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习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么,短暂的习作复习是不是因此而不作为或少作为呢?其实,只要我们切合小学教育中学生平时习作实际,有的放矢地梳理,训练,巩固,习作教育复习将行之有效。笔者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理解题意,明确习作方向
审题就是对题目包含的主题、立意和要求的审视。理解习作题意,犹如把握住了习作的方向盘。反之,随意性审题,会导致习作方向偏离,如没有审清习作范围,导致选材思路受阻,直接影响了选材面的扩展。没有审清题眼,可能无法把握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和表达的重点内容。
1.审范围,拓思路
通过审题,明确习作范围,有助于多角度思考可用材料,为选材环节铺垫。例如,我以以下题目为引子,出题引导学生清楚习作对象,使他们意识到平时习作是宝贵的积累。
习作题目:
收获是一缕清新的风,是一杯醇香的酒,是一首动人的歌。学习、生活中,你一定收获了许多,或许是一个有益的启示,一次深刻的教训,父母对你的关爱,老师、同学给予你的帮助……把你感受最深的一项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请你以《我收获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
问题:
从习作对象看,可写 (从下面四个选项选择合适选项填入横线中。)
①写自己;②写别人;③从好事受教育;④从坏事受教训。
应该说,四个习作对象均可选,意在让学生明白,根据习作对象,可选的材料有很多,包括六年级单元习作描写“相互关爱”“我的小伙伴”“动物故事”“学习艺术”“难忘的‘第一次’”“自我保护”中的大部分题材均可选用。
2.审题眼,知主旨
把握题目的关键词,往往能帮助学生写之前,先明了习作重点,甚至是主题。继续以《我收获了 》为题开展活动,达成了效果。
问题:
如果补充后的题目是《我收获了有益的启示》《我收获了深刻的教训》《我收获了关爱》,你认为题目的关键词是武汉“ ”
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出答案:有益的启示、深刻的教训、关爱。“这些关键词与习作内容有什么关系呢?”老师的提问也没有难倒学生:“习作内容应该围绕关键词写。”“特别要把为什么得到启示、教训、关爱的主要内容写具体。”“选择的材料必须体现有益的启示,或深刻的教训,或关爱。”
二、梳理素材,活用积累材料
在学生的习作素材库里,平时单元习作的素材是弥足珍贵的。因此,复习时,有针对性的适当梳理,能帮助他们树立运用平时习作素材的意识。
1.梳理,悟积累之用
在审清题目后,延续了《我收获了 》的命题,并根据学生单元习作实际,提供了三个主题:“表现父母、老师、同学、陌生人对自己的关爱或自己对别人的关爱。”“表现我战胜自我,获取成功。”“表现我犯了错,受到了教育。”然后让学生围绕每个主题分别写两个材料。
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积累的生活素材,让所有学生都有材料可写,特别是学困生。第一个主题会让学生联想到单元习作“相互关爱”“我的小伙伴”中的材料。第二个主题会引发学生思考单元习作“难忘的‘第一次’”“自我保护”中的内容。第三个主题则会让学生把单元习作“难忘的‘第一次’”“学习艺术”中的材料与之相联系。我想,通过梳理,学生应该能领悟平时积累的素材对于相对开放的题目,其实是有用武之地的。
2.梳理,悟积累之典型
获取题材是选择足以表达主题的恰当、典型的材料的前奏曲。如果能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选择,典型的题材就会脱颖而出。
以第二题为基础,我设计了包含两小题的第三道题目:
(1)以表现我战胜自我,获取成功为中心的习作为例,①有些同学描写自己不认真,没有耐心,缺乏意志力导致失败,后来认真,有耐心,依靠意志力获得了成功。②而有些同学则描写自己在困难面前,善于发现事物规律,找方法克服困难,最终成功了。你平时所描写的材料是属于哪一类或两类兼有呢?请在相应序号后概括你所运用的材料。
(2)一般情况下,比较生动、曲折,不为人所共有,人所共知,人所共写的材料是比较典型的材料。以上所填的两类材料,第 类材料属于较典型的材料。
完成第(1)小题是为了让学生对所运用材料再次归类梳理。而通过第(2)小题的提示,相信大部分学生能明白第二类材料是属于较新颖的材料,从而进行选择。
三、注重构思、细节,内容清楚、具体
犹如建楼房,确定了建筑主体风格和所要用的材料后,就要搭框架,继而考虑墙体及内部装修。习作亦如此。具备对习作内容的组织、编排能力,就会清晰习作整体和局部的思路,有助于主要情节具体化。拟提纲,改细节,会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详细描写主要情节。
1.拟定提纲,构思清楚
理清习作思路,可通过列提纲方式,为习作整体、局部有条理表述打下基础。
例如,围绕拟提纲,我提供了《暑假里的一件事》全文情节:(1)“我”和爸爸在家中做好捉鱼准备(略写);(2)到了目的地,“我”先去游泳(略写);(3)爸爸喊“我”去捉鱼,“我”和他捉到了不少鱼和虾(略写);(4)“我”继续捉鱼时,扭伤了脚(详写);(5)爸爸上岸休息(略写);
(6)爸爸顶着烈日为“我”按摩(详写);(7)爸爸对“我”这样好,让“我”感动(详写);(8)晚上,“我”把事情经过告诉了妈妈(略写)。
然后提出两点要求:作文存在两个问题:(1)想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描写过程,但个别情节顺序安排不当,导致条理乱;(2)面面俱到,没有根据主题分清材料主次,导致详略不当。请你根据这两个问题,以“爸爸对‘我’的关心和爱抚”为主题,重拟提纲,使习作内容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浏览、讨论后,学生有了发现:从局部描写看,第4和第5情节顺序颠倒,导致条理乱。在这些情节中,第1、2、8个情节可不写,第3、4、5、7情节可略写,第6个情节充分体现中心,应详写。
接下来,发散思维练习,让学生谈谈除了表达关爱,还可以选择什么主题进行表达。而不同的主题,选择的材料,内容详略就要发生变化。有位学生拟定主题“学捉鱼,应讲究方法”。认为第3个情节详写,而第1和2情节略写,其它情节不写,会充分表现主题。类似的练习会触动学生:习作前,根据不同主题,对想写的的材料作全面安排,形成清晰的条理。习作时,应详略得当。
2.修改细节,重点凸显
主题指引,思路清晰,确实能为重点内容描写具体提供帮助。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学生描写重点内容时,仍会存在描写不具体的问题,从而削弱了表现主题的效果。复习时,如能针对该问题训练、点拨,是能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的。对教师改动后的学生范文《一堂难忘的作文课》的细节修改,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出示范文后,提示划线内容描写不具体:①我不禁得意洋洋;②我感到心慌;③我望着自己的作文发呆;④我很伤心;⑤我向老师要求重写一遍习作。
请学生以小作者的“得意——惊慌——悔恨——自新”感情变化为线索,着重对小作者的心理、动作、神态进行修改描写,使读者如见其人。
学生在文后相关线上修改后,交流融入的个人感受,确实化概述为详叙,使作者的感情变化更为明晰。为了使“拨动”触及“心弦”,我出示范例的原文,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感悟小作者的言行举止、心理细化描写,深化了小作者“得意—惊慌—悔恨—自新”的感情变化,从而突出“难忘”。
提升学生习作水平,既需要注重平时评改,也需要教师在期末习作复习阶段有重点的帮扶一把,让学生有效回顾与拓展。
作者:许志辉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