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全新的教育。它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注重体育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还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体育知识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
一、活动成功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积极性是开启学生学习兴趣的“金钥匙”。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体能方面的长处。如有的学生跑步素质好,有的学生弹跳能力强,有的学生对技巧性动作掌握得快等。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潜能进行教学,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果学生经常体验到自己运动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增强学习自信心,还会大大激发其坚持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例如:在教学“快速跑”时,先开展分组练习,让学生比赛一次,每个同学记住自己在比赛中的名次。跑在前面的学生下次起跑时退后一些,反之就向前一点。这样,每个人的起点不同,终点却相同。跑得慢的学生就有和跑得快学生同时到达终点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那些速度较慢的同学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次,让跑得较快的学生在后面追赶,来增加他的运动量,营造了一种比赛的气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心中树立了成功的坚定信念。
二、通过榜样激励,熏陶学生的情感
教育心理学认为,榜样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在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学习任务的记忆,进而转化为“自我发展运动”。小学生十分善于模仿,常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光辉形象以及言谈举止作为自己的榜样。因此,那些优秀的运动员对小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与感染力。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榜样的力量来熏陶学生的情感,培养其优秀的思想品质。例如:举例说明本班某同学在体育比赛中是怎样克服困难的;讲述中外著名体育明星是如何战胜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典型事例;学习体育健儿们为祖国荣誉而顽强拼搏的精神,从小刻苦锻炼,练就一身本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等。如训练体能素质的练习一般比较单调、乏味、枯燥,在耐久跑这个项目中,只有刻苦的训练才能取得好效果,大多数学生是不喜欢这个项目的。但它却是培养小学生刻苦锻炼、磨炼顽强意志的好项目。
三、增强交往的愿望,学会调适人际关系
有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在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中占很大的比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的表现,它可以通过在各种体育运动中培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首先,要培养小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儿童自尊的获得一般依赖于他人的评价。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轻轻的话语,也能给小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这都是有利于增强儿童与他人交往的信心与愿望,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要学会倾听。在人际交往中,会倾听是一种素养。只有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人,才能了解他人心中的真实感受与内心想法。但小学生往往不容易做到这一点,更多的是凭自己的需要与意愿,以自我为中心开展交往活动,这就会妨碍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游戏“找骆驼”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商人之所以能找到自己的骆驼,原因是商人认真倾听了老人的分析,与老人建立了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在遵循了老人提供的线索中找到骆驼的。
四、根据个性差异,培养抗挫折的能力
体育课是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最好的时机和场所,但应注意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判断学生的性格,根据学生的性格分别进行施教。小学生的年龄还小,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还比较低。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分析他们的言行来判断学生的性格。然后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分组教学。对于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他们活泼、开朗、积极向上,但也易骄傲与自满。根据他们在这些特点,就进行直言不讳地说服教育,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创设一些困难与挫折的情境,来矫正他们骄傲自满的情绪。对于那些内向的学生,因为他们不善于言谈,就可以采取婉转法来旁敲侧击,循循诱导,慢慢感化学生。对极少数抑郁情绪的学生,可以采取导引法来引导他们,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参加与别人交流。如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运动项目,可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也可以参加游泳、登山、打保龄球等项目,训练他们在运动过程中处理遇到的困难。还有如跳高、跨栏、跳远等项目,这些都可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
五、树立克服困难信心,培养坚毅意志品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处于“最近发展区”。就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多地积累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我们还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的学习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更多地付出,从而锻炼坚强的意志。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对培养合格的人才,提高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从事体育教学的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体育新课程标准及体育教学大纲,在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