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小学教育中数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举一反三”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简要分析小学数学“举一反三”策略含义的基础上,深入且详细地分析了该策略在小学数学具体题型中的实际应用,以期为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小学教师格外重视的工作。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其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解答能力,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举一反三”的教学含义,从而开展与之对应的策略教学,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简述小学数学中的“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根据一件事情合理推算出与之类似的系列事情。事实上,这一成语最早出自于《论语·述而》,即“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具体含义不言而喻。但从现代化理论学习的角度分析,该成语指的是学习过程中的合理迁移现象。也就是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正面影响。由此可知,举一反三其实就是一条直接通往迁移学习的捷径。
作为现阶段人才教育中的重要目标,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必不可少。具体而言,教师以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客观需求作为基础,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情景、方法及问题相关的教学内容讲解,不断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熟练掌握以及灵活应用,然后通过由此及彼、融会贯通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更多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学习。
二、小学数学中“举一反三”的具体运用
1、于一题多解中“举一反三”。从某种意义上分析,数学中,大部分问题都是相互关联的。通过问题的不断变化,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会得到直接的体现,从而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问题本质、问题规律的发现和掌握,从而真正实现“举一反三”。对此,利用一题多解策略进行教学,便可有效保障“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对《找规律——覆盖规律》这一章节进行讲解时,就是典型的在一题多解中进行“举一反三”。首先,教师可以依次写出1到10的数字,并要求单行排列。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方形连续两个数、三个数、四个数地框出数字。
如此,引导学生对数字进行平移处理,从而帮助学生认知移动次数与不同和个数之间的隐藏关系。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再次框出五个数、六个数,并让学生直接利用上一环节发现的客观规律进行移动次数和不同和个数的快速回答。这样不仅可以验证学生在上一环节所发现规律的适用性和正确性,还可以为后续更多个数的扩展框出提出探究性问题。
通过诸如此类的变式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覆盖规律的本质特征和变化表象,从而促使学生利用覆盖规律进行问题解决和处理,以此真正意义上实现数学教学的“举一反三”。
2、于联想比较中“举一反三”。在数学知识的复习过程中,人们其实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通过知识比较、内容联想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真正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从而不断梳理和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从迁移学习的角度理解,这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
例如,针对“比”的知识进行复习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联想,如“除法”知识、“分数”知识等。然后,再要求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各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利用一题多解的策略加强学生对各个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问题:某小学组织六年级学生进行学雷锋活动。已知参与男生为60人,且该年级男女比例为3:2。求共有多少学生参与该活动。
3、于联系转化中“举一反三”。对新知识进行学习时,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数学知识间的关联性,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吸收和理解。也就是说,教师教授学生新知识时,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转化和联系,从而借助以往理解和记忆的旧知识进行新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为系统的认知结构,从而有利于学生进行迁移学习。
例如,对学生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联系和知识转化。1.平行四边形与哪些图形类似?2.长方形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3.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4.可不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进行面积计算。5.除了面积分割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另外的方法进行面积计算?通过这些层层递进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联想和转化,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策略的应用能力。
4、实施比较教学法。在众多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比较法算得上是一种较为适合数学教学的办法,其实质就是利用观察来发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采用比较法,小学生可以更容易发现新知识跟旧知识存在哪些不同处,又有哪些相同点,进而得出知识的增长点。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比较法实施“举一反三”的教学。教师可以举例,比如一共有2个苹果,把它们平分给两个人,那么每个人得到1个苹果。
同样,现在有4个苹果,把它们平分给两个人,那么每个人就有2个苹果。这样,让学生清楚如果把一样东西平均分给两个人,那么这个东西的总数就是除以2,也就是每个人都各得到一半。有了这样的经验之后,小学生在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这种平分问题就会更加快捷地给出答案,同时也有助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运用。
结束语: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恰当合适的“举一”,要求学生进行灵活熟练的“反三”,是提升数学教学水平的关键。也就是说,利用合理的方式,将与之对应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以改进和完善学生不恰当的认知结构,能够有效推动和促进学生朝向积极正面的方向进行迁移学习。
作者:黄波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