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这样说道:“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积学以储宝”一句便很好地道出了广泛阅读积累对文学的重要性。可以说阅读与写作就像春秋时的宗法制与分封制般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没有了阅读的积累作文便丧失了文学的色彩,没有了语言的调和。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我们应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与素材积累的重要性,让阅读与作文有机契合在一起。
一、注意引导,关注文章内在
阅读中有着诸多可供学生借鉴的素材、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语句和可供学生学习的严谨结构。就像叶圣陶所言:“课文无非是例子,凭着例子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因此我们在进行课文讲解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文章的内在,更重要的是在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学会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来进行作文训练。例如在作文课前我们先让学生思考“假如仅给你三天光明”你会做什么,这样在学生进行思考、回答后我们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然后引入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海伦·凯勒的不屈、坚韧与乐观,进而让同学根据这本书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书中让自己感动的部分。当这些进行完毕后,我们再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漫漫长路上充满着艰难险阻,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我们是选择彷徨度日、自暴自弃,还是乐观生活,笑对风雨”并让学生以此为话题展开写作。通过前面的阅读铺垫,情感的激发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的思路得到了拓宽,在写文章时也不会发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感慨。
二、注重积累,达到举一反三
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由此也可看出,阅读是写作的先行者,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难以写出优秀的文章。而受年龄和文学素养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学生难以形成自己的写作思维意识,这时老师便应发挥自己的作用,引导学生“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这样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小学时期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这一阶段老师可采取强制性的手段督促学生阅读,积累素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注重对文中的美句佳词进行整理,写出读书笔记,每天在早上晨读时让学生拿出一部分的时间背诵记忆;对于较好的写作素材进行归纳;对于自己喜欢的文章或是感触最深的文章写出读后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对文章中佳句的不断记忆、理解,对写作素材的不断积累,学生的写作思路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写作技巧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一齐阅读理解有代表性的课外阅读,然后据此来让学生写一篇文章等方式进行写作训练,使阅读与写作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当学生看《简·爱》时我们便可以让学生感受文中女主人翁的坚强不屈、独立自主与积极进取,进而让学生据此以“人生应该怎样走、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等为中心写一篇文章,或是让学生据此写一篇读后感;当我们看完《西游记》后,对于《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取经后的历程,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篇《西游记续》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三、关注情感,体味文章意境
我们平常在进行课文讲解时注重的多是段落分析,中心划分与内容理解,而对于作者的写作意境、语言表达与情感运用却没有进行过多的涉及,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往往采取规划范围,让学生自行阅读的方法。这使得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难以对这些方面进行过多的关注,使课外阅读能力降低,也无法将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文章相融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小学是作文写作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对作文的认识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作文写作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当有意识地让学生注重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注重对作者情感表达的感悟和积累,在感悟文章真谛的同时为自己的写作打开一扇窗。通过这些使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有意识地对阅读中的素材进行挖掘,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情感积累和写作情感塑造。
总之,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的作文水平影响甚大,它与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句的运用、材料的选取、作文的审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阅读与写作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这种联系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提高他们的写作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阅读素材的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