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CAI优化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方式的创新分析

2015-11-17 09: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改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为师生、生生多向传递交流,改模仿记忆为自主探索。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从而优化他们的自主学习方式。笔者一直在关注和实践如何让多媒体课件更好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它的作用,下面是笔者几年来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工作的小结和反思。
  一、充分运用CAI,优化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丘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具有何等的重要性。当人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便感到轻松和愉快;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活动时,会感到厌烦和劳累。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引入新课的起始阶段就要用好多媒体课件,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情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有效注意时间短,精力集中持久性差的情况,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但多媒体计算机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对学生形成刺激,就会迅速吸引其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运用软件直观]示辅助教学,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相距、相遇、相向、路程和速度和等概念,从而理解题意。这时,教师通过操作屏幕上出现一条笔直的铁路表示“全程”,铁路的两头各有一辆火车在两地准备开出,一阵长鸣后,两列火车在汽笛声中相对开出,直至相遇,线段图上也同时标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形象化的火车动态]示与直观的线段图构成了一个整体,原题中的条件、问题以及数量间的关系动态地呈现于屏幕中,直观、真切、可视、可思。同时,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辅助化抽象为形象,将问题的条件与情境联系起来,既增加了情趣,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将难点趁机有效突破,同时,又使学生思维高度集中,很快理解并完整地表述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这样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效注意力,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充分利用CAI,优化思维过程,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本上的画面尽管形象具体,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但它毕竟是静态的,不可能再现事物的过程。而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如:在CAI]示中,一阵愉快的音乐声中,屏幕上出现一排12名蚂蚁小战士列队]习的场面,教师操作,6名蚂蚁小战士同时出列单独形成一排,然后在图下出现两种不同的算式:12÷2=6(名),12÷6=2(排)。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个算式。计算机作出正确选择。教师及时评估后,又出现12名小战士2名2名地出列,让学生选择算式表示12名蚂蚁战士出列的批数。这样通过媒体的]示增加密度,强化表象,不断出现思维过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从而进行抽象概括,学生能有效地建立起正确的概念。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在头脑中较深刻地留下两种分法的过程表象,以至闭上[睛都能在头脑中呈现出分的过程。又如:教学《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两个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教师]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CAI,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静、动、画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生动地展示对学生的认识具有“催化”作用,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突出特点就是以生动、形象、具体的表现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
  三、充分利用CAI,优化信息反馈,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的可控系统。一切有目的的行为都需要反馈,否则,就难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心理学指出,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而小学儿童却好动爱玩,争强好胜,如何才能给两者寻找一个平衡点呢?游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能否将枯燥、单调的巩固练习巧妙地寓于游戏情景当中是巩固练习阶段成败的关键。例如:在《分数的意义》的学习中,有按指定分数给图形填色的练习。这样的练习答案是不唯一的,利用计算机就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填完一种后计算机就可以想出别的填法,只要学生填的分数正确,计算机就会给学生肯定的反馈,当学生出错后(计算机录音)就会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生动有趣的复习巩固了新知识。这样,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很好地进行了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有了计算机这一容量大,信息检索、信息转换方便迅速的工具,给我们巧妙设计练习、设计好的练习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更有意思”的练习材料和机会才是这个阶段教学的重点任务。
  实践证明,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 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两者要相互协调,交替安排,训练到位,就可以引导学生由课内知识引申到课外知识。这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优化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傅树京.教育管理学导论[M].北京:原子能出版,199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