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以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积极创办艺术特色

2016-04-07 17: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个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征,它在承认学生共性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联络和交流得到加强,学生能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作用,从而增强自学、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自我识别、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实践中有些教师并没有真正做到素质教育理念所要求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比如:他们让学生课堂讨论、动手练习,表面上似乎学生都很活跃,思维也开动起来了,但是,老师最后还是用一个标准答案无形中限制着学生的思维,学生还是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虽然学生的绘画技能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我认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所倡导的是,教师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外,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把心中想画的东西画出来,甚至画得更好。

 

  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它对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起到很大的作用。美术教师要与时俱进,具备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悉心研究教学教法,改进教学,这样才能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艺术。

 

        书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中华民族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艺术瑰宝。当前,书画教学已成为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的一大特色与亮点,学校特别重视艺术特色教学和艺术特长生的培养,做到了点面结合,软硬并举。近年来,为切实开展好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一、注重教师的有效示范

 

  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示范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掌握作业要领,对教学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美术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指导学生学习,也可以通过播放教学幻灯片,用美术模具、教师示范作业、VCD教学光盘等一些辅助工具来完成示范,成功驾驭艺术课堂。美术教师优美的示范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书画艺术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美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探究意识增强,教学效率提高。如,美术教学过程中比较复杂和抽象的透视问题,教师再精美的语音讲解也实现不了学生透视这一抽象概念,只有通过实物教具的现场演示,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找到规律,掌握内涵。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借助辅助工具有效进行示范,就会把枯燥的语言讲解用鲜明直观的具体实物代替,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示范演示中领略艺术课堂的美学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受到美的熏陶。

 QQ截图20160407165022.jpg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学校教育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变和创造,有效转变教学方式。

 

  第一,教师在课前做好教材分析,明确重点,把握难点。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知识点,实现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

 

  第二,让学生通过情景再现、文字描述等方式表达对某件艺术作品的感受及理解,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

 

  第三,在教学中适当穿插音乐、电影、动画等资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艺术,增进学生理解,提升课堂效率。

 

  第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把讲解、提问的机会适时交给学生。

 

  第五,实现学科相互渗透,在鉴赏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第六,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评价美,加深对自然、家乡、祖国的热爱。

 

  三、把握课堂的有效评价

 

  在教学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强调教师与学生高质量的互动,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才是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实际体现。因此,如何采用开放多元化的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是美术教师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评价操作中,教师的着眼点应放在学生学习书画的过程上,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对学生实施分层评价,对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都给予充分肯定,并加以鼓励。评价的方式除了观察、调查、考察学习知识、成果展示外,还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创建一个成长记录袋”,建议大家把每一阶段的优秀作品装到袋子里。评价每一位学生学习书画过程中的发展状况,并定期进行分析总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艺术教育课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而且能鼓舞学生去创造美好生活。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应注意运用恰当的点拨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感受古今中外名家名作所表达的美的元素,不断提高自身鉴赏力。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理念的引导下,审美教育是美术课堂教学需要完成的主要目标任务。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增强其审美能力,注重培养学生通过美的艺术熏陶提升自我审美能力。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面向全体,还要关注个体,对那些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和艺术学困生实施分层辅导,分层施教,分层培养,分层提高。给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都播撒美的种子,对每一个学生都实施审美能力的培养。

 

  古浪县第五中学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在重视课内教学的同时还注重课外延伸与拓展,充分利用校园里的一切可利用资源,如走廊、墙报、橱窗、校刊、学校书画展览室等,让学生的作品陈列其中。在营造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着力将古浪县第五中学打造成艺术教育特色示范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倩.职高美术教学中美术语言运用的策略探究m.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8):25-28.

 

  [2]刘雅丹.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3]陈红云.巧设语境有意引领:谈美术课堂中美术语言的渗透[]].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4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