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道德素质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德育渗透是教育者肩上的重担,教育者必须重视起来。教师的工作场所就是课堂,课堂是进行德育的主途径之一,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学生所接受的学校教育中德育占核心位置,而输入的途径便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渗透。德育并不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属,而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在各个学科均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教小学数学已多年,在教学中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德育有效地结合,教育效果很理想。
一、充分利用数学教材内容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的德育素材,书中有许多精美的插图及大量的应用题,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选择具有德育的插图及具有影响力的文字资料和数据材料,结合数学学科史料等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
例如,我们在学习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内容的时候,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内容“北京赢了”。我们数学教师就可以借此知识传授之机对学生进行愛国主义的教育。先带领小学生将计算完成,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同学们,在2001年7月13日我们中国发生了一件令举国上下齐欢腾的大事情,我国的首都北京终于申奥成功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当时北京申奥成功后为什么全国人民会如此激动的?大家要记住,一个国家申奥成功,说明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强,国家体育水平高,具备较强的举办奥运会的实力。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国民经济水平上升幅度很大,家庭生活水平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住进了繁华的都市,开上了豪华的轿车,乡村也似城市一般,道路整洁干净。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国力强大的表现。申奥的条件非常高,要求非常严,我们中国能争取到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那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听完教师的引述,学生们的情绪高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学生的爱国情感自然而生。
二、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潜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将社会主义公德教育贯穿其中
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能够明显体现德育的素材并不都是那么明显,有许许多多的潜在因素,有待我们数学教师去挖掘。将社会主义公德教育贯穿于数学知识的传授中,使小学生受到社会主义公德教育。
乘坐公交车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种现实现象,对于如何去乘坐公交车,如何体现坐车文明,是我们德育的一个内容。例如,我们数学教学有这样一道“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题目:公交车上原有乘客42人,到了光明路站点下去18人,又上来了14人,这时公交车上有多少人?结合此习题就可以对小学生进行文明乘车的社会主义公德教育。教学时,就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到了光明路站点时,有几种上车的方法?上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下后上,一种是先上后下。同学们思考一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两种上车的方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给学生及时地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先下后上,这样顾客都方便。否则,若是先上后下的话,车上人员增多,下车极为不便,耽误时间不说,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在训练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在我们手中的数学教材中,有许许多多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内容,比如,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简便运算、运算定律及一些性质等,它们都具有规律性的内容,我们教师就可以让小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它的本质,从中摸索出数学规律。
例如,我们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时候,在学习新课之前,让学生事先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任意的三角形。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来,进行动手操作,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图形,并且进行思维,这个新拼成的图形和原来三角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依据平行四边形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之后的那份快乐。通过学习,能让学生坚信,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有不成功不罢休的精神,解决数学难题就不成问题,数学规律就很容易被发现。
参考文献:
武婷,郭艳春.浅谈小学数学课程中道德教育资源的渗透[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6).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