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英语高效教学的途径分析

2015-11-09 10: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1-0037-03
  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新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乐于学英语、用英语,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并使学生在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过程中不断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高效教学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高效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学的高效性基于有效性和实效性。如何实现小学英语高效教学呢?
  一、实施“微笑教学”,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
  小学英语教学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习、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语言能力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要尽可能做到“微笑教学,语言温和,体态温柔,语调亲切,形象美观”,创设融洽、和谐的英语课堂,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从而实现“以情激学”。愉悦的英语课堂学习氛围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一)设置令学生身心愉悦的教室环境
  教室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要着意布置室内环境,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被浓重的英语氛围所感染,跃跃欲试,急于求知,乐于学习。比如,在学习“购物”的单词和功能语言时,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一个超市或百货商场,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挂一些标有英语词语和语句的图片,如“bicycle shop,clothes shop,food shop,toyshop”,“Good morning,sir.Can/May I help you?,Whatcan I do for youg”“I want to buy…/I would like…”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模拟、逼真的生活化“购物”场景中“自觉与不自觉”地学习英语,并在“不知不觉”中运用英语。在如此生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自然愿学、乐学,学习效果自然会好。
  (二)营造让学生心理轻松的氛围
  老师严肃、紧张、压抑的面孔以及伤害学生积极性和情绪的评价语都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压抑和障碍,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要使学生无任何心理压抑、恐惧和障碍,轻轻松松地学习英语,教师就要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如“Do you want to have a try?,A good try!/Very good!/Great!/Excellent!/Wonderful!”等,尽量不使用直接否定的语言,如“No./You are wrong.”等。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和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指挥等方面,即当好“导演”。教师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唱主角的舞台,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吸收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行动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通过教师组织的各种有目的、有意义的言语实践活动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讲课要努力做到形象生动活泼、语言温和幽默,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情绪饱满地学习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
  二、实施“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
  英语教学具有工具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英语教师要以学生的英语实践为课堂主要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为目标,设计并组织一系列连贯性、情景性、交际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并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感受成功,获得发展的新起点,增强自我效能感,并掌握语言,形成能力。
  “活动化”,课堂教学的语言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Open your books./Read after me./Read bv yourselves”等等。教师要将活动设计得贴近学生生活、有交流价值、有一定信息差,组织学生在“任务型”活动中进行大量的听、说、做,让学生根据特定的学习目的进行特定的语言活动,通过交流获得知识并积累相应的经验。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根据任务给出相应的语境和词语提示,要给学生留出思维想象的空间,启发学生动脑思考(brainstorming)。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divergent thinking)。
  “任务型活动”的设计多种多样。适用于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有:
  1.列举型任务(1isting):按照一定顺序或关系排列有关事实。如让学生列出或说出自己知道的food anddrink等。
  2.整理型任务(ordering排序整理,sorting分类整理,classifying分类归类整理):把语言材料或事物按顺序(重新)排列或按类别分类、归类。如在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爱好整理归类同学或别人的习惯爱好。
  3.比较型任务(comparing;matching配伍):对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相似和不同之处;或根据类别、概念、意义等配伍。

  4.解决问题型任务(problem solving):提供一个问题和一系列信息,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并不唯一,是开放型和创造型任务)。如上学迟到问题,同学们聚在一起找原因并提出建议。
  5.分享个人经验型任务(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几个人一组就某话题交流经验或交换意见、看法。如在小组内相互介绍自己的饮食习惯等。
  6.项目型任务(project):学生在已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任务型探究活动,在实际应用层面运用语言做事情。
  7.调查型任务:学生用英语作调查。如Make a survey.Investigate what sports your classmates like t0.go in for.
  8.表演型任务(showing):学生由学到演,体会并享受用英语表演的乐趣。
  9.交际型任务(communication):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如商场购物、街上问路、医院就医等。
  此外,还有竞赛型任务(competition)、游戏型任务(game)、猜测型任务(guessing)等。
  三、从功能和意义出发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语言具有功能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三大功能——概念功能(conceptual function),交际功能(communicative function)和语言功能(1anguage function)。语言的功能是通过系统内对意义进行选择来实现的。英语是一种语言交流的工具,意义决定形式,形式体现意义。教学中,强调功能第一位,形式第二位。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强调在低年级教学中不宜讲解语法概念的原因。小学生学英语更注重语言功能及意义的表达,教师必须从功能和意义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掌握语言功能,学会用语言做事、表达思想;不要为了教语言知识而教,而是教学生如何用语言交流和做事,重点在于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有一点要注意,语言的系统性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来表意。系统(语言知识如结构、语法等)是表达意义的手段,学生掌握了这一手段,有利于做到举一反三。因此,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适当阶段,适度、适时地渗透或点化语言现象是必要的,但最好不要上升为概念、理论性的东西。
  四、注重培养稳定兴趣,实施“兴趣教学”,寓教于乐
  新课标指出“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小学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和唤起学生对英语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生理角度看,大脑神经细胞只有处于兴奋状态时才能进行积极思维活动,而兴趣是刺激和增强细胞活动的动力;从心理角度看,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是提高学习效果和注意力的重要因素。
  兴趣有两种——暂时兴趣和长期稳定的兴趣。这两种兴趣都是小学生学习英语所必需的。比较起来,长期稳定的兴趣对学习者的影响要大得多。如何保持小学生对英语学习长期稳定的兴趣呢?
  (一)进行直观教学、情景教学
  充分利用小学生无意注意、无意记忆占优势的特点,加强直观教学和情景教学(如体态、图片、实物、模型、卡通片、卡片、简笔画、投影、电视、微机、情景设置等),促进学生的记忆和启发思维。儿童记忆发展的总趋势是从无意识记到有意识记,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儿童的思维也是先具体后抽象。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创设一些必要的模拟情景,使教学形象化,让学生身临其境、模拟实际运用。
  (二)灵活教学方法
  采用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歌曲、故事、猜谜、游戏、模拟表演、为电视片配音等)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实践证明,不断变换教学方式有助于调节学生大脑的活动,减少单调机械重复的刺激给学生带来的疲劳。
  (三)调动多种感官
  采用“五到”记忆策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记忆。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眼、耳、口、手、脑)同时处于活动状态,协同作用,产生互动,以加强效果。
  (四)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和体验
  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情感因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语言实践,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口语、语音、语法错误等,不要急于纠正。有的语言学家认为儿童学外语是熏陶出来的,不是纠正出来的。这话不无道理。针对儿童表现欲强、竞争意识强等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开展竞赛活动,使小学生既尝试成功、享受成功的快感,又能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使智力得到开发。
  教师只有真正关注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用语言做事情”的能力,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