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农村小学科学的现状与实施对策”浅析

2015-12-15 11: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小学科学教学,本文作者通过对本校和周边的农村小学科学现状作了长达两年的调查,针对这样的现状,农村小学科学老师怎样注入新理念、探索新方法,上好科学课作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对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开展教学将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   现状  实施对策  
  中国的人口极大部分在农村,今天的农村小学生将是明天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其科学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兴衰,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而现在的农村小学科学现状是怎样的呢?作为农村小学科学兴趣启蒙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的教师其科学素养又如何?笔者用了两年时间,对本校和周边的一些农村小学科学现状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对农村小学科学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对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探索新方法,怎样上好科学课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农村小学科学现状
  (一)农村小学科学课开设情况。在调查中,令人心喜的是,无论是中心校,还是完小,三——六年级全部开设了科学课,并能按上级要求开足课时(三年级——六年级设2节/周),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农村,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为全镇抽测学科,科学没有抽测),科学课并不是主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连教材也是循环使用的,所以在考前有挤课的现象就不足为奇。
  (二)农村小学师资特点。从调查中我发现,中心校和个别完小有以科学为主的“专职教师”(但都是些不能上语文、数学、英语课调下来的),大部分农村小学科学教师都是兼职任都教,也就是同时还要兼任其它语文、数学、或英语课,这些教师的周课时量约为16节。完小的科学教师更困乏,一种情况是由学校的老年教师任课,一种是由班主任或该校的领导任课。此外,从年龄结构看,任课教师的平均年龄偏大,这是制约科学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农村老师的专业背景。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绝大多数是普师毕业,其中有一部分后进修大专学历,但也没有科学专业的文凭,属于“半路出家”。据统计有些镇只有近2-3名教师参加小学科学学科的继续教育培训,显然与全镇庞大的科学教师队伍相比,人数偏低。在去年越城区举行的论文征集中,有些镇竟只有一、二人撰写科学学科论文,这种现象无疑对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质量敲响了警钟。
  (四)农村小学科学学科的地位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认为科学课属第二平台(第一平台为语文、数学、英语),特别是最近几年全区开设了英语课,这样就出现了小学科学课与英语课“抢”老师的现象,加之教师队伍紧张,一些“年富力强”的“优秀”教师冲上了第一平台,使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质量及学科地位呈下降趋势。
  (五)农村小学生对科学课反映情况。今年五月,笔者对自己所在学校的学生作了一次问卷调喳,全校85%以上的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他们中的极大部分表示最喜欢做实验,也有的认为是老师讲得好。不喜欢科学课的原因是老师不认真讲,或者光讲不做,太抽象。目前,大多数科学课采用的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讲,或只演示,学生听、记,这样原本生动活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充满乐趣的实验课被一张嘴、一支笔所代替了,这种现象不容忽视。
  二、针对这样的现状,农村小学科学老师怎样注入新理念、探索新方法,上好科学课
注入新理念,实现“三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给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它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尤其是那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基本功扎实的老教师,让他们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去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有一定的难度,然而要想跟上时代的脚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无论是哪一位教师都应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因为它是指引教学的航标灯。因此农村小学科学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转变:
  1、备课方式的改变。像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一样,提倡集体备课(以乡镇或以校为单位),单元备课、提前备课。不要备一课上一课,要简化备课教案,这样有利于灵活安排教学进度,便于教学内容的穿插,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实物材料的准备和教学设计上。
  2、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成为探索知识的主人。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发现者、欣赏者、创造者和最佳观众转变。为学生创设产生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引导学生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加以验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倾听学生的交流与汇报;欣赏学生的评价,善于发现学生过程中爆发的创造火花。
  3、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很多教师还存在为了结论而教,为结论而学,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这是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是相悖的。由“带着知识走进学生”向“带着学生走进知识”转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探索新方法,上好科学课
   1、动手操作,探究科学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经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其教学建议指出:“教师应该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亲自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活动中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对活动的进展及时作出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的指导措施和策略。”但是调查表明,在农村小学没有普及实验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很少,甚至有许多班级都没有做实验操作,把实验步骤和实验步骤图作为图文讲解,学生也习以为常,当然不会发现什么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
  我执教于乡镇一所农村完小,虽然那里条件差一点,但每当有实验课我就提前准备,实验室缺的器材,我能做的就做,能买的就买,尽量在实验课上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上五年级科学《沸腾》和三年级《小苏打与醋的混合》的实验中,有许多女生胆小,怕会爆炸,不敢操作,有些男生偷懒也不去摸,对于这些,我都是不允许的,但我没有直接威吓强迫,而是耐心询问,激励并引导其大胆去做,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学生才乐意去做,主动操作,达到参与科学活动的目的。
  (二)参与活动,提高兴趣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农村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让他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讲解有效得多,而且三、四年级的科学教材就是往这边发展。我在上三年级科学《蜗牛》这课时,我把学生带到校园外,让全班在十分钟内寻找蜗牛,学生当然兴奋不已,不到十分钟人人手里都有蜗牛,找到多的学生显示出得意的神色,但是大多数学生手里拿着蜗牛,却不知道从何处观察。这时教师就应充当引导的重要角色了,我先带有提示性的问答,也可以把大的观察目标和目的讲出来,让学生有个方向,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畅想。比赛谁观察得更多更仔细,谁又发现了什么问题,谁又解决了什么问题,然后分组谈论,交流总结,最后小组汇报观察结果,效果甚佳。这样学生都参与了科学活动,培养了他们的能动性、积极性、集体性、探究性,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使原来自然课的枯燥乏味变成了浓厚积极的科学课。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十分强调以科学探究为主的组织教学,它不仅通过目标、具体内容标准和科学教学活动的类型和设计等形式增强了科学探究的可操作性,而且明确告诉教师,科学素质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教师必须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所以科学课上必须有科学活动,科学活动必须有学生参与,学生只有参与了,才能提高他们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我在上三年级《各种各样的叶》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叶。我让学生在校内采集各种不同的叶子,课堂上,叶子各种形状、颜色、大小激起了学生的无穷的兴趣,使他们对叶子探究表现出了相当高的热情,我让学生分成小组,对不同的叶子,相同的叶子进行比较、归纳、分析,逐一认识,并且制作标本,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三)走出课堂,探究科学 。课堂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根据教学内容,带学生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因此我们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里,教室外才是科学的天地,小学生探究科学活动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要重视课前调查准备和课后的探究活动。
  尽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一个问题怎样讲,需要看学生的情况,特别要看教师本人的长处和短处,好课是不能复制的,作为教师,千古不变的道理就是头脑清楚,语言要有条理,要高一点就是加之肢体语言等。是的,上好一堂课,都是在经验中体会,在实践中摸索。总之,教师要根据科学教材内容,加之自己的知识水平,发挥农村的优越条件,就地取材,进行科学探究,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对科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