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艺术教育专业划归教育学学科门类后的思考

2016-04-09 16: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20129月,教育部重新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首次明确将艺术教育专业划归教育学学科门类,结束了艺术教育是目录外专业的历史,同时划归教育学学科门类的还有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把科学、人文、艺术三大学科的教师教育专业划归教育学学科门类的重大意义是:厘清了作为教师教育的_=大学科与三大学科专业教育的限阈。这个意义对艺术学科而言尤为重大。高校专业目录中的艺术教育专业情况远比科学教育专业、人文教育专业复杂,刚刚从艺术学学科体系中剥离出来的艺术教育专业还需要一定的过渡期,以便让人们逐渐接受这个事实。所以,教育部新颁布的专业目录中,艺术教育之后还加了一个括弧,注明可授教育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而科学教育专业和人文教育专业就没有这个附加的可选择的过渡性规定了。

 

  艺术教育的复杂性主要在于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的艺术教育实际上被艺术学科教育取代了,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艺术教师教育专业总是向专业艺术院校看齐,甘愿把自己办成二流的音乐学院或美术学院;与此同时,专业艺术院校也大力开办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和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尽量把专业成绩稍差一些的考生留在本院,而考生和家长们也宁愿如此,即在专业艺术院校就读二流的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教育主管部门也都自然地接受了这个现状,于是,艺术教育专业的一个久治不愈的顽疾——学用脱节日益加深。

 

  艺术教育的复杂性还在于,艺术教育本身的双重含义也增加了高校乃至中小学贯彻执行艺术教育的困难:首先,艺术教育是音乐艺术、绘画艺术、舞蹈艺术、戏剧艺术的总称;其次,艺术教育是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综合为一体的教育。艺术教育的双重含义致使人们使用这个称谓时内涵有时是不确定的。

 

  教育部重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在艺术教育上的思想混乱,使艺术教育重归教育本位,是可喜之事;但是,由于思维定式和积重难返的因素,艺术教育或许让人们有些不知所措,而滑人形式主义甚至虚无主义的窠臼。

 

  一、艺术教育是为艺术而教育还是为教育而艺术

 

  关于艺术教育为什么的问题早已不是新问题,新时期以来,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就一直持续不断,不过一直没有形成共识。说到底艺术教育是为艺术的教育还是为教育的教育这个本质问题没有解决,人们期待一个明确的回答。可喜的是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终于给出了答案,即艺术教育就是教育,就是为教育的艺术教育。既然有了这个答案,艺术教育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属于教育本质论问题,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关于教育本质的认识不尽一致。中国古代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但是,教育作为一个词或者一个概念使用还是比较少见的,更多的时候是分开使用的,如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意思是通过教育者的言行举止和身体力行,让受教育者上行下效地模仿,使其养成良好的善行。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不同于中国,西方的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前缀“e”的意思,意为引导而出,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人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引发出来成为现实。中西教育观念上的区别导致教育方法上的差异,但是中西教育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通过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思维与行为能力有所提高,成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人。

 

  经过以上的理论约定,再来看艺术教育就比较清楚了:艺术教育实乃教育的一个分支,指的是以艺术的方式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使其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然而这个看似简单明了的问题却几乎困扰了新时期以来我国艺术教育的全部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把艺术教育混同于艺术学科教育。所谓艺术学科教育也就是专门艺术院校的音乐表演、作曲、绘画、雕塑、舞蹈表演、舞蹈编导等专业教育,是专门的艺术理论、知识、技术的学习与训练的教育。专业学科教育旨在培养专业性的艺术家,意即为艺术的教育。而艺术教育专业则是以培养中小学艺术教师为主的艺术教师教育。二者混同的结果是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艺术水平远远达不到艺术学科教育的要求;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艺术教师的培养与训练,艺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又难以适应中小学等艺术课堂教学的要求。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用脱节,使得许多中小学艺术教师主观上缺乏从事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的自信和热情,客观上缺乏从事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三十多年来,尽管国家在学校艺术教育方面投人较大,但是艺术教育的实际效果与人们的期待差距依然较大,甚至很多地区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喜欢画画却不喜欢上美术课的现象,所有这些,与艺术教师水平不高和能力不足不无关系。

 

  其二,把艺术教育和艺术家梦想不切实际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众人追捧的艺术家是很多人心里的梦想,但是,通过艺术教育成就艺术家的机率却低得趋向于零。艺术教育为鼓励学生成才,常把一些名人励志的格言当作教育万能的依据,以为只要学生努力学习就一定可以取得预期的成就。正是在这种教育理念驱使下,许多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把很大一部分学习时间和精力用以学习和训练根本无法企及的技术上。脱离实际的过度教育与过度训练不仅空耗了学习资源,而且让很多毕业生长期陷于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又无法实现艺术家美梦的尴尬与苦闷之中。

 

  其三,艺术教育的功利化。把艺术教育和艺术家梦想不切实际地联系在一起不仅让艺术教育专业学生深受其苦,而且也把艺术教育推向了功利化的深渊。社会上少数成功艺术家和艺术教师的较高收入吸引众多的考生和家长对艺术教育及艺术教育专业趋之若鹜;高考艺术特长生的加分和艺术类考生文化课降低百分之四十录取分数线的高考制度,也使得艺术教育专业成为众多文化课成绩较差考生的避风港。艺术教育的过度功利化使得艺术教育专业生源质量持续下降,而生源质量下降又直接影响艺术教育专业的发展和提升。

 QQ截图20160318110034.png

  二、高校艺术教育专业与普通学校艺术教育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艺术教育专业属于教育类专业而不再属于艺术类专业,这同时意味着普通学校艺术教育是为教育的教育而不再是为艺术的教育。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科门类转移主要是因为普通中小学等学校艺术教育理念的转变,普通学校艺术教育不再是为了学习某艺术技能的学科本位教育,而是学生通过综合性的艺术学习,学会欣赏艺术,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的人格完善奠定基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前言》2011年版)。既然普通学校艺术教育是为学生的人格完善奠定基础,教学过程中虽必然涉及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实践能力以及技能技巧的学习,但主要还是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和鲜活的艺术实践活动了解艺术的思维方式、感受艺术的情感表达、体验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以养成良好的情操和人格。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理念的确立和《艺术课程标准》的推行,倒逼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设置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中小学综合性艺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催生高校综合性艺术教育专业的问世。在综合性艺术教育专业出现之前,我国高校艺术教师教育专业普遍采取的是按专业方向设置的艺术分科教学,以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为例,其专业名称是即音乐学(教师教育)。三十年来,这种按照专业方向设置的艺术分科教学虽然为中小学培养了大批艺术教师,为社会培养了大批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人才,促进了我国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但是其弊端也日益显现。艺术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中小学艺术教学需要的学用脱节问题,和中小学艺术课程教学质量长期上不去的问题也都逐渐归集到高校艺术教师教育专业的改革滞后及改革乏力上。为什么高校艺术教师教育专业长期改革收效甚微呢?“向音乐学院看齐向美术学院看齐向舞蹈学院看齐应是症结所在。艺术教育专业向专业艺术学院看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们总觉得自己孩子是艺术天才、孩子们的艺术家梦想、教师们对教育万能的迷信,共同推进艺术教育专业向专业艺术教育看齐,尽管成功的希望接近于零,可是当事者总相信奇迹总会在自己身上发生,难以接受自己其实就是普通者事实。或许划归教育学学科门类的综合性艺术教育专业普遍开办之日,就是分科艺术教育的梦醒之时。

 

  第二,中小学综合性艺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铲除了学科本位艺术教育赖以生存的土壤。一专多能或者多能一专是高校艺术教育专业试图走出学科本位藩篱的宣言,然而只要一专的存在,就难以解除施加在分科艺术教育专业身上的魔咒。然而,中小学综合性艺术课程的设置,终于使一专失去了施展空间,只有多能才能适应中小学艺术课程教学需要,这终将成为必然。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将艺术教育专业划归教育学学科门类之举,以醍醐灌顶的方式让人们顿悟,以庖丁解牛的方式解开了分科艺术教育专业身上的伽锁。

 

  三、分科式艺术教育与综合式艺术教育

 

  普通学校的分科艺术教育指的是以教育部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九年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代表的普通中小学音乐美术等课程教育,普通学校的综合艺术教育指的是以教育部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为指南的普通中小学综合型的艺术课程教育。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普通中小学采用的是分科艺术教育,综合艺术教育只在部分省市试验性地推进。虽然综合艺术教育推进还比较缓慢,但以综合艺术教育取代分科艺术教育是必然趋势,其缘由不少专家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此间不再赘述,从其中的一个具体问题亦可洞察这种发展趋势的必然性:新世纪以来,艺术逐渐超越了娱乐、欣赏、教育的传统层面,跃升为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世界、融入世界的行为方式,艺术的多样性、综合性正好反映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然而,中小学分科艺术教育只有音乐和美术纳人了课程体系,具有同等重要的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形式都被拒之门外了;但是如若把这些艺术形式都相应地开设为课程,却又没有足够的教学课时,所以综合型艺术教育课程取代分科型艺术教育是历史的必然,从教育部调整专业目录的思路来看,也包涵对这个发展趋势的认同。

 

  制约中小学综合艺术课程教育长足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为艺术而教育的思维定式一时难以突破。分科艺术教育的思想*础是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合格人才的学科本位教育,后来虽然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共同扭转下有所改观,但是学科本位教育的思维定式没有根本改变,持这种观点的人总是以为音乐与美术的课程教学已经难以达到应有的艺术要求了,再增加其他艺术的学习,学生是没办法学会这些艺术的。

 

  第二,大量的综合型艺术课程教师的培养一时难以做到。目前,高校艺术的教师教育专业都是按照音乐、美术、舞蹈等分科开设的,只有少数高校试验性地开办了综合性的艺术教育专业,虽然综合性艺术教育专业在个别高校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大面积的综合性艺术课程教师的培养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过程。

 

  解决第一个制约因素的办法就是要解放思想,要从艺术学科本位教学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树立中小学艺术课程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某艺术技能,而是通过艺术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培养艺术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必计较学生学会了多少具体的艺术技能,而要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在艺术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知、体验艺术的魅力和艺术的美。

 

  第二个制约因素与第一个因素是连接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教师的培养同样受学科本位教育的影响,也许人们会说,就当前生源整体状况而言,音乐、美术、舞蹈等单科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尚难达到预期水准,如若把多种艺术整合为一体要求学生都学会,几乎是不可能的。解决这个制约因素关键在于有必要通过诸如《高校艺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中小学《艺术课程标准》之类具有法规意义的教学文件,提出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和中小学艺术课程在艺术技能上应达到的最低标准,这个标准对于习惯于学科本位教学思维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四、综合性艺术教育必须设定艺术技能的最低标准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虽打破了阻碍分科艺术教育专业改革与创新的坚冰,但中小学综合性艺术课程何时能全面推广?新生的高校综合性艺术教育专业到底能走多远?

 

  就高校综合性艺术教育专业而言,教育部的《专业目录》还不是保护自己生存的尚方宝剑,因为从字面上理解,划归教育学学科门类后的艺术教育应该就是综合性的艺术教育专业,但是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教师教育专业也可以作为划归教育学学科门类后的艺术教育的专业方向,高校艺术教育专业还可以是综合性艺术教师教育和分科式艺术教师教育两种专业体制并行的专业,这个专业即可以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也可以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为保证中小学综合性艺术课程和髙校综合性艺术教育专业健康有序地推进,中小学的艺术课必须设定所涉及的具体艺术品种,特别是每个艺术品种必须设定具体的技能要求,作为课程最低标准的组成部分。但是教育部2011年版的《艺术课程标准》只有定性式的描述,却没有定量的规定。

 

  同理,高校综合性艺术教育专业也应设定所涉及的具体艺术品种,该专业的标志就是培养多能综合的学生,如杭州师范大学开设的综合性艺术教育专业就提出多才多艺,先博后渊的专业特色建设。综合性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究竟需要多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已经提出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五艺的明确要求。但是,一个四年制的本科生需要同时具备五艺的能力,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多年来,分科制的各类艺术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学经验似乎说,因为这些专业一艺的实现尚且吃力,苟言五艺,岂非痴人说梦?何况艺无止境已经说明一艺的习得绝非易事,一个习艺者通常总是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无法逾越的最后一步上。而相对艺术教师教育专业来说,既然明知艺无止境何不适可而止呢?一艺适可之处止之,然后二艺、三艺,四年之内五艺亦可成也,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学习一种艺术的适可之处而已。《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虽然没有给出五艺的具体标准,但只要用心研读,还是可以从中归纳出基本的标准或要求的,这些要求反馈到高校综合式艺术教育专业,就可以制定出五艺的各项最低艺术技能标准了。一言以蔽之,即使从零开始,经过半年一年乃至二年的学习,就可以达到一种艺术的技能要求标准。何况在具体的教学中五艺是并进教学的,每一艺至少有两年以上的学习时间,所以,四年中习得五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且从部分高校已经培养的几届综合性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办学成果来看,实现五艺的可能性是完全现实的。

 

  另外,中小学综合性艺术课程的推进、高校综合性艺术教育专业的开设,对中小学分科式的音乐、美术课程教学改革,对高校分科式的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专业的创新发展给予颠覆性的影响。中小学音乐、美术课程在淡化学科本位教学的同时,自然引进了多学科综合的因素;而高校分科式音乐、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也需要制定相应的一艺最低技能标准。要果断地终止无谓而且无休止的一专多能关系的争论,进而保证多能目标的实现。

 

  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给高校艺术(教师)教育专业乃至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高校的艺术教育专业和中小学艺术教育至少出现了综合性和分科式的两种体制并行的局面。两种体制是分久必合还是合久必分虽有待时间回答,但是中小学艺术教育是为了教育的艺术教育,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是为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教育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小学艺术教育和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必将向这个方向发展。如果我们明确了发展方向还迟疑什么呢?朝着这个方向,迈出坚定的步伐,中国艺术教育的春天必将来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