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效的课堂教学中总是能发现一些精彩之处: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文本背景;在教学过程中不动笔墨不读书……多种方法的探索使得阅读教学越发精彩起来。
如今,对于有效教学的探索可谓是如火如荼,从专家到一线教师都在追寻有效的课堂途径。最近,笔者听了我校一位语文教师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的公开课。课后笔者在思考,怎样优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环节?
一、查查背景
案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课前布置大家查查资料,了解一下爱因斯坦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现在咱们交流一下吧!”生1:“我知道爱因斯坦是出生在德国的一个伟大物理学家。”生2:“我知道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都有很大的贡献,最有名的要算是相对论了。”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2:“我在网上查的资料!”师:“只要有颗好学的心,哪里都可以收获知识。还有谁谈一谈?”……师:“既然爱因斯坦如此伟大,那文中的小女孩为什么说他不伟大呢?”……
思考:很多学生不能在教学的开始迅速地走进文本。究其原因,可能是学生对文本的背景了解太少。而文本的背景在教学过程中又是语言训练的大环境。了解了文本的背景,学生与文本的隔阂也就消除了。这时候老师的补充介绍,就打破了学生在对话文本过程中形成的局限性,能帮助学生更快地走进教材,与文本展开对话。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由于学生对爱因斯坦并不是很了解,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以补充学生的知识空白。这样一来,学生在了解到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后,教师抛出文中小女孩对爱因斯坦的看法。这样在学生情感上就会形成巨大的落差,产生疑问;在这样落差的冲击下,学生会带着疑问主动走进文本,探究缘由。
二、动动笔墨
案例:师:“同学们,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亲称爱因斯坦为教授。小女孩却认为他并不伟大。那你们眼中的爱因斯坦是怎样的人呢?”(学生开始思考)师:“这样吧,现在就请大家拿出笔,圈画批注,写出自己心中的爱因斯坦。”(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写下体会)师:“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生1:“我找到了爱因斯坦说自己不伟大的那句话。我体会到了爱因斯坦是个非常谦虚的人。他这么伟大,还说自己不伟大。”生2:“我感觉爱因斯坦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从他的手一摊,肩膀一耸,我好像看到了爱因斯坦的一颗童心。”……师:“是呀,刚才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写下了这些感受,说明大家都认真地去了解爱因斯坦。”
思考:“听、说、写、字、词、句、篇”这8个字道出了阅读教学中的关键所在,无论什么样的教学主张,最后的学习目标都是这8个字。但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容易忽视的是“写”。笔者以为,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时间写写字,画画句子,写写感悟。这样的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练笔的好时机,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予以重视。
在刚接触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把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圈画出来。在深度对话文本的时候,对关键的字句进行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将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学完了课文,让学生写写感悟。从文中明白了什么,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给文本主人公写几句话……
在这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拿出笔,圈画批注,写下自己心中的爱因斯坦。这样,就给了学生独自思考对话文本的时空,学生眼到,心到,笔到;在此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学生对爱因斯坦的认识才会深刻、准确、独到。
三、练练朗读
案例:师:“刚才同学们自由地读了课文,老师发现大家读得那么认真。现在,咱们来交流一下你读得最好的一句话吧!”生1:“小女孩不知道遇见的是爱因斯坦,但是她父母知道,所以非常兴奋。所以,对于这句话应该读出惊奇的语气。”生2:“我找到了‘能记住吗?’这句话!”师:“虽然只是4个字的一句话,但老师看来也是精彩的。你读读看。”……
思考: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后面都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笔者以为,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应该引导学生读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读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入地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情感的沟通。很多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都会采取齐读、轮读、分角色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很多的时候,尽管有这样的指导,但我们并没有看到学生的朗读水平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有较大的提高。
事实上,就每一篇课文而言,全文情感朗读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是在40分钟的有限时间里难以实现的。但是,笔者以为,那些能够反映人物精神品质,反映作者情感态度,反映文本价值的句段,是可以引导学生重点练习一下的。这样的重点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让学生自己朗读。这样的朗读有重点,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更加深刻。于是,学生就会或开心,或自信,或纳闷,或惊喜……学生不光读出了声音,也读出了情感,更能打动别人。
其实,有效课堂的目标达成并不难,只要教师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已经有了什么?怎么样让学生真正融进教材?这样,课堂教学的效果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