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用预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近年来语用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出发,通过搜集、整理、分析一些经典的喜剧小品,发现语用预设策略在小品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且能提升小品的幽默效果。语用预设的策略与特征密切相关。语用策略的运用对于提高喜剧小品的创作水平和人们的欣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语用预设; 喜剧小品; 幽默
1.引言
1.1 语用预设的概念以及基本特征
1892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弗雷格(Frege)首先提出"预设"这一概念,也称为"前提","先设",指的是发话者在说出某个特定的句子时所做的假设。Frege(1892)认为:"如果某个事物为人们所提到,通常情况下预设就产生了,即人们所提到的那个简单名词或复合名词有所指。"【1】169最初它只是哲学研究领域的一个话题。但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预设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语义学、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等领域都有所体现。
语用预设被人们分为两大类,即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1]174-177。语用预设与与语义预设的区别在于,语义预设主要从语句的真值条件出发,将预设限定在语句或命题范围之内,把预设和句子或者句子的命题联系在一起,即预设是句子本身具有的一层意义。而语用预设则是和说话人联系在一起,即预设是说话人的预设,需要将语境,说话人等多种因素考虑在内。何兆熊【2】认为,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的背景知识。而何自然则认为语用预设是指那些对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还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3】。
2.语用预设在小品中的应用
2.1故意误解预设
说话者可以主观地提供一个预设信息或者有意歪曲预设信息来试图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这种模式违背了预设的共知性,即交际双方或一般人所共知的信息,但却能产生很好的幽默效果。如在小品《征婚》中,就多次用该种手段制造笑料。如:
婚介:大哥,他不给你登记我给你登记啊!
魏三:登记?我连人都没看着呢,跟谁登记啊?
婚介:我是说登一下你的家庭和住址,你生活的水平条件,不是登结婚那个记。
魏三:我说不能那么快呢!
在这个小品中,魏三塑造的是一个傻子形象,口齿不清,扮相难看,以至于开始时婚介所的男同志拒绝为他介绍对象。但婚介所的另一位女工作人员为了赚钱决定试试,于是提出先登记一下。观众根据当时的情景很容易就判断出登记应取哪个意思,因为没有哪个正常人会愿意跟一个傻子登记结婚的,而魏三则故意曲解登记个人信息,让观众觉得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令人捧腹。
2.2故意更换预设
交谈双方中的一方取消原来的预设,代之以新的预设,该预设使用了语用预设合适性的特点。如:
大长脸:大爷,你境界太高了
赵本山:我血压有点高
在小品《捐助》中,作为记者的大长脸在得知赵本山一下子捐款三万元时,由衷地问了一句"大爷,你境界太高了",这句话的预设焦点是"高",但赵本山在知道自己刷卡时多刷了一个零,把刚刚卖粮的钱都捐出去时,也有些不出所错,有点害怕也有点后悔,于是脱口而出我血压有点高,从而把原来的预设焦点更换为血压,恰当地反映出了当事者的复杂心情,也产生了很好的幽默效果。又如:
赵本山: 这不,信封都是我的信封
刘小光:信封可以给你
在小品《就差钱》中,刘小光从赵本上那借了一万元贿赂毕老师,以期顺利登上星光大道的舞台,在被拒绝之后,刘坚决不还钱,在争论中,赵本山为了证明那一万元是自己的,拿出信封充当证据,在说"信封都是我的信封"这句话时,预设是钱是装在这个信封里的,既然信封是我的,那么钱不肯定是我的吗?但为了赖下这笔款子,刘则故意歪曲赵的意思,承诺可以把信封还给对方,观众不禁为刘偷梁换柱的本领叫好。
2.3强加预设
在话语中有意无意地加上不存在的前提条件,成为强加预设。有时候说话人为了给对方留点面子或者帮助对方找回面子,可以故意编造虚假预设,使语言生动幽默,甚至令人啼笑皆非。如在小品《找面子》中:
德江:你儿子考试不错啊?
魏三:是啊!(经大鹏提醒要给村长找面子,马上改口)不是,我儿子作弊。
德江:小学生会作弊码?
魏三:他服兴奋剂了。
在这个小品中,魏三扮演的是普通村民,想承包鱼塘,德江扮演是村长,包与不包就看他同意与否,而大棚得到的小道消息是村长不打算把鱼塘包给魏三了,于是告诫魏要通过说好话给村长找点面子。魏三与村长的儿子同班,考试时魏三的儿子拿了第一,而村长的儿子只是第十六,因此有了上面的对话。很明显,说自己儿子作弊是其强加的预设,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村长提出质疑时,魏情急之下更是编出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理由,令观众爆笑不止。
2.4巧置预设
利用谈话双方共知而局外人并不知晓的预设,使语言含蓄幽默。
黄宏:其实我大哥这个人对你挺好的,经常把你挂在嘴上,放在心上。
妻子:我怎么没看出来啊?
黄宏:你没看出来,人家是警察啊!我们有时候都看不出来啊,要不能让他逮住吗?
(纠正)要不你的心能让他逮住吗?
巩汉林:我们最近确实忙,一直在大练兵吗!练兵这事他们最清楚。
黄宏:天天都练,太烦人了!
巩汉林:什么烦人,按照上级的要求就要练,说得过,跑得过,打得过!
黄宏:那我们还过不过啊?
妻子:你也参加大练兵吗?
黄宏:练,猫都练耗子不练你不找死吗?
同样在《警察与小偷》中,巩汉林本来已经跟妻子约好在饭店吃饭,结果路遇小偷,在警车到之前巩汉林不得不把黄宏扮演的小偷留在饭店,并说好不能让自己知道黄宏小偷的真实身份,那样妻子又会因周末还加班而生气。也就是说巩汉林知道黄宏是小偷这个预设,而他的妻子并不知道,所以在巩与黄的对话时,对于他们两个来说是没有理解上的障碍的,但对于不知内情的警察妻子来说,想要理解"要不能让他逮住吗"和"猫都练耗子不练你不找死吗"这样的话就很困难了,而心知肚明的观众则从中取乐。
利用隐蔽性的特点巧置预设
巩汉林:你跑什么跑啊?
黄宏: 我没跑啊,你喊站住我就停下了。
巩汉林:崩废话,把你偷的钱包交出来。
黄宏:我真不是小偷。(然后交出三个钱包)
身为警察的巩汉林在发现黄宏行窃后单刀直入"你偷的钱包交出来",它的隐含预设为才偷了钱包
,而且我都看到了,黄宏最初还不承认,但看到对方态度坚决,也就从实招来了。这种表达方式虽带有隐蔽性,但却很容易让对方推知自己的真实处境,在最短的时间内心理崩溃,并迅速交出三个钱包,令观众捧腹。
2.5接用预设
接用预设也称类推语用预设,通常是用于揭露对方话语的荒谬性。
沈春阳:强哥,你在哪里呢?
小沈阳:我在三亚呢!
沈春阳:你在三亚干什么呢?
小沈阳:我在看雪景呢!你在哪里呢?
沈春阳:强哥我也在三亚呢!
小沈阳:你在三亚干什么呢?
沈春阳:我在三亚堆雪人呢!
在小品《爱是你我》中,小沈阳和沈春阳分别扮演许文强和冯程程,当小沈阳回答说在三亚看雪景时,观众大笑,因为他的回答违反了共知性,因为三亚地处南方,三亚下雪无异于人间六月飞雪,通常情况下是不大可能的。当然,沈春阳没有直接揭穿小沈阳此话的非真实性,而是在回答小沈阳"你在三亚干什么呢"的问题时,以小沈阳的答案为前提,即三亚也能看到雪,作出我在三亚堆雪人的回答,小沈阳无言以对,因为自己可以在三亚看雪景,别人就可以在三亚堆雪人,有雪的地方就可以堆雪人,观众自然掌声雷动。
2.6故意取消预设
交谈双方可以利用预设可取消的特点取消原来的预设而实现自己的意图。
小沈阳:哎呀,我看你好年轻啊!
沈春阳:是
小沈阳:这化妆品真厉害啊!都60了,谁能看出来啊?
沈春阳: 谁60啊,人家一朵花还没开呢!
小沈阳:是,仙人掌,60年一开吗!
在小品《爱是你我》中,小沈阳的第一句话的预设是沈春阳很年轻,沈肯定了这一点,她认为自己确实很年轻。但小沈阳的第二句话当即就否定了原来的预设,即你看起来年轻,主要是因为你使用了一款厉害化妆品,事实上你已经很老了,观众大笑;沈春阳继为自己的年轻辩护,说自己一朵未开的鲜花,正值豆蔻年华,小沈阳承认她是一朵花,但确是仙人掌,以此又将原来的预设取消,让沈春阳颜面扫地,真相大白,矛盾凸显,观众自然开怀大笑。
3. 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误解预设、更换预设、强加预设、巧置预设、接用预设、取消预设这六种手段在小品中都有所体现,而这些手段的应用之所以能使小品更加幽默,提升笑果,与在不同程度上对语用预设的主要特点的运用是分不开的。当然,应用于小品中的其它的语用预设的手段还有待于进一步发现。在小品的创作中有意识地运用各种语用预设手段,有利于更多更好的小品的问世。同时,广大观众用语用预设知识武装自己,可以提高自己欣赏喜剧小品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Stephen C. Levinson. Pragma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74-177.
[2]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81-283.
[3]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68.
[4] 张倩.语用预设与会话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5):117.
[5] 魏敏,庞博.浅谈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5):12..
[6] 罗国莹.语用预设策略探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7,(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