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自从中国人民大学1982招收首届档案学硕士研究生以来,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截止于2010年底,在全国开设有档案学专业的32所高校中,共有24所高校招收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占70.5%。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大量非档案学专业背景的学生成为档案学硕士研究生,众多跨专业学生的涌入在给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带来充足生源及多学科知识的交汇对档案专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其档案学知识背景的缺失也使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尚未引起充分的关注和足够的重视,本文不揣浅薄,旨在抛砖引玉。
2我国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的基本概况
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是指非档案学专业考生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成为档案学专业的研究生。为了解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客观情况,笔者选择四川大学、上海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大学、辽宁大学、苏州大学、湘潭大学等10所高校作为样本,通过阅览网站发布的信息、电子邮箱联系等方式,获取了10所高校2009-2011年的招生总人数、跨专业人数等情况。
2.1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人数状况10所高校2009级、2010级、2011级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人数与总人数的具体情况见表1。
在表1的基础上,笔者分别统计了10所高校2009级、2010级、2011级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所占总人数的比例见表2。
由表1和表2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从总体上看,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占总人数的比例较高,三年均超过了50%。2009年、2010年、2011年10所高校的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分别是80人、73人、74人,总人数分别为137人、143人、126人,所占比例则分别是58.39%、51.05%、58.73%。
二是从个体上看,各个高校之间存表3
在较大差异。三年平均比例最高的达75.38%(安黴大学),最低的则为30%
(武汉大学),相差45.38%。其中,南京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的比例分别为42.11%、32.08%、31.03%、30%,均低于50%;安黴大学、山东大学、湘潭大学、辽宁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的比例分别是75.38%、72.97%、71.79%、71.67%、64.52%、56.52%,均高于50%。究其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所办专业水平、所在高校的社会声誉、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招生规模等。如南京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的比例均低于50%,可能与它们地处我国最发达经济区域,就业前景看好,能较好留住自身本科生的同时,还较能吸引外校档案学专业本科生报考有很大关系;武汉大学为享有很好社会声誉的著名高校,其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多年在全国排名第一,档案学专业水平也仅次于中国人民大学而位居第二,虽然位居中部地区,但仍能吸引大量档案学专业本科生报考,故比例较低。与此相对照的是,安黴大学、湘潭大学、辽宁大学均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档案学专业又具较高水准和较大影响,故比例较高。
2.2专业背景来源状况
经不全面了解,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背景十分广泛,横跨多个学科门类,如以安黴大学为例(见表3),其学科背景涉及管理学、法学、经济
学、工学、文学等5大门类,不过管理学背景的学生人数占跨专业总人数的58.82%,属大多数,与档案学属同一学科门类。
2.3跨专业报考动机分析
经调查分析发现,跨专业考生报考档案学的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因素。内部因素来源于考生自身,主要有:一是档案学专业属冷门学科,学科内涵不高;报考人数较少,竞争程度较低,考取难度较小;就业不差,“性价比”较高。二是为了改变本科阶段所学专业,这源自于一些考生高中阶段对大学专业不甚了解,所学本科专业或者没有报好,或者不感兴趣,希望通过考研找到自己认为更适合的专业。[3]三是部分考生结合档案学专业的特性,想通过档案学专业考取公务员。四是少部分考生喜欢档案学专业。外部因素是指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有:一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学历是提高竞争力的渠道之一,考生将档案专业作为跳板获得硕士学历;二是就业压力,为逃避就业而选择读档案专业研究生。档案学考研的难度相对较小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
3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析
3.1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
从培养现状来看,多数跨专业硕士生应当体现的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应有的潜力也没有被真正的激发出来,个别研究生在三年的专业训练中甚至一直处于困惑、迷茫状态。[4]各高校对跨专业与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采取的是“一视同仁”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基本相同,在导师的选择上没有考虑跨专业因素,由于大部分导师只有单一学科背景,这就导致导师不能很好地帮助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发挥其原有知识结构的优势,更不能做好其他专业知识与档案知识的连接以及重组。不具差异化、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对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当前的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令人担忧。
3.2跨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为档案学科队伍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亦对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提出挑战。针对跨专业生源这一特殊群体的培养问题应采取的对应措施是几乎为零。下面从跨专业学生自身、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导师制度等方面讨论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3.2.1跨专业学生自身
从报考动机方面看,多数跨专业考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少数属跨专业调剂生,他们对档案学专业并不了解,使得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存在诸多障碍。档案学专业基础知识、思维能力以及档案实践能力的缺乏,使得这些跨学科背景的学生容易陷入迷茫状态。他们在课程学习上跟不上教学节奏,在学术交流讨论上无法与老师沟通,这些使得部分跨专业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自卑,并产生了消极的学习态度,对研究有畏难情绪,甚至个别学生从心里抵触档案学科。
3.2.2培养目标
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目前各高校将培养档案学学术型人才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如武汉大学就要求学生“具有独立从事研究、教学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注重学生“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培养。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档案学基础知识薄弱,要想建立完整而又科学的档案知识体系尚需多年的学习积累,他们较少有机会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就算参与,也只是负责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在当前的形势下,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要想成为档案学学术型人才困难相当大,脱离实际的培养目标使得他们陷入尴尬境地。
3.2.3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档案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各高校课程基本模块大致包含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个别高校(如辽宁大学)针对跨专业硕士研究生设立专业补修课,总体上存在重理论、轻应用的现象。缺乏实践教学课程或者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导致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欠缺档案工作的基本技能,不利于个人未来职业发展。各高校档案学专业课不尽相同,均带有浓厚的院系背景色彩。总的来说,档案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中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并不多'而跨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开放性要求程度更高,没有足够的选择空间,无法满足个性化培养的需求及发挥跨学科优势。3.2.4导师制度
如今高校教师资源紧张使得一个档案学的硕士生导师一届带4?6个学生是较正常的事,精力所限,无法给跨专业研究生“开小灶”,以致面对跨专业研究生,许多导师在培养过程中表现得“力不从心”。同时,由于每一个导师不可能涉猎所有学科,只能在其专业领域内具有较深学术造诣,这样就无法帮助跨专业学生做好知识的连接与融合,甚至由于跨专业学生缺乏档案学基础知识,和导师之间的交流都存在障碍。
4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对策4.1正确自我定位、注重自主学习由于缺乏基本的档案学专业基础知识,缺乏专业思维能力,跨专业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跟不上,吃不下”的情况常常发生,对此,跨专业研究生一方面要积极调整学习心态,认清差距,科学地分析自我优势与劣势,克服消极、悲观的情绪,做好自我定位工作;另_方面就是注重自主学习,激发对档案学专业的学习热情,确定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比如在研究生刚入学阶段就自觉补习档案学专业基础知识。总之,在正确自我定位、注重自主学习的帮助下,跨专业研究生可以通过对专业基础知识的不断学习,结合跨专业优势,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研究能力,成为档案学专业优秀人才。
4.2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制定差异化培养方案针对跨专业研究生应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大部分在毕业后实际从事的不是教学科研型工作,而是应用性工作,因此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上。差异化、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是指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就业或者读博),来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培养方案,最终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或者学术型人才。既然是不同的培养目标,那他们的课程设置、导师培养方式、实践活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对于应用型学生,应设置较多的实践性课程,以来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走学术之路的学生就侧重培养其研究能力。如此的分流方案才有助于提高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4.3优化课程设置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是培养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的重中之重,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金波认为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应呈金字塔形状,[8]这种金字塔式的课程体系更适合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笔者认为:金字塔课程体系中“塔底”是工具类、方法论课程,这类课程目前开设的很少[9]。档案学研究方法课程体系可以由以下课程组成:(1)管理研究方法,(2)信息检索技术与方法,(3)文献计量分析,(4)社会调查方法,(5)应用统计学;[1°]第二层开设一级学科相关的课程,以专业基础课的形式开设有关课程如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信息咨询等;第三层是档案学的专业课程,可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档案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的丰富化非常重要,这有利于学科研究多方向性;“塔顶”就是前沿性和跨学科性选修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可以了解各专业领域学术研究热点、专业研究新动向,帮助跨专业研究生拓展非档案专业领域的知识,帮助他们延伸自己本科专业领域知识。
在金字塔课程体系中还要补充的是教学实践环节,加强档案技能培训,才能更好地培养档案应用型人才。考虑到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在金字塔的第三层专门可以为跨专业学生开设专业补修课,如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文书学等课程。
4.4建立导师组
单凭一个导师的力量不足以帮助跨专业学生发挥他们的优势,不足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在档案学科中的定位,建立导师组是解决问题的较好办法。导师组可由2名高校老师和1~2名档案实践部门的专家组成,高校老师由一名档案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加上一名其他专业老师组成,其他专业老师是根据跨专业研究生自身特点而安排的,比如本科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生配备一名研究信息管理的老师。小组内指导老师分工负责,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各自发挥自己的学术特长,互相配合,对研究生的学习进行集体指导。
4.5搭建学术交流、社会实践平台
要想培养高质量的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就必须有好的学术氛围、足够的实习平台。参加学术活动是研究生提高学术水平,产生创新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生学习的生活不能仅仅是课程学习、课程论文,加上几场学术报告会。学校应积极搭建供研究生学术交流的平台,以便广泛展开各种学术交流,鼓励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多多参与档案领域及其他领域内的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交流平台可以是不同学科的专题讲座或者师生学术交流沙龙,也可以是供各专业研究生交流的网络论坛等。对于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不能仅限于本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应多参与跨学科学术论坛,寻找本专业与其他专业切合点。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使用学科,社会实践平台主要是为培养跨专业档案学研究生的档案工作技能服务的。高校应充分发挥研究生创新基地的作用,让研究生带着研究课题到档案工作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将来就业做好铺垫。
4.6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发挥跨专业优势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水平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在学科的空白、交叉地带的“无人区”所产生的问题或多或少地带有跨学科性质,将这些问题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难度相对较大。应鼓励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充分发挥其原有学科知识背景的优势,寻找档案学与其原有学科的交叉生长点,将之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比如本科读信息管理与信息专业的研究生可以选档案工作信息化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本科读财务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可以选会计档案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方向。为了减少跨专业档案学研究生的心理负担,对带有跨学科性质的学位论文的评审,可采取必要的政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