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语文学习习惯养成

2015-12-15 11: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提到习惯这个词,我想大家对此并不陌生。那么,究竟什么是习惯呢?简单地说,习惯是一个人长久养成的生活方式。教育与习惯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良好习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教书育人双管齐下,更注重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一点应引起所有教育者的关注!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让学生自觉地在老师的帮助下打好基础;有了好习惯,就能在牢固的基础上能动地发展其他各方面的能力。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最终的结果体现在语文学习的习惯养成上,它本身就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教育者要着力培养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会主动地寻求、获取语文知识,自觉地熟悉训练语文技能、发展语文素养的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大致可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朗读习惯
  学习语文,应当恰如其分的做到将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文字,这种途径就是朗读。现如今的小学生“怕读、厌读”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想改变这一局面,我们语文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做朗读的示范;其次,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这条路看似简单,其实是布满荆棘的,贵在坚持,切记不要放弃,注意一点一滴的磨练与积累。只要每日坚持,口脑并用,读中思,思中读,妙趣横生,自然也就加深了对读物的理解。尤其是对那些名著名篇,妙词佳句更是要反复诵吟。久而久之,学生自身的情感便会融入到作品中去,同时也促进了自身习作的提高。当然了,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里利用课后的时间,分秒必争坚持数遍的诵读,若能持之以恒,相信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会有飞跃式的发展,也必将带动语文学习迈向新的高度。
  2.质疑问难的习惯
  学问二字的字面含义就包含“学”和“问”两个方面,问是学的开始,学是问的继续,学中有问,问中有学,“学”和“问”二者总是相得益彰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来的科学家和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提问,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它意味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质疑、探索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是验证语文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尺。而事实上,往往有一大部分学生能够对某些问题产生质疑,但由于学生的胆怯,也未必敢于提出。如果教师能给以适当的鼓励,再适时地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体验为前提,不断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就能牢牢地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并保持一定的高度、难度、广度,当学生品尝到成功和喜悦之后,便会乐此不疲。此种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就不会乏味,而是变得饶有兴趣,语文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3.规范书写的习惯
  语文学习,应当是“读”与“写”的完美结合。写一手漂亮而又规范的汉字,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汉字正确的书写笔顺,还要强调要规规矩矩地写。汉字的书写讲究的是要一笔一画,不可潦草,文字排列要整洁有序。这样写出来的字才能工整、规范、美观、大方。督促学生坚持每日练习书写,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
  4.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最权威可靠的老师,学生养成了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就等于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号召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各种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大全等),传授一些查阅图书资料的知识和方法。选择义项与读音,理应时刻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这既是使用工具书的方法,又是阅读的原则。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拓展面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利用参考书、报纸杂志、网上资料与所学内容对照、参阅,也就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拓展学习,综合性学习的能力,从真正意义上学会学习语文。
  5.读书、思考、动笔三者相结合
  这主要指学生养成做听课笔记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听课或阅读时可用不同颜色的笔,以各种不同的符号,把关键词、中心句、过渡句、重点段以及有疑问之处圈划、批注出来,并随时把自己的理解和质疑写在旁边。
在阅读中引发的深刻思考,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往往是读者与笔者心灵碰撞的火花,来之悄然,转瞬即逝,这就需要及时动笔记录自己的思考所得。文中优美的语段、重要的信息、精辟的言论或其他有价值的资料,要注意适当地做摘要。同学之间很有创新意识的观点,老师精彩的分析、精妙的点评,要及时记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边读一边思,能够使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读书读得自觉,读得深入,读出自己的心得体会,阅读的效率自然就会大幅提高。  
6.细心观察、积累的习惯
  其实,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对生活的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更要用脑子思考,用心灵去体验和感悟。只有对生活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和变化保持积极的关注和高度的敏感,才能“处处留心皆学问”。在生活中的积累不光是知识技能、语言材料,还有对生活的感知、理解、品味和领悟。
  7.博览群书的习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课程标准也曾指出“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根据这一要求,要让学生认识到读书是生活的必须,天天读书看报,是健康认识的重要标志,从而做到读书生活化、习惯化。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料,课下能与学生共阅那样最好,因为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影响力最大,以自身的示范作用带动大批的学生自觉走入阅读的行列。古人云:开卷有益。翻开一本书,就等于打开了第二生活的大门。古今中外,凡思想内容健康的都可以读,多多益善。  结语
  在语文教育教改中,良好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尴尬局面的一条有效途径。如果能切实地抓好点点滴滴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就可能走出教育困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拓展出一条新路。我深信: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必将使学生受益匪浅,乃至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