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激发

2015-12-15 11: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创新素质已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在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实现有效创新教育。为此,本文特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论题作如下探讨:
一、教师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
  “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富兰克林)作为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不注重吸纳时代活水,创造力就是一句空话。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多读书,广泛涉猎人文科学知识,以高品位的文化素养适应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要培养独立和多角度思考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敢于批判。遇到问题时,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尽可能地选择可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鼓励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1.导学---开辟自主的空间。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我在讲《太阳》一课时是这样完成这堂课的:(1)先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然后我让他们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说出来,然后和同学相互交流。(2)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认识相互增进知识。(3)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后,让学生把这些特点和现实生活中的太阳对比。这样把课本上的知识带进实践中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知道原来语文就在我们的身边。
  2.启思----激发积极的思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活动很重要。思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的襁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的思维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积极动脑。如在讲《司马光》一课时,让学生想一想除了“砸缸救人”,还能有哪些办法?然后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是一个人不愿墨守成规,渴求标新立异,自觉地要求自己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意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课本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创新活动中,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时机,启动创新思维,产生创新方法。因此,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语言文字其理解的多维性、运用的可变性、内涵外延的丰富性等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天地。关键是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教师要有意识的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意识;要树立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的意识;要树立标新立异的意识。只有在强烈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发挥创新才智。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对敢于提问题的学生,首先要表扬,哪怕提的问题很简单,或根本无意义,教师都必须做到:根据情况认真作答;注意保护这些学生“问”的积极性:对提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因势利导及时展开讨论。在老师创设的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培养,创新激情才能得到激发。创新已成为了当今的主旋律,小学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创新意识,注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努力使他们不但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字的交际功底,还具有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真正把学生作为社会的人来教育和培养。
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有批判才会有创新。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批判要及时的改正。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的好习惯,敢于向老师说“不”,敢于向教材说“不”。比如,我在一节语文课中,写板书的时候写错了一个字我把“拆”字少写了一点,当时我没有注意到。这时,一个学生举手了,我请他起来,他说:“老师,你写的”拆“字错了。”我一愣,定眼一看,果然错了。这时我停顿了半分钟,心里想这是一个表扬学生敢于提问题的好时机。我郑重其事地对同学们说:“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因为有同学给老师指出了一个错误,我非常感谢他及时地让老师改正了错误。”说完,我还向那位同学鞠了一个躬。这时,同学们都鼓起掌来。从此,我班的学生就渐渐地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向书本质疑了。
五、抓构思,激发创造思维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一个人创造才能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教育的作用与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着重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把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核心,培养学生。
  ① 纵向思维训练。纵向思维也叫垂直思维,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一种创新思维。抓纵向思维训练,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深刻性等良好思维品质。
  ② 横向思维训练。作文中进行横向思维训练是要求学生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去联系、去比较、去感受、去立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和灵活性。
  ③反向思维训练。反向思维是一种经过向多方向“求异”后,最终确定是向原来相反或相对方向发展的一种思维。这种思维很能创“新意”,能给学生带来柳暗花明的喜悦的探索精神,培养自学能力,让课堂充满着跳跃的音符,创造的活力。
  创新教育被提到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创新教育也是创造力开发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创造力的发现、培养和整合,离不开教育手段的完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产生直接具体的影响。作为素质教育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教育,理所当然地应该加强创新教育的研究。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还在于许多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同时也将大大改观语文教学效益差的状况,学生的语文水平必将迅速提高,使创新教育的实施真正落到实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