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绿色教育理念:追寻本真教育的方向

2015-07-16 09: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人类的将来,取决于本真教育的能否成功。”“教育正是借助于个人的存在将个人带入全体之中。个人进入世界,而不是固守着自己的一隅之地,因此他狭小的存在被万物注入了新的生气。如果人与一个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合为一体的话,人就能够真正成为他自己。”本真教育让人由小我成为大我,以致无我,进而达到天人合一。这个渐进造化的过程,使教育和自然、绿色、生长、化育、包容、无穷等紧密联系起来,由于对本真的追求,我们拥有了蕴含绿色教育理念的教育理想。
  本真教育的追求是一个永恒的追求,这个追求需要教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传承创新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把对本真教育的追求转化为绿色教育理念的确立。绿色教育理念要求教育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以人为本,回归自然,关注教育多元和可持续发展,尊重学习者生命生成、成长与发展,遵循科学规律。
  一、绿色教育理念的内涵
  绿色教育理念是一种和谐、人本、民主的教育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理想化的教育境界、教育策略和教育文化。其概念精髓可概括为:一个交融,即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有机融合,也即绿色教育关注人的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两种生态,即在课程实施中既关注教育主体存在的物理生态,又关注教育主体活动的精神生态,凸显绿色教育的生命意义和道德价值,也即绿色教育指向完整人的培养;三个自然,即尊重自然、师法自然和保护自然。这里的“自然”指的是学习者的天性、资赋和成材的原动力以及遵循学习者身心共育的教育基本规律。自然即让人主动自发地成长。四个回归:即教育要回归学生、回归生活、回归真实、回归本土。回归即回到教育的本真,教育使人真正成为他自己。
  绿色教育强化课程的生命意义,以学为中心,构建生活化的教育范式,注重自然生态情境下的知识接受、智慧开启、文化传承,使学习者实现文化、智慧、道德、人格和精神等多方面的自主、协调、全面、健康的发展。这生动反映了绿色教育追求融合共生、关注生态发展、尊重自然特性、回归教育本真的四大特质。
  二、绿色教育理念的传承和发展
  绿色教育理念不是一个孤立的产物,它继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兼容并包世界先进教育思想,是本真教育的现实体现。
  1.绿色教育理念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
  绿色教育尊重自然,回归本真,融合共生的思想在我国悠久的文化中源远流长。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作用,并非有意志的,只是自然如此,教育即是自然的成长。
  《老子》又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即万物之所以生之总原理,与天地万物之为事物者不同。事物可名曰有;道非事物,只可谓无。然道能生天地万物,故又称为有。故道兼有无而言;无言其体,有言其用。教育本真在于对成长原理的体悟和遵循,绿色教育的精髓是尊重成长的规律,顺木之天,心育良材。
  绿色教育关注生态,融合共生的特质也是源自《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绿色教育理念兼容世界教育思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们的教育文化传统。随着全球化、数字化、知识化时代的到来,滋养绿色教育的必是阴阳大化,风雨博施。兼容并包也是绿色教育的内涵,因此绿色教育理念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汲取世界教育文化。
  卢梭的自然教育也给绿色教育带来启发。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尊重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因此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学生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地死啃书本。
  绿色教育主张从儿童的个性爱好和兴趣出发进行教育,强调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获得知识。同时绿色教育也重视对儿童进行系统的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绿色教育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教育,使之学会生存和生活的技能,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权利,人人平等,互助互爱。
  三、绿色教育的实施要求
  1.绿色教育注重真性情
  从孔子开始的儒家教育文化奠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文化走向。《论语·八佾》中的“绘事后素”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是真情实感的教育。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孔子回答子夏说,比如绘画,必须先有洁白的底子,然后才可以在上面施加色彩。这就是“绘事后素”。洁白底子在先,绘画的彩色在后,这就是“素以为绚”。“后”于什么呢?就是后于“仁”。人必须有真性情,真情实感才可以行“礼”,即仁先礼后。仁者,即人之性情之真的及合礼的流露,而即本同情心以推己及人也。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不仁之人,无真性情,虽行礼乐之文,适足增其虚伪耳。
  绿色教育是基于真性情的教育,注重个人性情的自由,着力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绿色教育也即素质教育。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成为孔子理想中之“君子”,还要具有现代特质和时代特点。学生为能以真性情行礼者,故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2.绿色教育顺天化育
  绿色教育尊重自然,师法自然。绿色教育尊重和保护学习者的天性、资赋,激发成长的原动力,遵循学习者身心共育的教育基本规律,努力让学生主动自发地成长。
  《庄子·至乐篇》云: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庄子所讲的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尊重天性的重要,顺天则化育,悖道则无存。
 后汉王充的《论衡·自然篇》曰:阳气自出,物自生长;阴气自起,物自成藏。汲井决陂,灌溉田园,物亦生长。霈然而雨,物之茎叶根亥,莫不洽濡。程量澍泽,孰与汲井决陂哉?故无为之为大矣。本不求功,故其功立;本不求名,故其名成。沛然之雨,功名大矣,而天地不为也,气和而雨自集。
  王充告诉我们:让学生成长的两个途径,其一汲井决陂,灌溉田园,物亦生长;其二霈然而雨,物之茎叶根亥,莫不洽濡。绿色教育追求的正是春风化雨、润笋成竹的境界。
  凡物皆由道,而各得其德,凡物各有其自然之性。苟顺其自然之性,则幸福当下即是,不须外求。
  3.绿色教育营造生态环境,促进成长
  绿色教育通过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促进儿童主动自发地学习成长。绿色教育通过建构生态课堂改进教学,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生态课堂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课堂的主体因素,包括教师、学生;另一方面是环境因素,包括客体的物质环境因素和由主体派生出来的人际关系因素、制度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等精神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的生态课堂因素之间相互储存,相互制约,多向互动,彼此发生着多元作用。生态课堂具有整体相关与动态平衡的统一、多元共存与和谐共生的统一、开放性与交互性的统一、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差异性与标准性的统一等基本特征。
  绿色教育把儿童看作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儿童,而是出自儿童本身,要让儿童自发且主动地进行学习。绿色教育在于创造环境,使儿童自己找到和发明他自己的答案。把儿童看成是“独立的变量”,而不是传统所认为的“依赖的变量”。
  4.绿色教育通过创新创造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造就能够创新,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事情的人。第二个目标是培养有批判精神,能够检验真理而不是简单接受所提供的每件事情的头脑。
  绿色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回归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绿色教育循着人的素质出发,充分发掘和调动人作为生命个体应有的人性、灵性,不断开发人的大脑和智力潜能。在这样一种现代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教育教学就成为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过程,学校、课堂就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绿色教育有利于师生提升人生价值,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
  5.绿色教育重视活动与社会交往,培养完整的人
  维果茨基的心理研究认为,心理学是有关心理生活科学的概念。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形式的生活一个接着一个地更换着。在发展的一定阶段,生活形成了具有有意识的心理生活性质的特殊形式。生活的这种特殊形式与人对现实的最复杂的反映形式有关,对现实的这种反映形式是以人的交往、劳动及词为中介的。绿色教育基于维果茨基关于心理生活发展的观念与他关于儿童对现实的各种基本关系形成的观念是相联系的认识,把儿童的对象活动、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列为发展的组成成分及动力,强调活动与社会交往在儿童心理生活形成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中的交往重点应放在儿童之间的合作之上,而不是竞争之上。绿色教育把社会相互作用和合作看作推动儿童个性总体发展的一部分,即智力和道德发展的一种手段,强调“同伴教学”。
  绿色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是先于发展的教学,它善于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交往的过程中发展儿童的心理生活。它促进学生总结全人类经验,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使学生成为完整的人。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意义在于,人不只是经由生物遗传,更主要是通过历史的传承而成其为人。人的教育重复出现在每一个人身上;在个人赖以生长的世界里,通过父母和学校的有计划的教育,自由利用学习的机构,最后将其一生的所见所闻与个人内心活动相结合,至此为止,人的教育才能成为人的第二性。”绿色教育就是让人成其为人的教育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