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美术的独特价值与实现

2016-07-12 11: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美术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相对开放的学习空间和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在当代教育中,家长普遍在乎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关注点也是数语外等主要科目,甚至有些主科教师也认为美术是可有可无的学科,因此占用美术课是常有的事。

 

可他们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想法,学生们甚至喊出:保卫长江,保卫黄河,保卫每节美术课!”为什么学生如此喜欢的课程,家长和主科教师却总是忽视呢?家长和主科教师必须正确认识美术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在潜意识里正确对待每一门课程,认真学好每一门课程。

 

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艺术家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素材,运用到艺术中去,反过来又充实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新的享受。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这种享受,所以美术教育也应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美术课程具有其他课程中所没有的独特的能力培养目标,这些恰恰也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及的。美术教育是整个素质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育与创造》中提出:只有创新才能使世界更美好,只有创新才能为人类增加新知识,为世界带来新的幸福。创新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但不管怎么创新我们都不能离开教材,因为教材是,我们要把根深深扎入土壤中,再肆意的生长枝叶,让每棵树都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现在大部分学校仍然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小城镇学校,教学设施比较缺乏,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方式机械呆板,压抑学生的个性。一些美术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不是很在乎,也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只是为了考试得到高分而开展练习。因此导致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到初中,孩子们越来越不喜欢提出问题。

 

小时候孩子们的问题特别多:彩虹一共有多少颜色?天空为什么那么蓝?……问题不仅多得不可胜数,而且简直可以说是千奇百怪。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问题却越来越少。是他们没问题可问了吗?其实并不是,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减退正是教育的失误。要知道,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开始,抹杀学生的好奇心就等于抹杀他们的创新意识。学生因好奇而思考、质疑,这正是发现问题的开端。

 

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不管学生所提问题是多么不值一提,多么幼稚可笑,都不应该讽刺挖苦,否则,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赋于学生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空间,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去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营造适合培养创造能力的良好氛围。只有为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才会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在美术教育中美术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社会并不需要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专业艺术人才,也不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艺术家。我们的美术教学必须从单纯训练学生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素质和个性品质。教师要善于积极评价和欣赏学生的作品,努力从作品的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

 美术的独特价值与实现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且也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因素。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博采众长,悟出了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八字心得,告诫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要有所创新。美术教学要追求创新,把学生从固有的课堂模式中解脱出来。

 

当学生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他们与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要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备受人们的关注。如何更好地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话题。

 

首先,要注重学习基础知识,为创新做好准备。中学生最容易从直观的事物当中学习知识,所以我常用艺术家的故事来感染同学,比如达·芬奇画蛋、阿基米德巧解王冠之谜和用镜子智退敌人、牛顿由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创新不是空穴来风,而需要广泛的文化积累,要创新就必须先学好基础知识,认识到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其次,要在实践上让学生感受创新。

 

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活动成果的标准之一。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已有潜质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想象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独有的天赋和才能,它是凭借记忆表象,通过形象思维对头脑中接收和存贮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排列、重组,创造出未感知过甚至未曾存在过的事物的过程。想象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回顾人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历史,科学技术史上任何一项发现或发明都是科学幻想和创造想象的产物。想象也是美术的主要特征,不管是欣赏课、绘画课还是手工制作课,我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七年级《设计我们校园》一课时,我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要求每个学生大胆想象,描绘出他们想象中的校园是什么样子。学生有的画教学楼,有的画操场,还有的画出了许多我未曾见过的新设备。我让他们详细讲解这些设备的用途,然后再让每组派代表讲述自己作品的意义,最后评出最富想象力的学生。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的同时,不但完成了学习任务,欣赏到了艺术的美,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如果说创新是永恒不变的话题,那么兴趣就是创新得以实现的永恒动力。只有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才能更好地吸收美术知识,提高美术技能。学生如果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变为自觉,心情就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新。教师欣赏或肯定学生作品,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美术课程标准》中强调: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学生进行的美术创作,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少,这样的作业使学生感觉不到创作的快乐,也容易使学生失去创新的机会。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这一现状,拓展了美术课程的内容,加强了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的美术作品能够回归生活、更好地表现生活。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形成创造力人皆有之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每一处景物、每一件事物都可能成为艺术表现的素材。只要善于发现,勤于动脑,敢于创新,每一个人都会成为艺术家。只有大胆、自信、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才情,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作者:魏伟 来源:黑河教育 2016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