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教育中加强教学实践课

2016-05-27 11: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文章阐述了在小学教育中加强教学实践课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融汇拓展知识面以及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创新思维、协同合作和优良意志品质等能力的作用,探讨了小学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课的必要性。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为个人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也为民族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而处于这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有着巨大的智力开发潜力,如果在这个阶段加强实践教育,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开发和提升能力,这在小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实践活动课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主要是依靠后天的力量逐渐培养起来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大量的研究表明,凡是适合儿童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使儿童产生兴趣;而浓厚的兴趣,又是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原动力,进而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在教学实践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愿参与,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课中并得到验证,从而满足他们好奇心,同时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深度还不够,往往学习积极性不高,热情不足。在教学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小学生爱搞一些小动作,有很强的好动性,如果我们合理的将这一心理特点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就会获得一举两得的效果,既能使他们好动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又能使他们在愉悦中获得知识。比如在课堂上我们给学生讲述《死海》,那为什么会称为死海?我们就可以开展一次实践教学课,将鸡蛋放入一定浓度的盐水中,过15分钟鸡蛋就会被煮熟并浮上水面。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这样不但可以验证我们讲述的死海的原因,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我们常说实践检验真知,脱离实践的知识如同是空中楼阁。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尝试到知识应用的乐趣,才会产生兴趣,更好地学习,进而促进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只有在充分实践的前提下才能达到预期的认识程度;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所学内容,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老师会发现各种不同的问题,从而达到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这是教学中很重要的新理念之一。因此,在小学教育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重要的是在小学教育中应提供实践的机会和条件。所以在小学教育中开展教学实践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实践活动课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必须通过他们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小学教师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在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取丰富的知识。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做学习的真正主人?就应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老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课中可以为学生创造出这样宽松和愉快的环境。

 

比如在进行《认识新同学》、《我们做游戏》中,老师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在活动中不但可以增进学生间的互相亲近和了解,还可以在活动中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思维的灵敏性;还比如小学自然课《石头、沙子和泥土》,石头、沙子和泥土具有原始、天然、随手可得的特点,而这些物体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这些认识是模糊的、不完整的。以此为切入口,通过做《沙糕》和《沙桥》游戏等实践活动课,引领学生自己体会它们具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在观察、比较、交流、分析中获得较清晰、完整的认识。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能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主能动性,获得新的认识、新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尝试探究活动的科学态度和与伙伴合作交流的精神。

 小学教育中加强教学实践课

  三、实践活动课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富勒说过:理论是一种宝库,而实践是它的金钥匙。实践活动课程以实践活动为主体,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观察、想象、设计、制作、反思等一系列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科知识,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实践课程不局限在书本里、课堂上、学校中,而是提倡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多交流、多合作,应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真正把装进学生书包里的知识通过开放性的活动内容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比如在数学教学中,讲授时、分、秒的认识后,可安排活动课,让学生到客运站、火车站、商店门前等地方记录关于时间的内容,并在班上与同学们交流和探讨,同时,可以自发收集生活中关于时间方面的信息,制作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运用时间的好习惯。实践活动课通过活动过程的实践,使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的直接经验的广泛性,如通过剪一剪量一量拼一拼估一估算一算等实践,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的自主性,这样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四、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

 

  1.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观察力的强弱、思考方法得当与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能力素质。在实践活动中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尝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学生的观察思考。比如数学教学中的七桥问题,老师可以在实践活动课上先教给学生一笔画的初步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发现偶数点的规律,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这样学生会发现七桥不能一笔画,进而提出怎样才能一笔画的问题。这就在实践中无形的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求异探索,激发思考情趣。

 

  2.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实践课的目的是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所以实践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讲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的作用时,可以开展教学实践课有趣的拼搭,学生在拼拼凑凑、堆堆搭搭、推推滚滚中联系生活,就会明白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为什么造房子时采用的砖头的形状都是长方体的。学生如果不亲自动手实践,就不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可见,教学实践课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课程。

 

  3.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问题的解答往往是单一的、绝对的,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需要,当今的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分析问题,从而产生许多联想。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活动课,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开展《变废为宝》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一些变废为宝的实例,如用废纸设计成衣服,进行服装表演;利用易拉罐设计各种造型等,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借助这些活动可以启发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美化生活。通过类似的实践活动课,可以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

 

4.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现今社会,强调团队的力量,要求具有协作交流的能力。所以必须从小学开始培养他们和他人交流、协作的意识,这样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舞台。而教学实践课能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和空间。比如在小学三年级开展校园绿化的活动。

 

学生小组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为绿地进行花圃设计,然后按图纸进行实地花圃种植。种植过程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今后的管理等工作全留给学生自己处理。在活动中同学们充分合作、充分交流,利用团队力量实现活动目标。

 

  总之,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学习的时代,对小学生的学习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被要求要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要把知识用于实践中来发展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在培育他们兴趣的同时对知识进行再创新。在当下的小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以及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力。而小学教学实践课具有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生动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各种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开发他们的潜能。小学实践课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动手能力、探索精神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实践活动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耿占林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4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