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思考

2015-12-15 11: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和数学素养,进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主要场所。如何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一、对课堂教学有效性含义的思考
  从20世纪初开始,教育学家开始探讨有效教学问题,最终得出的结论: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通过某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者发展。所以,从这个定义上来说,学生的进步或者发展成为判定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在新课标下,教学有效性可以这样描述: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教学有效性包含三个条件: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其中,有效果体现了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有效率是通过公式: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来衡定的,有效益则体现了教学活动的价值。从有效教学的含义中,我们不难看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它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均衡发展的内涵;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有效教学和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有效教学更多的关注教师的工作效益;有效教学也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改也教师提出了两条要求。首先,教的立足点的改变。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授业解惑,而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其次,学的有效性,即学生获得发展。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通过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习体验来考察课堂教学是否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二、对课堂教学氛围的思考
  据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能有丰富的想象,才能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因此,我们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容、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放飞学生的思维,才能实现有效性教学。
  众所周知,“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想让孩子喜欢课堂,教师首先要具有亲和力。教育学家研究发现,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积极积极参与教学,主动探索,乐于思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也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先决条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阅历,可以实现教学的连贯性,避免教与学相互脱节;了解学生的爱好或者兴趣,可以达到教学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为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依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这样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进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我们知道,学习过程是在原有的知识上吸收消化的过程,因此,授课前,我们要摸清学生底细,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进行构建与重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现代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确保每个环节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需要捕捉:眼神、动作、表情等。在营造课堂氛围方面,教师要始终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对待学生,营造民主、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张扬个性、促进学生知识和人格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开展“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先让学生自由发言:角是什么样子的,你还能用纸折叠一个角吗?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了他们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望。
三、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
  在教学生涯中,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通过教学方法的最优化,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数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学校的具体条件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概念,同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小组合作法、举例验证法、归纳法、信息教学法等,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小组合作法和信息教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学习相长,共同提高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充分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材中比较难的内容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再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合理组合小组成员。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问题。数学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具有放开性的问题。再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这里的习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表达,学会遵守组织纪律。最后,教师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既是组织者、调控者,也是直接参与者,因此要科学合理的调控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出示合作学习对象(也可称为讨论题)后,要留给学生审题的时间,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另外就是要调控好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合作研讨的时间。完成讨论后,由各小组组长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其他成员在认真听取的同时,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或者建议。除了上述四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这是小组合作成功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在评价过程中,首先我们应把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结合起来,侧重评价过程。其次,应把合作小组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结合起来,侧重评价集体。只有做好全部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才算是成功的教学方法。
  信息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成功实现知识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 种方式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1)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实验。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综合处理的功能,可以将例题编织成一题多解的形式,这样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比较,同时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培养他们一题多解、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的好习惯。(2)动画模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描述教学内容。这样可以解决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的问题,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接受知识转换的过程。(3)分层显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多媒体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为工作带来的便利,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同时,还可以创建个人空间和师生交流版块,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做好“引桥”的作用。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门艺术。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挖掘个人潜能,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为教育事业的腾飞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余文森,2006年;
作者简介:
王玉娟,1980年1月 ,烟台开发区第三小学,小学一级教师 ,教务主任
梁大伟,1981年5月,烟台开发区古现中心小学,小学一级教师 ,安全处主任
邮递信息: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小学
邮编:264006
联系电话:15266505986
联系人:王玉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