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初中舞蹈教学方法与技巧探析

2016-04-07 16: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当下全国上下都在探讨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笔者当然更多地注重学生美育的培养。美育通俗来说就是培养学生欣赏、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在保证学习的同时增长艺术领域相关知识。美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艺术文化修养,而且对于提高学生思想品质、学习成绩、身体健康和劳动技能等素质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一般教师对学生艺术教育的观念停留在音乐教学不同,笔者因为专业的原因更偏向学生舞蹈教学。

 

  舞蹈自古以来就有,它源自原始人类狩猎活动,当时的人们在面对猎物时通过夸张的肢体表现、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形象的身体姿态,向猎物展示威慑力,以达到狩猎的目的。舞蹈历经狩猎、祭祀、庆典、娱乐等-系列用途演变,逐渐演变为当下普通大众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表达着舞者们对生活的思考、对命运的探索以及自我情感的宣泄。因此舞蹈教育可以作为一种人文教育来看待,它对中学生建立快乐的情绪体验和形成美好的情感有独特的作用。学生无论是在欣赏优美的舞蹈还是自己投入舞蹈中去,他们能在或悠扬,或激昂,或欣悦,或悲伤的旋律中找到自己的共鸣点,并将共鸣的情绪通过或舒缓,或激烈,或动,或静的动作表现出来,无论是消极暗淡的还是积极乐观的情绪都能通过肢体的舞动宣泄出来,这就是舞蹈的魅力。毫无疑问,舞蹈教学对于学生,特别是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是将他们躁动或行将出轨的青春引入正道的缰绳

 

  那么,如何做好舞蹈教育呢?


   按照舞蹈教学的过程,笔者认为首先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表达,而教学语言有三方面需要注意:

 

  一是表达清楚准确。英国作家塞约翰逊曾经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我们要将舞蹈的内涵思想传导给学生,首先要在语言的精确表达上下功夫,如果教师说出来的话言不达意,学生无法理解,舞蹈学习又从何谈起。例如在练习动作时,教师下达一个口令抬腿,这里就有问题,因为语言不够清楚明白,学生就会误解,有的人抬左腿,有的人抬右腿,造成局面的混乱。由此可见不够准确的教学语言会导致学生产生错觉,影响教学效果,甚至有可能导致学生身体损伤。

 

  二是简单精练。般舞蹈涉及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比较多,学生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全神贯注聆听教师讲解和示范动作要领,而一般人无法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过久,因此这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在保证讲解到位的同时又要尽量语言表达短而精。特别忌讳啰唆拖沓,个动作重复又重复地用不同的词句形容甚至错误的形容,这样的表达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课程产生厌恶情绪。

 

  三是生动形象。舞蹈在最终展现时是优美的、激情的,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却是比较枯燥无味。学生需要一遍又-遍地重复动作,聆听教师讲解,因此生动的语言对于舞蹈教学来说就显得极为重要。因为生动的语言能吸引学生倾听,振奋学生情绪,从而减轻学生枯燥无味地感受。同时生动的语言往往形象,能将动作意图直观地表达出来,更容易被接受吸收。比如学习原地旋转这类舞蹈动作要领是单脚固定,身体依靠腰部力量转动带动另一只脚的旋转,教师就这么向学生讲解动作,显得比较生硬干巴巴的,学生作为初学者比较难以想象。如果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的身体是一把圆规,上半身是圆规的笔头,腰胯部是圆规的转轴,两条腿是圆规的支腿,做动作就如同圆规画图一样,定好条腿,另一条腿随着拧动笔头(上半身)带动转轴(腰胯部)自然地旋转,就能画出完美的圆了。教师这么一讲解,通过学生日常使用的学习工具,能够一下让学生找到了动作的要领,学习也显得比较生动活泼。

 

  其次,舞蹈教师的动作示范在教学中同样占有電要地位。作为初学者,学生光凭语言是无法准确地领会舞蹈动作意图。教师必须将舞蹈的动作亲自全面地示范给学生,学生先通过模仿,反复练习,从而最终将全部动作连贯流畅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完整的舞蹈教学。在动作示范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正确的动作展现给学生,位置、姿势、面部表情等等都需要讲解示范清楚,碰到有难点的动作时,还应要将动作分解,有必要时连手指的指向、位置等细小之处都一一示范。示范时特别需要讲解肌肉的正确运用,只有正确地运用肌肉,才能将动作做到位,动作才显得舒展,而不正确的运用会显得动作拘束,还可能导致肌肉受伤。而且还要提醒学生动作练习不要急于一步到位,动作练习要循序渐进。

 

  当然要做到动作示范教学顺利,教师在进行一堂舞蹈教学课时应该课前做好功课,理清教学思路,全面地梳理舞蹈动作要领,特别是对于舞蹈动作练习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预见性。针对学生可能出现问题的动作应想好如何进行纠正,通过纠正部分学生的错误动作,并向其他学生作为范例,从而使得学生对错误动作印象深刻,当然在展示反面范例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批评也要注意语气,避免打击及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挑选部分动作表达到位的学生与教师一起向学生做动作示范,这不仅提高示范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正向激励剩余学生的进取心。一旦发现学生的舞蹈动作有进步,应该马上予以赞扬和的肯定,这能给学生增加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让他们学习的更快更好。

 QQ截图20160407155915.jpg

  当以上都做好之后,整个舞蹈就剩下加载灵魂了,那就是引导学生领悟舞蹈的情感。舞蹈每一个动作都展现着舞者的内心情感,学生只有深刻、细致地体会舞蹈的情感内涵,才能提高他们舞蹈的表现力。每一次舞蹈教学课,教师都应该选择适合的伴舞音乐。恰如其分的伴舞音乐,能将舞蹈的情感更好地传染给学生,学生能够在旋律的引导下将动作与情感联系并融合起来,相信被舞蹈情感所感染学生的舞蹈动作将会是舒展的、有张力的、富有感情的。虽然学生的舞蹈动作仍然可能不够专业优美,但是那份沉浸在舞蹈情感中的心能将舞蹈真正的内涵展现出来。

 

  也就是说,舞蹈教学对教师的语言表述有什么要求呢?

 

  1、准备:无论讲解动作还是传递知识,舞蹈教师的语言最怕似是而非。一个学生完成其动作时长期不得要领,得不到提高,究其原因,常常是因为在最初教学时教师的语言不准确,从而学生产生错觉和误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越努力越糟,如果教师的语言准备够充分,不仅可以避免误解,而且有助于完成学习进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否准确,除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善于使用语言外,还要学好舞蹈教学法课。

 

  2、生动:语言的生动性对舞蹈教师来说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它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减少舞蹈训练中的痛苦成份。舞蹈教师语言的生动,主要是要善于运用形象性语言。比如,舞蹈时,要学生手形漂亮,不要太僵硬,常用枯树枝来形容僵硬的手,学生们一听到注意手的话时,就会想起枯数枝,谁也不愿自己的手像枯树枝那样难看,当然在形容难看的动作时,切忌挖苦,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假如学生的情绪不好,特别是与教师有某种对立情绪时,更不能挖苦学生。

 

  3、精炼:教师的话要尽量准确、简单,不能啰嗦,否则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兴奋不起来,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当学生运动后,热身变冷,肌肉便开始收缩,对训练是十分不利的。

 

  4、亲切: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不能过于严厉,过于生硬,学生易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老师要有耐心。身授:即示范的方法。示范,是由教师亲自塑造让学生可以尽量容易效仿的形象,舞蹈教师的手法,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舞蹈的动态形象,一是舞蹈老师本人的形象。

 

  例如,在教导学生蒙古族舞蹈时,在悠扬的伴乐中教师引导学生们跟随着音乐的旋律,想象这么一幕场景:在海蓝蓝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一群骏马正在飞快的奔跑,学生就是骑在马背上的牧民,他们挥舞着马鞭,齐声高唱着牧民之歌,追赶着牛羊去往肥沃的水草地,那是怎么样的豪迈气概。此情此景,已被豪迈的蒙古舞蹈的情感所深深感染的身体随着音乐不由地舞动,骏马奔驰跳跃的姿态,牧民挥舞马鞭的动作,齐声高唱的面部表情,自然而然表现出来。

 

  当然,舞蹈教学并不是以上文字描述的那么简单明了,还有现实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情绪,教学环境、设备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考虑,但是笔者还是相信人类追求美的本性是亘古不变的,初中生也不例外。只要我们舞蹈教师能够认真研究教学课程,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提炼教学技巧,有针对性有技巧性地进行教学,一定能够让学生喜欢上舞蹈。而且我们初中舞蹈教学也并不是一定要培养出掌握各种专业舞蹈技巧的艺考生,而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舞蹈来提高身体素质、丰富心理情感、陶冶智商情商,如果还能顺带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表现力和创造力,那就更加完美了。在此由衷地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珍惜美好时光,认真学习,插上青春的翅膀展翅翱翔。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县欧阳修中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