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的探讨论文(共2篇)

2023-12-09 12: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研讨的组织实施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高师本、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的主要目标是引导高师生开阔视野,增强语文教育的现代意识和改革观念;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重要理论;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完善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所需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形成致力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专业思想。目前,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法”这样的学科教学论课程,我国绝大多数高师院校由于受教学时间、教学设施、师资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仍沿用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一人唱着独角戏,学生学习方式单一,没有经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显然,这种传统的讲授方式很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目标的高水平达成。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多次组织高师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案例研讨活动。笔者认为,案例研讨应该成为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主要方法。


一、案例研讨的内涵及特征


本文讨论的案例特指发生在小学语文教育领域的教学情境故事和师生典型事迹。它包含着某些重要的教育观念或教学问题,既能够反映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认知的冲突、创造性的发现、经验与教训的获得,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又能够促进高师生掌握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与策略,形成和发展积极的教学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念。“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案例研讨是一系列重要教学方式的总和。它要求教师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围绕教学目标,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高师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深度研讨,通过双向乃至多向的互动、互助学习,促使高师生充分理解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性质、目标和规律,掌握基本教学策略和方法,培养复杂教育情境中的决策能力、行动能力、反思能力与研究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思想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实施中的案例研讨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案例评议型,即给出具体的小学语文教育情景问题和解决方案,组织引导高师生评论其是非与优劣;二是案例求解型,即只给出小学语文教育的具体问题和相关背景,不提供解决方案,需要高师生经过深入分析与合作讨论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进行模拟性演练;三是案例拓展型,即提供教育问题、解决方案和教学效果都具备的案例,引导高师生把对该案例的分析作为切入点,再由此进行纵向拓展和横向延伸,将相关的语文教育理论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网络,使他们能够对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进行总体把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语文教育素养。


与以讲授为主的被动灌输式教学相比较,案例研讨具有三个显着的特征。其一,对话性。案例研讨的重要取向是讨论对话而非独白灌输。案例研讨强调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重视生生、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尊重信任,力图形成相互间的理解与沟通。其二,合作性。案例研讨的重要取向是集体合作而非个体单干。最有效的学习往往发生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精诚合作中,因此案例研讨强调教师融入高师生群体,高师生融入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并在这个共同体中学会智慧的奉献与汲取,提高赏识、沟通、分享、合作的素质。其三,探索性。案例研讨的重要取向是探索创新而非机械接收。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接收现成的正确结论”,其义务是要循规蹈矩地遵从那些至高无上”的标准化、程式化、凝固化的结论。案例研讨则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过程,珍视学生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鼓励学生自我的创见。


(一)有助于高师生深刻理解一系列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在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法”要求高师生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一系列新课程理念,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这些新理念的教学,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高师生的收获就会非常有限,甚至根本没有效果。案例研讨十分注重高师生创造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他们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掌握理论知识,注重引导他们活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在这过程中,高师生要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资料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学会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还要学会在聆听、分享他人观点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辩驳。这种学习,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能够让高师生深刻理解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等新课改理念的真正内涵,领悟到如何引导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达到“乐于与人交流”、就不同意见与人商讨”、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等要求,从而促使他们深刻理解一系列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


(二)有助于高师生准确把握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案例研讨可以最大限度地拉近高师教学情境与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距离。在案例研讨的过程中,高师生所研讨的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学情境中真实的教学问题。研讨这些问题,可以使高师生渐渐理解和把握教学工作的复杂性,而这种经历和认识的获得,对于一个高师生的专业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与所有教学活动一样,小学语文教学是极其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每天在教室中必须做出无数的教学决定,而且通常是要依据当时复杂的现实情况来判断如何做最好,没有所谓正确的”或単一的”最佳教学决定适用于所有教室。高师生通过案例提供的真实情境和具体细节去了解和把握这种复杂性,可以体悟到小学语文教学的魅力和精髓,逐渐滋生出创造性地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强烈愿望,并在自主观摩与演练中形成一定的专业能力。


(三)有助于高师生同步获得小学语文教学的知识与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知识是一种实践性、体验性极强的知识,它是个人经历、经验的积累,是个人智慧、悟性的内在表达。


这种知识虽然不能绝对地说不可以传授,但绝大部分知识很难有效传授,而仅靠传授所获得的教学知识,其价值也非常有限。小学语文教学知识在高师生的教科书中,以知识的抽象存在形态表现出来,主要是用来传授的,而在教学案例当中,则以知识的具体运用形态表现出来,可以比较方便地让学生在体验、观摩、演练过程中伴随着实践能力的提升一同获得。杜威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要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案例研讨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其间,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诊断、评价、演练等方式对案例进行多维度解读和探究,能够将具体的教学行为与教学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能够从教学行为中透视出崭新的教学理念,从而加深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同时,经过深刻理解的教学知识又可以指导他们的教学实践演练,提升其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可见,案例研讨能够启迪学生发现并利用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接触点”和彼此联系,有助于高师生小语教学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同步获得。


二、案例研讨的组织实施


(一)全面转变师生观念案例研讨绝非简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而是一种涉及从知识观、教学观、师生观到具体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要较好地组织实施案例研讨,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必须进行相当大程度的转变。


具体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当好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给高师生小学语文教学知识,也不是向他们传授教学技巧,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学习资源,营造促进学生积极研讨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研究、讨论并付诸行动。为此,教师要真实、真诚,在学生面前要表现真我,没有任何矫饰、虚伪和防御;要尊重全体学生的情感和意见,关注个体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表现;要善于移情性理解,能了解学生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专业成长的过程,与学生共同进步。同时,要秉持这样一些信念:相信学生在活跃参与真实研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较大的学习成果;相信学生对于重要的教育、教学问题有能力进行有深度、有个性、有创意的思考和评判;相信学生的学习和真实情境结合后将更有意义;相信学生的合作比竞争更能促进学习;相信学生不是得到成套的知识之后才开始思考的,应让学生的思考与学习同步进行。


高师生在案例研讨的过程中也要更新学习观念,改变学习习惯,当好研究者、合作者、实践者。案例研讨与讲授法的一个重要分野就是,案例研讨对高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案例研讨需要高师生的支持和配合,离开他们的主动参与和创新,将寸步难行。长久以来的讲授法养成了高师生学习被动依赖的习惯,这势必要给案例研讨的具体实施带来诸多困难。对此,教师必须通过一系列工作,让高师生理解案例研讨并不缺乏严谨性与科学性,对他们的专业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外,有专家认为,在案例研讨过程中,学习者应达到下列要求:一是做一个积极的学习者;二是遵循专业行为准则;三是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对于这些要求,教师也可以在案例研讨的过程中向高师生提出来,并引导他们在逐步达到这些要求的过程中增强必须对自我和他人学习负责的使命感和合作精神,较好地融入到学习共同体里面去,谋求到自我和集体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精心选择教学案例在案例研讨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运用恰当的方式选择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是案例研讨得以有效实施的基本保证。为此,要注意以下三点:


1.坚持较高的质量标准。案例的取材一定要基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的实际,确保案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含有教育两难问题,蕴藏着比较深刻的教育学或教育心理学理论、原则与原理,并且要具有新颖性,符合时间要求,背景也要清晰。同时,要能提供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的多种路径和空间,切忌用所谓标准化的惟一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


2.围绕课程设置与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选择。用于研讨的案例必须服从于课程设置的目标和具体教学环节的目标。


通过案例,学生可以渐渐领悟小学语文教育的性质,形成小学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人文情怀,掌握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种种教学技能技巧。因此,案例绝不可信手拈来,而必须经过精心选择和加工。


3.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选择。一般说来,围绕某一专题,能够选择到多个可供研讨的案例,而对于这些案例,教师和学生往往有不同的感受和取舍标准。因此,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选择,要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使他们经历案例选择、开发和利用的学习研讨的全过程。


(三)合理安排研讨程序一次完整的案例研讨应该包括以下四个程序。


1.个人准备。认真的个人准备是案例研讨的基础,因此教师选定某个案例作为研讨对象之后,应尽快把案例提供学生,并要求他们仔细阅读,分析其中包含的重要问题,拟定可能解决的方案,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设身处地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等。


2.小组研讨。小组研讨通常是由学生针对案例研讨的主题和同学所提的问题发表个人意见和观点。此时,处于专业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在团体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倾听不同的想法。这个阶段,并不要求取得一致意见,而是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促使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自己对案例的分析。小组研讨在课堂上可以组织,也可安排在课外,形式自由灵活。


3.全班交流。全班交流一般安排在课堂上,教师通常引导学生围绕以下话题展开交流:(1)这个案例中主要问题有哪些?哪些是最紧急的?哪些是最关键的?(2)如果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怎样做?谁来做?何时做?如何做?你为什么这样考虑?能够演练吗?(3)教师实际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有什么风险?有什么不良后果?(4)你认为这个案例对当事人(小学生和小学语文教师等)分别意味着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5)如果可能的话,有哪些措施可能摆脱困境?(6)你从这个案例中学到了什么?在研讨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案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点名让某个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或者对发言的同学进行“不留情面”的追问。如果有非常关键,或者是容易产生混淆的观点,教师则要引导全班学生认真思考,甚至有意挑起同学之间不同意见的争论。


4.拓展延伸。在案例研讨论结束之时,老师要小结讨论的成果,并通过案例,给出分析的思路或者学习的结论。当然,这并不是最终的结论,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的看法。另外,要引导学生撰写案例分析,结合案例研讨的整个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或者组织学生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展开调查研究等。


作者:任运昌(重庆教育学院中文系,重庆400067)


第2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探讨


在我国,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模式占据主导地位。所谓以读促写,是将阅读视为写作的前提与基础,用阅读教学的方式带动写作教学。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在此,对搜集的语文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例文引导实施“阅读一一写作”教学


在对小学语文课文《自由与生命》进行教学时,文章开头如此描述:“八月的一天下午,有着暖洋洋的天气,几个小孩儿在用扫帚捕捉那些美丽的在空中飞舞的蝴蝶,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童年时所发生的一件有着深刻印象的事。我在那个时候才十一岁,在那卡罗莱纳州生活,经常会捕捉很多野生活物,并将它们关在笼子里,但是,至从发生那件事之后,我完全丧失了捕捉野生活物的兴趣。”语文老师认为,这种引入方式非常好,能够激发学生去阅读和讨论,并让学生思考在此段中一共描述了几件事。讨论过后,学生会发现一共写了两件事,而且其中一件事是眼前所发生的事情回忆出来的。在这时,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对这两件事的关系进行探究,并分析这样描述的好处。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很快意识到作者写第一件事,主要就是为了将第二件事引出来,而且这两件事存在相似性。语文老师在此时因势利导,调查讲台下学生的写作习惯“有没有哪个学生很想将一个故事描述出来,却又不知道怎样将这个故事直接描述出来,而且也不知到通过哪种角度将这个故事引入?”面对这种困难,班上一位名叫甜甜的学生站起来说“我很想写一篇自己在小时候被哥哥爱护与关心的文章,但是不知道怎样引入。


二、场景引入实施“阅读一一写作”教学


以上案例运用的就是阅读一一写作教学,能够在学生本身所具有的阅读基础上,使学生写作兴趣进一步提升,激发他们搜集相似素材,并以此来仿写原文章,这样能够在短时间内保证学生在完成大约300字的作文,这就某种意义而言也属于一种成功,然而,深入分析与研究,就会发现,此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大量弊端,必须引起教育界的关注与重视,并加以改正。


问题一:学生所写的作文是在对原有文章完全不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生搬硬套现象非常严重。


问题二:学生养成对例文写作技巧视而不见的习惯,而且也不能巧妙灵活运用与创新。


问题三:学生写作文主要就是为模仿而写作,其真情无法自然流露出来。


小学语文作文写作过程中,以上问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学生在对例文布局谋篇方式与含义领会之后,将其搬至自己的文章中,此过程就被称为迀移。通常而言,对场面进行描写的例文能够帮助学生迀移性的对场面类作文进行描写,而且对景物进行描写的例文同样有利于学生习作。让我们看一下以下关于地球灾难师生互动的例子。


师:地球作为我们最亲爱的母亲,它是那样的和蔼可亲,可是就从08年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我们不断的听到我们的母亲在哭泣,在申诉,请问我们的地球母亲到底为什么会一直哭泣,一直申诉呢?


生(读……,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师:那么请问学生们,到底什么是“生态灾难“呢?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资料和图片进行了解(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动物被残害、核泄漏灾难、非典病毒追踪等图片或者文字资料)。


生:我知道了,就是因为人们对生态环境长期进行破坏,这样就导致地球给人类也带来了很多灾难。


师:恩格斯在很早以前就给我们提出过警告:“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可见近些年来所出现的地震和灾害性天气,可都是大自然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报复啊。


师:同学们请问,我们的地球母亲只是单为他自己伤心哭泣吗?看看课文中是如何写的。


生:为我们人类。


生:宇宙其他地方肯定不会有第二个地球了,如果我们在破坏地球,我们就没有家了。


生:人类是没有办法移民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宇宙中有第二颗有生命的星球。


对于小学生而言,所阅读的这些例文所呈现的很多优点都是十分隐蔽的。而且在这些学生还未对相关写作方法指导进行系统接触时,所有这些技巧与方法都具有非常强的模糊性。


学生理解与掌握例文写作特点的途径,都是语文老师对其作细致、耐心的疏导与讲解。


三、结语


从根本上说写作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它同样属于一种行为系统。但是,我国小学习作教学制度中,向来都是只注重写作行为练习,然而由于此习作训练行为并未抓住学生写作心理,因此,我们一定要强调学生知识积累工作,让学生养成根据例文结构原理进行习作选材,做到将学生的写作心理与行为训练联系起来,由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同时提高学生自由表达的能力,使其在写作基础上渗透与训练学生的作文知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作者:袁作舟(潜江市渔洋镇荆安桥小学,湖北潜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