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幼儿园论文

幼儿教育中的生成性教学之我见

2016-06-30 15: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尊重幼儿主体性地位,并以唤醒幼儿内心创造潜能为使命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观念。

 

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尊重幼儿主体性地位,并以唤醒幼儿内心创造潜能为使命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观念。

 

生成性教学扬弃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记的被动教学方式,更加注重于让学生从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主动获取和总结新的经验,演绎新的知识。

 

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教学形态。生成性思维是一种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在发展之前就存在的思维模式。

 

生成性教学则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那么,教师如何开展生成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认识,提高能力

 

教师要理解生成课程的涵义,弄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和组织课程,这样做的意义价值在哪里,特别是生成课程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强化教师生成课程的意识。处理好生成预设的关系,不断提高生成性教学价值判断的能力、生成回应策略的能力以及反思能力。幼儿园教学是在师幼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

 

因此价值判断作为教学中关键的环节,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价值判断能力,把握广泛的生成性教学的资源,利用教学机智建立动态健康的生成课程观。

 

当孩子生成问题时,教师的回应方法直接影响幼儿的探索热情,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活动形式、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随时调整教育目标与教育策略,例如鼓励引导策略、设置悬念策略等。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结合教育理论,总结成败得失,反省教育行为。

 

  二、尊重兴趣和需要,捕捉生成活动的契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幼儿的观点和兴趣常常与教师不同,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趣和观点会使幼儿有安全感。教师要有教育机制,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生活中突然发生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来调整教学计划。

 幼儿教育中的生成性教学之我见

  例如,有一天中午,吃完午饭的小朋友,像往常一样拿着自己的小椅子坐在教室门前的走廊上,有几个小朋友围在走廊外的花圃边,在边看边说着什么。我没有立即去打扰他们,而在旁边听着……“这是什么呀?”“这是小虫”“它在这里干什么呢?”“你看它在动呢,”“它没有脚用什么走呢?”文文看到我在旁边连忙告诉我:老师,这边有条小蛇呢!”我笑着告诉他们:这不是蛇是蚯蚓,是一种生活在地里的小动物。这时其他的小朋友也走过来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小蚯蚓你怎么会在这呢?”“它是不是生病了?”等等,小朋友的兴趣是越来越高,教师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科学活动,就设计一个关于蚯蚓的主题活动,结果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自主游戏,建构生成经验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表演游戏更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游戏计划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根据幼儿的需要及存在的问题来制定下一次的游戏计划,幼儿在游戏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促使游戏的开展更加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捕捉到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并巧妙地运用一定的策略,帮助幼儿建构生成经验,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例如,在走近美食城的游戏中,孩子们扮演顾客到各家小吃馆吃小吃,每个馆子里人挤得水泄不通,嘈杂声也很大,看样子各馆子的生意红火着呢。娃娃家的成成打电话给饺子馆的服务员姗姗,要求买一碗饺子,姗姗一时间被唤醒了,拿起一碗饺子送进娃娃家,自行搞起了外卖,可是却得不到伙伴的共鸣,孩子们照挤不务,此时,我便以顾客的身份加入到游戏中,给饺子馆的服务员姗姗打电话要求送一碗鱼丸到我家,(我有意将自己的声音放大),有几个馆子的服务员和顾客好像也听到了什么,转过头,只看姗姗将饺子装进瓶子送到我的家,教师的这一举措,引起幼儿极大的共鸣,有些顾客也拿起电话要求外卖了,就这样外卖走近了美食城的游戏中。

 

可是由于幼儿外卖经验不足,具体的操作程序不够明白,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起讨论、调查有关德克士水煮馆如何外卖,以获悉经验。

 

  幼儿受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等特点的制约,对事物的探索往往缺乏深度,这时教师就要适当的。教师在观察个别幼儿的生成活动中,把握住幼儿待解决的问题,创设相适应的环境,帮助幼儿扫清游戏发展中的潜在障碍,使教育有的放矢,同时也将幼儿的生成活动中有意义的个体经验引发为群体经验,将个别生成的活动引发为小组或集体的学或游戏活动。

 

  作者:王莉 来源:情感读本·理论篇 2016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