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论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道德情感教育

2015-12-15 11: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由于对素质教育认识的偏差和长期应试教育所遗留的弊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道德情感教育经常缺失,不利于学生们的成长和长才的需要,应使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道德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这样既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为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道德情感教育;润物细无声

       小学教育是每个学生在其人生所受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从以家庭教育为主过渡到以学校教育为主的阶段,对于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小学阶段的语文作为人文基础学科,对于每个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更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例如通过对字词句的学习,初步了解母语的表达规律,从而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其他学科知识;通过对教材中丰富人文内涵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和形成的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一、道德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缺失及原因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和历史的民族,许多文化的精髓和历史的厚重常常是蕴藏于历史典籍和口口相传当中的,在中国历史典籍和中国人的口口相传中尤其注重道德情感教育,可以说开展道德情感教育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同时也影响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前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素质教育成为教育进行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但是对于素质教育认识的偏差和长期应试教育所遗留的弊端,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道德情感教育经常缺失,或者经常流于形式,以生硬的方式强塞给学生,使学生反感于此类教学。
  首先,对素质教育认识的偏差常常停留于对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即道德情感教育的培养。“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社会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落实。”①“人的健全个性”应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智慧潜能只是人的素质的一方面,作为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素质决不能被旁落甚至丢掉。其次,长期应试教育遗留的弊端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例如,当前对学生的考核标准仍以考试的分数、通过率等为指标,而学生的道德情感无法用一个具体的标准进行衡量;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教学方法与内容的单一,“满堂灌”、“填鸭子”式的方法无法对学生们进行良好的情感道德教育,生搬硬套式的教育给予学生的只是一个符号、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塑造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无济于事。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道德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在前言中提到语文课程要致力于为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在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中再次重申应使学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道德情感教育符合语文学科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科发展的目标之一。
  当前,我国小学生也面临着道德情感教育的困境。作为开展道德情感教育的重要一环的家庭教育领域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许多城市家庭对独生子女如何开展良好的道德情感教育不知从何下手,农村家庭许多父母进城务工,无法对留守儿童的进行正常的情感道德教育;在学校中,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对小学生进行情感道德教育既符合形势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从小对其进行道德情感教育,有利于塑造其良好的道德品性。
    小学生的学习阶段相对于人生的其他阶段来说,还处于人格的培养期,对事物的认识常常是通过感性的认识来加以接受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历史故事、身边的例子,结合道德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情教育人,能够营造一种温馨的学习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的教学效果。
三、“润物细无声”地开展道德情感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道德情感教育,既是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基础学科所必须承担的任务,是语文学科培养人、塑造人的途径之一,同时也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重视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在道德情感上的教育。“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②如何开展道德情感教育是我们在现实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如果流于形式,生硬地开展必然适得其反,不仅收不到好的效果,还容易使学生们反感。因此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道德情感教育,要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开展教学。
   首先,要针对小学生们的年龄阶段,撷取教材、历史故事、人物传记中有教育意义的例子时,特别选取以儿童为主人公的例子来进行分析和讲解,容易引起小学生们的思想共鸣,例如讲解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使道德情感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课堂教学。杜绝应试教育中把教材单纯当成道德教育的读本的读法,例如用传统的方法诸如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中心思想等等简单化、公式化地分析课文的,把鲜活生动的课文讲解变成机械的分解,不仅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情感教育,反而会适得其反。
   其次,要把道德情感教育巧妙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有铺垫,有过渡,有启发,不生搬硬套,使学生们“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分析孟郊《游子吟》中所蕴涵的伟大的母爱时,先做好铺垫,“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描绘了一幅慈母为即将出远门的游子赶制新衣的情景,但如何体现母爱的伟大呢?要抓住“临行密密逢,意恐迟迟归”中母亲的矛盾心情,既盼着孩子早日归来,又担心孩子“迟迟归”,所以把衣服缝制得更结实一点,所有的母爱倾注在了一针一线的缝制中。同时可以启发孩子们想象自己的父母亲们在生活中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在做这些事情时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启发学生们回顾或想象自己在生活中做了哪些事情,体会做事情的辛苦;还可以启发父母亲不在自己身边时,自己在生活中的不便以及自己对父母的思 念。从而最终使学生们体会到母爱的可贵和学会在生活中感恩他人。
   最后,在开展道德情感教育时,既要继承中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善于吸收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精神。例如结合我省的“福建精神”,即“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福建精神既反映了福建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对于学生们解析福建精神时,就可以结合中原人因躲避战乱迁徙到福建,但仍然传承了中原文化的传统,敬重读书人,乐善好施。还可以结合客家人、闽南人远渡南洋求生,在外打拼的历史,分析其敢拼会赢的性格,通过生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并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使用多媒体播放小短片,利用影音的方式把情感教育化入学生心中;带学生们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者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讲述身边的历史和故事,使学生乐于接受此类的情感教育。
   把道德情感教育带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不会耽误课堂教学,反而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丰富,更生动。以情动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道德情感教育融入课堂,融入学生的心中,为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周昆明.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情感教育[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12)
[3]周守莲. 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8).
[4]高小亮.论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与改革[J]. 现代妇女(下旬),2011,(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