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让“品德与社会”课堂灵动起来的小学教育策略

2015-07-28 18: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小学开设的“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以加深学生对于自己、同学、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顺利融入社会生活,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放眼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不难发现,在应试教育制度尚未有根本性改变的阴霾笼罩之下,不少教师依旧滔滔不绝地讲授着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强调着教材知识的识记与默写,却忽略了对学生道德观念的渗透以及生活技能的训练,导致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脱节,削弱了“品德与社会”的学科魅力,也削弱了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引入“活水”,让“品德与社会”课堂灵动起来,真正做到用“生活”来对学生进行实效性的教育和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如下几点心得。
  一、联系实际,丰富教学课程资源
  教师在讲授“品德与社会”的教材内容时,应当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在讲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不和烟酒交朋友”的内容时,便结合六年级已有个别学生开始随波逐流模仿成年人的苗头或者像影视作品中的情景一样发生抽烟喝酒的现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具体了解和体会,分析部分学生和烟酒交朋友的原因。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看到有些明星抽烟喝酒感觉很酷,自己也想和他们一样酷,所以开始接触烟酒;有的说自己父母在家里就经常抽烟喝酒,时不时地还让自己也来一口,进行“男子汉不抽烟喝酒怎么行”之类的诱导;还有的与一些社会上的小混混儿称兄道弟,在他们的影响下,也开始接触烟酒,否则他们会看不起自己,等等。听着孩子们真诚的表白,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在课堂上,我把自己精心制作的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课件一一播放,并撷取了一些学生们身边的亲人因抽烟酗酒危害健康,甚至失去生命的事例。其中有因长期抽烟所导致的黄、脏、坏的口腔与牙齿的图片,有因酗酒成性胃疼时满床打滚的惨景,有因酒后驾车导致的车损人亡的悲剧……触目惊心的一幕幕,给孩子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有效地让学生们认识到了烟酒的危害,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角色扮演,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角色扮演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经常采用的课堂策略,它把具体的教材知识转化为灵动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获得形象直观的心理感知,在夯实课堂效果的基础上,规范了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了解社会中的真善美。譬如,我在讲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父母的难处”一课时,就组织学生针对“你想买一个新足球,可是妈妈却因为经济拮据犯了难”的具体情景编排成课本剧,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活动过程中,不少学生对这类场景较为熟悉,他们述说的台词,表演的动作、神情、心理都惟妙惟肖。“不给孩子买吧,孩子喜欢运动,做妈妈的应该支持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买吧,这个月除了交房贷,还要给爷爷奶奶生活费,还要交水电费,冬天要到了,还必须购置基本的过冬设备,交取暖费,买羽绒服……”这些语言或许是在家里听父母唠叨得多了,学生们自然记在了心上,但今天让他们自己说出来,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效果更深刻有效。活动结束后,我让学生们谈谈这节课的感受,他们都说在这次活动中体会到了父母的难处,以后不应该只顾自己的感受过于任性了。可见,角色扮演,在引领孩子的健康成长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补充教材,编制学校的校本课程
  “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的切入点是学生的具体生活,它将社会热点问题、现实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编入教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由于生活地域、成长环境、城乡差异等因素,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应一刀切,更应针对具体的学生情况、社会现实、学校特点编制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我在讲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地球生病了”这一单元的知识时,便结合我校周围的环境情况,联系学校德育组织、少先队,和班里的学生一起创编了“爱护我们美丽的地球”校本教材。让学生观看相关图片和影片,写宣传标语,搞宣传活动,拍摄日常行为中污染环境的具体行径,并设计调查问卷,举行知识竞赛,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强化了学生“爱护地球,爱护环境”的环保理念,更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将素质教育有效渗透到环保教育教学活动当中。
  总之,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要构建生活化教学策略,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相结合,与风起云涌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对于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来说,生活化教学策略,应该是教师不懈坚持的基本准则。◆(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西鲍中心校)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