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语文快乐课堂的构建
快乐课堂的构建,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的,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对许多问题都停留在初级阶段。能让他们喜欢的课堂和教师,他们就会喜欢学、自觉学,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得到提高,取得优秀成绩也是水到渠成,所以快乐课堂的构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对快乐课堂的构建问题进行了探究和分析,呈现了快乐课堂构建中的一系列问题,希望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培养祖国未来花朵的关键阶段,在这其中小学语文教学是核心。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很久,但是在具体实施情况中并不是那么好。一些学校依然沿用旧的教学模式,没有丝毫改变,教育的评价方式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也没变,还是以班级升学率为参考。这两项指标直接导致小学语文学习依然停留在背背写写的阶段,读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无益,具体表现如下:
1.教学形式刻板。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上每节课都是一样的,预习、讲授、复习,如此单一重复的授课形式使处于贪玩、好奇年龄阶段的小学生无法激发学习兴趣,也无法体会其中的乐趣。整日面对枯燥的书本,不能对文质兼美的文章产生兴趣。这样的教学形式会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使学生产生距离感。
有些教师总是严肃的表情,给学生明显的距离感,使学生不能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这样的课堂氛围是沉闷的,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是不畅通的。
3.没能实施因材施教。
由于考核方式的统一、教学目标的统一导致教师的教学方法变得统一,不能因材施教。针对性格和学习水平都不相同的学生,使用一样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必然会造成学生有的“吃不饱”,有的“消化不了”。在教学时,就会造成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易走神,这样谈何高效?谈何快乐?
二、提倡快乐课堂,实施快乐教学
基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种种现状,必须提出解决方案,所以快乐课堂就提上日程。小学生处在年龄小的阶段,兴趣浓厚,好奇心强,教师利用这些特点,将快乐真正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1.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求知。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发挥学习热情,自己乐于参与学习,主动求知。
2.丰富教学组织形式。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过于单调,我们可以多采取一些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形式下积极思考,如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让组内成员共同参与学习中,积极发表看法,主动动手学习的形式。这种形式方便小组成员的交流合作,可以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互相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交际能力,还可以在群组讨论中树立自我意识,并且对自我的看法敢于表达。这样对小学生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有益处,还可以培养他们对新事物的探索能力。又如可以让学生朗读课文。快乐课堂的本质是以学定教,而不是为教而教,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掌握知识,学会阅读和写作,以此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才是目的。其中,读是很关键的部分。课堂上,教会学生读,带有目的地读,有感情地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都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再如,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让学生主讲,教师补充,不要小看学生的能力。只有教师放手才能换来学生的好学和乐学。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自己计划这节课要讲些什么内容,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当然学生毕竟年龄小,可以时间短一些,10分钟或者15分钟为宜,主要目的是除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外,还为了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快乐课堂是学生喜爱的课堂形式,也是高效的课堂形式。因为快乐课堂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入。为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要朝着快乐课堂的方向努力。只有学生喜欢的,才能转变成他们乐于学习的,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学习兴趣。当然,这只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形式,其他方面还要继续探讨和完善。总之,教学要为学生服务,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目标。
作者:张娜
第2篇:略谈小学语文快乐课堂的建立
在目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知识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课后,又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训练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其结果是学生或者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博闻强记,但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或者因不堪重负而厌倦放弃。调查表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改革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不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将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所以笔者在这里提出小学语文快乐课堂的建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来改革这个现状。那么快乐课堂应该如何建立呢?
一、创设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气氛,是快乐课堂的前提。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我在教学中常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还特别创造条件,给后进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还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样学生的身心得到了解放,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常采取这种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难问题,让全体学生一起动脑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最后让学生向教师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答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求知者,学生的应变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得到了培养。同时也让课堂变的轻松起来,成为建立快乐课堂的前提。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是建立快课堂的重点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感情的融入,是快乐课堂建设的中心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对教学倾注的热情,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及教师心情的激动、愉快等。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参与,还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而学习的质量,则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晶。其中,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木然置之,毫无反应,对学习内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整个课堂尤如一潭死水。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点拨知识的深入浅出,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好学、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
总之,快乐课堂的建立,是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成功的。快乐课堂的建立能让学生爱上课堂,爱上学习。让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轻松起来。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者:王丽蓉
第3篇:构建小学语文快乐课堂之我见
作为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管理者,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思维能力,必须构建快乐的语文课堂。
既然快乐语文是一种教学实践,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发掘文本的快乐因素,构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
一、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1.激趣开篇。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以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开篇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始的。教师以巧妙的形式激趣导入新课,能够营造一个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学长春版四年下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这样导入: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相信在座的每位同学都还记忆犹新吧!地震瞬间摧毁了四川人民的家园,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有多少人用真情和生命诠释着爱的崇高与伟大。播放几幅令人感动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看过后有什么感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同样顽强的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事。这种创设情境导入的方法,能潜移默化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主人公,与他们的思想产生共鸣,可谓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设计猜谜语导入、讲故事导入、问题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导入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进入快乐的学习状态。
2.激活思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因好奇而产生疑问,因疑问而学会辨别。构建小学快乐语文课堂,要求教师既要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合理提出问题,还要鼓励学生多质疑,从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感悟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观点。带动语言、思维、理解、表达多项发展,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有小小新发现、小小新思想,小小新发明,让学生轻松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3.丰富课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感受、体验的情境。教学四年上册《有趣的十二》一课时,我们采用自主学习的模式,学生按照研学案的要求,课下搜集有关数字的故事或者成语,课上交流汇报,既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扩大全体学生的知识储备。在教学一些趣味性、故事很强的文章时,可以通过情景剧的自编、自导、自演让学生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这样的课堂氛围不但能满足孩子们好玩、好动的心理,而且能使他们学而忘难。诸如此类的教师寓教于情、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4.注重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加强朗读的指导,把握读的分寸。当需要指导学生朗读语速适当、停顿恰当、突出重音和轻音时,教师可以范读;当有一些不容易读的、绕口的或较长的句子,让学生模仿着读;当文本对话较多、情趣较浓,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当挖掘文本需要推波助澜时,可以让学生齐读;当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时,可以让学生默读;至于有感情朗读,必须在理解文章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用心灵与作者对话;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在起伏跌宕、轻重有致的感情波澜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5.巧用评价。在教育评价活动中,情感犹如一个振荡器,它以一种弥散的方式,在教育评价过程中发挥着导向和动力的功能。新课程指出:“评价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发展自我。”所以,在语文教学各环节巧用评价。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有新意的思路和表达以及有特点的展示,尤其要给予足够重视。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切忌正面批评,应以积极的心态循循善诱。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使每一个学生都形成自信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快乐语文课堂的核心在于通过乐与趣的探究、发现、感知、互动,使教与学和谐交融、轻松推进,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就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而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间的作用显得尤为特殊。每一点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以及智力的开发等,都是通过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的。所以,我们老师平时要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和学生成为真正的好朋友,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师生间关系融洽,课堂氛围才会和谐,教学效率才会事半功倍。
三、构建快乐的学习模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堂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构建师生、生生互动的语文课堂。只要合作学习语文、自主学习语文……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欢乐,就会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美国威廉·格拉塞)又称小组学习,它是指一系列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以便通过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认识、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合作学习中开放式的阅读,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信息获取知识,交流分享,学生之间的思维火花相互碰撞;学生通过阅读教学中的发言、表演课本剧等等合作形式,阐述他们独特、大胆的观点;充分发挥他们个人的能力;彰显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等等。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2.自主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质疑能让学生学会辨别,从而发现新问题、构建新思想。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大胆质疑,主动参与。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案,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状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证明小学语文课堂要引领学生充分思考、讨论、争辩、释疑,发表自己个性感受、体验、理解和感悟,教师适时点播并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能像哈姆雷特一样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凸显出集体智慧的光芒。
3.以学定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到底需求什么?要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准确、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而以学定教恰恰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状态和发展规律,是一种合理整合的好方法。小学语文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课堂自然生动活泼而精彩!
四、融信息技术于小学语文课堂
融信息技术于小学语文课堂,能真实、生动而形象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高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更感到轻松;能充分地补充和表现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能帮助老师突破教学重、难点,能增大教学容量等等。让学生最大程度上开阔视野,在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真知。
总之,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快乐的学习模式并融信息技术于小学语文课堂,会让我们的课堂流畅明快、富有实效。
作者:周秀晶
第4篇:小学语文快乐课堂构建策略探微
活跃氛围相互交流思维运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观,使他们通过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知识,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认真思考和深入分析。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在已有的能力和语文基础上进行努力思考,有效理解新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提高,在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发展语文思维,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追求进步,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大量知识的灌输,让他们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学习。在被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不能及时向教师提问,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入,不能灵活的运用记住的知识。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进行主动学习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学习使他们的语文思维和学习能力获得发展,为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要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能获得发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设计趣味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内容时要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设计,使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探究,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性,让他们能从多个角度对知识进行分析,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为了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发现,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发展,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在趣味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在教学活动中和教师、同学进行积极的互动,使课堂教学氛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促使他们主动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发展。
三、在趣味环节中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小学生正处于探索周围世界的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好奇心设计教学环节,调动他们的探究热情,让他们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在进行汉字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给汉字组词的比赛,看看谁组的词多。在比赛过程中,每个小学生都想获得胜利,他们积极的运转已有的知识储备,找到和这个汉字有关的词语,不仅能加深他们对汉字的理解,还让他们掌握了汉字的用法,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素材选择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齐声读、有感情的阅读等方式,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感悟,促进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趣味性的环节中,学生能主动探究他们没有掌握的知识,把已有的知识转化成学习能力,促进探究能力的有效发展。
四、跳出定式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随着小学语文快乐教学的深入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课堂活动注入新的活力,运用丰富的教具为学生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生动、丰富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习主动性。在让学生对语文课文进行自主探究时,教师要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使他们能深入分析教材内容,领悟教材中的深意。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进行独立思考,深入挖掘课文的内涵,加深他们的理解。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时,教师要在他们语文思维受阻的情况下进行点拨,让学生能灵活的进行思考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进进行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语文思维不断深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充满信心的进行探究,在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对他们的思维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分析,使他们摆脱定式思维的束缚,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五、注重对学生的及时激励,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生在学习阶段的努力和付出希望得到教师和他人的肯定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真诚的表扬,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产生学习语文的动力,能在已有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依靠深入分析掌握教材中的要点知识。在对学生进行及时激励式,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表扬,如你的字写得工整多了,继续努力!你的朗读很有感情,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对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鼓励评价,如你今天的准备可能不足,再用心预习会有更大的进步的。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真正激发他们要学好语文的信念,从而积极主动的进行课文内容的分析,促进他们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教师的及时鼓励,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精神饱满、动力十足。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氛围中,构建了良好、积极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使学习效率有效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精心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产生想要学习的主动意识,自觉的进行教材内容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位置上,发挥他们的主动意识,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掌握课文要点内容,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高效进行。
作者:张佳佳
第5篇:构建小学语文快乐课堂的几点思考
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让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小学生学习语文也好苦啊!苦在哪里呢?平时过多的机械性的重复训练让我们的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此外,语文课堂的学习亦在诸多的情形下让我们的小学生感到苦闷。如何让我们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真正乐起来呢?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让学生真正快乐的原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让我们深深地感到,正确处理好学生、教材、教师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不再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语文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这在一定的意义上能使我们的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亦能从一定意义上让学生乐意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方法都在改革之列,在探索中人们不免显得有些浮躁,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抛弃了传统的教学媒体,一切就像刚出土的幼苗,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不少人以为,这才是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而这些新模式有时确实让人不敢恭维。譬如说,我们的生字教学中,教师没有了板演、书空,仅靠的是多媒体屏幕上的文字滚动,学生虽然看得眼花缭乱,但一时的过眼云烟使学生根本没有掌握到书写的要领。学生的字写不好,再让学生去不得要领地、机械地重复练字,我们的学生是肯定乐不起来的。简单地说,如果能让学生在习字过程中感受到自己习字的成功,即使是字写得还不够漂亮,但学生已经掌握了间架结构的要领,他们肯定是能够乐起来的。由此可见,我们的语文课堂也需要张弛有度,该静的时候还是要静的,不要以为花枝招展的课堂就一定能使得我们的学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教师千万不要去做让学生“痴乐”的事儿,学生过多地“傻乐”的课堂,显示不出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灵动性。
二、让课堂呈现真正的快乐
我们中年级的语文教学,既承接着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也为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做着铺垫,其课程内容设置是由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乃至情感因素所决定的。我们的课堂要努力形成阅读与表达并举,激情与智慧同飞的良好局面,那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真正感到快乐。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刻板地照本宣科,学生虽然已知,但那却不是乐知,他们也根本不可能形成未来的好知。笔者感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语文课堂的正常的“乐之”是学生未来“好之”的基础。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很注意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不少篇目就是一幅幅完整的画面,面对这些画面,我们可以让学生去说、去表达,同时还可以利用画面让我们的学生进行想象性表达,以画说画,以画想画再说画,使学生的激情和智慧得到充分地提升。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有趣、有味地表达,我们还可以用“补白留声”的方法,建构延伸性的对话系统,让学生尽兴、尽情、尽致地表达。如笔者曾听过一位特级教师上《生命的壮歌》一文。该教师在结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补白”:“猎人哥哥惊悚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猎枪,这时猎人们会想些什么呢?”从学生的带有个性化的表达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妙趣横生。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使作品的空白具体化、人文化了,丰富了学生对生命意义的阐释和发现,学生真正乐了起来。
三、让学生自主寻找乐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话颇有道理。平时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多少个小读者也会有多少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学的关键就是要让我们的小学生真正意义上找到自己所认识的“哈姆雷特”。这“哈姆雷特”可以是学生对语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的个性化阐述。让小学生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应当说,我们的小学生对此还是十分感兴趣的,因为那才是他们的劳动所得。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有的“哈姆雷特”根本就不是“哈姆雷特”,而是个变异体。这不要紧,我们应当承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个性化的见解,有些见解显得十分的矛盾,十分的对立,这是正常的。应当说,有了这样矛盾而又对立的见解,才能引领我们的学生思考、讨论、争辩、解题,真正的“哈姆雷特”才能在学生间的思维碰撞乃至集体智慧的凝聚中凸显出来。
譬如,我们经常要教到古诗,我们也经常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外阅读古诗。有人曾说过,让古诗教学焕发活力,不在体会诗句的字面意思,而要努力让我们的学生去欣赏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那我们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经常做的工作是,学习古诗时引领我们的学生根据诗句所蕴涵的意向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每学习一首古诗,在课外也要同时阅读一首古诗,并且要画出诗中的画面。让绘画和文本一体化,学生通过描绘任务,在自学自悟中就能品味出古诗所蕴涵的浓浓情怀。
作者:王亚丽
第6篇:小学语文快乐学习课堂探微
小学语文快乐学习课堂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课堂中,能够愉悦学习、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课堂。构建语文快乐学习课堂,促进学生发展,应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才能构建快乐课堂,营造快乐语文学习氛围呢?笔者在此浅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的几点做法和体会,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更好地服务教学。
一、营造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和融洽的语文课堂应是师生心灵融通、情感共振的绿洲,是构建语文快乐学习课堂的前提。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过程是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作者间、学生与文本间情感碰撞、感情交流的互动过程。“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弓下腰、俯下身,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视学生为学习主人,把学习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一个亲和平等、宽松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快乐地收获。
课堂上,教师要信任学生,只有相信学生、信任学生,教师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也只有在师生互信的课堂气氛中,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得以实现,才不会成为空话。在班级群体中,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学生个体的基础、智商、身体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学习中表现有好有坏,成绩有优有劣。教师应充分尊重且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真真正正把每一位学生装在心里、放在眼里,捧在手里,让每一位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温暖,慈母的关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教师亲和力的感召下全身心地投入课堂,聪明才智才可能得到尽情发挥,课堂才可能真正活起来、乐起来。
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是枯燥的、无味的,就算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如果经常采用也会乏味,也会失去它本该有的魅力。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小的求知欲望,教师不单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要求,更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学方法,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语文课堂教学时,可根据课文的体裁和文章的不同内容,在不同年级段上,采用扮演角色朗读、讲述故事、模拟人物形象、对话模仿、人称变换、口头作文、看图说话、谜语竞猜、游戏活动等教学方法。这样就会把死教材变成活教材,把严肃的课堂变成生气勃勃的课堂,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就会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学的兴趣就会浓起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就会乐起来,学生的收获也就必然会多起来。
三、树立主体参与的教学思想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树立学生主体参与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思想,是课堂教学的必然。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求知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定位,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觉地学习、自由地感悟、自主地探究、自发地交流,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学习成果,尽情地抒发自己情感,进而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享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收获能力的提高。
在主体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包办替代,要敢于放手,勤于引导,善于启发。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大胆探究,敢于发现;大胆讨论,敢于表达。例如,一位教师指导阅读《小音乐家扬科》最后一段后,让学生大胆问疑:扬科死时为什么旁边躺着树皮做的小提琴?白桦树哗哗地响,在号叫是什么意思?扬科为什么张大着眼睛?扬科前面说过,只要有一把小提琴,用他的一切去交换都行,怎么会死不瞑目呢?扬科快要死了,为什么还要写燕子在唱歌,姑娘们在唱歌呢?学生提出了一连串问题,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个体先自读课文,自己感悟;接着小组讨论,同伴互助;最后全班课堂展示,汇报学习成果。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采取激励赞赏的评价方式
清代学者颜元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卡耐基曾也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这都是讲赞扬、欣赏、激励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相信自己、肯定自己。赞赏虽然廉价,其效能却是无价的。一阵掌声、一句赞语、一个小小的奖品:小星星、小红花等无疑都是强大的催化剂。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自然地、贴切地运用恰到好处的激励方法,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与夸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你和老师想的一样,真不错!”“哎哟!你真了不起,我们还没学呢,你就已经知道了!”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点头,微微一笑……都能催生出学生的自信、鼓舞学生走向成功。
激励赞赏必须是发自肺腑的,出自真心的,动之真情的,而不是随意应付的,更不是虚伪假作的。教师豪不保留的赞赏,能让学生身心愉悦,快乐成长;教师毫不吝啬的赞赏,既能能赞出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能赞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还能赞出祖国建设的栋梁人才。作为教师,我们要谨记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作者:曹福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