那么这种外壳之内应有实质的东西。展演的核心内容就是参展和参演的毕业设计作品,对展演的评价就是围绕参展和参演作品的质量与水平而展开的。2009届的毕业展演规格高、形制完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那么其内核究竟如何呢?有无值得重视和思考的地方呢?
全国十佳服装设计师曾风飞对此次服装毕业设计作品展演的评价是“此次展演是非常成功的,对学生来说,也是对他们大学四年学习的总结,与去年相比,学生的创作素养在提高,老师的专业指导更为到位,是一种飞跃性的进步。”曾风飞也比较客观地说,“参展和参演的作品在创新性和原创性方面及与时尚与市场等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对此,应引起我们的警觉和反思: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强,根源是什么?是在学生本身,还是教师或大学设计艺术教育本身?长久以来, 我们没有少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但情况并不乐观,甚至有点乱。问题的实质如果未能找出,只是做面上的文章,势必影响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创新,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是奢想的。
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既是现实的、也是前瞻性的。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人才培养的目标问题。具有创造力人才的培养无疑是这个时代的要求。当代社会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知识社会过渡,知识经济特征更加显著。这就要求首先在哲学层面上对大学教育的指导思想要进行深度的思考。美国人约翰·S·布鲁贝克教授说:大学是一个“传递深奥的知识,分析批判现存的知识,并探索新的学问领域的”的机构。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要确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科技观、文化观,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进行科学及其应用方法的教育。要强调教育的伦理和文化内涵,大学不但需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同时也要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大学教育必须高度重视人格的培养和人的素质全面均衡发展。这就要求设计艺术教育也必须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设计的背后是创新,创新的背后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背后就是文化。学会独立思考,思想自由是具有创造力人才所具备的首要素质。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价值体系,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发扬和深植于中国优秀的独特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之中,又能善于学习吸收西方的善道,摒弃西方的黑道,那么中国的未来教育无疑将会取得巨大成功。
大学教育中的宏观问题的改革不是立马就能够实现,但对于教学计划制订、课程设置等工作还是有所作为的。比如在设计艺术教学计划制订、课程设置中除了常规性的课程之外,应大量地增设一些短浅的、能及时反映与本学科相关联的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动态的课程或讲座性质课程,并邀请这些领域的专家开课讲授,以补充常规性课程的不足。比如,增设哲学类讲座性课程,专门讲授哲学问题,介绍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起重大影响的哲学家及其著作,在精神上、哲学思想上为学生开启智慧之天窗,启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培养创新性人才、创造性人才铺设路基;增设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社会科学讲座性课程,因为设计实践和研究多是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社会科学的介入下进行的,在其核心目的是去发现、理解和关怀人类的个体心理、人性特征与群体文化、人的需求、期望、目的、情感、体验等;开设与艺术设计息息相关的当代艺术讲座性课程,像北京服装学院的课程设置中就有一门“当代艺术讲座”。当代艺术创作活动在中国的发生和发展其历史很短,从改革开放以来也仅三十年,是一场轰轰烈烈、影响深远的艺术革新运动。当代艺术从思想到方法、从形式到内容与传统艺术有很大的不同。强调作品的观念性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特征,它重视形式的创新性和实验性,内容的当代性和批判性,同时也重视材料选择和运用的巧妙性, 具有媒介广阔、材料多样、创作方法灵活丰富、互动性、游戏性的特点。国外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对当代艺术的探讨已经非常频繁和深刻,他们尝试通过各种不同的材料对艺术和时尚进行深刻、有影响力地实验,以期引导潮流,引领时尚。当代艺术是实验性艺术,具有超前性和引领性。这是一个很好的讲座性质课程,可以由专门的老师担任,也可以聘请相关的当代艺术家讲授。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当代艺术家、时尚设计师交流工作室,邀请国内外有名的当代艺术家、时尚设计师做短期的访问工作,借助名家名师的艺术经历、艺术经验直接直观地影响学生,拓展视野;同时,艺术设计教育应把广义的创造性思维和责任感的养成当作目标,所以还可以通过专业采风、社会调查来养成观察力,运用话语分析和图像分析来养成思辨力,运用现场艺术和戏剧来养成责任感、执行力与合作能力,灵活运用当代艺术的创作方法,经常紧扣身边的生活事实,对日常熟视无睹的事实进行别开生面的利用,紧扣当代的社会问题,做到艺术教育和提高社会认识能力的统一,开发创造力,在艺术实践中解放创造力,这是希望能够对学生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都有助益,成为各行各业有创造力的人,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文化共同体,从而建构一个富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性社会。
在具体的毕业创作和毕业设计的指导中,也可以综合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来指导。比如借用感性工学的方法。感性工学就是设计者站在使用者的立场, 通过预测市场商品的流行趋势,落实定位目的和设计意图,从材料、技术、设备、性能和流通经费等方面,并从使用者的生理特性、心理特性、使用环境、废弃处理等方面入手,以产品使用者的意识、个性、审美、多样、快乐、舒适为重点,以综合的功能、生活者利益优先的方式,与过去的生产者利益优先的方式完全不同。这一设计方式是感性化的设计方式,是未来设计的方向。设计人才的培养也是如此,我们对人才的培养缺乏个性化设计,我们无法依照每个学生的特性及社会市场的需求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如果培养的设计人才具有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学会了独立思考、自由思考,拥有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那么毕业展演的内核问题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作者:庄长达 来源:新课程·教师 2009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