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听了一节示范课——《卡罗纳》,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爱的教育》。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的人对他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观课前,执教老师对《教师观课教学说明记录表》中的内容进行了逐一介绍,其中一条为:“本课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点——虽是略读,但以精读的课文来展开……”
议课时,“本课创新点虽是略读,但以精读的课文来展开”引起大家的争议,形成两种态度。一种赞成,认为本节课教师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爱打动学生,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很好统一,略读课文的教学以精读的方式来展开是创新。另一种反对,认为本节课把略读课文的教学以精读的方式来展开,是对略读课型教学特点把握不准,而且违背教材编写意图的体现,不是创新。本人也持反对意见,但对于略读课文到底怎样上,也确实不是非常清晰。
事后,我找了相关资料,又上网查了许多关于略读课文教学的资料,一边看资料,一边看课堂记录,进行反思,最近又看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渐渐地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有了以下认识。
一、准确把握略读课型的本质和特征是教学的首位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般故事性较强,文字浅显,趣味性浓,比较容易吸引学生。
略读课文一般都放在精读课文后面,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将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中,发挥总结和延伸的作用。教材中略读课文的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二年级下册课文32篇,其中略读课文4篇;三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16篇;四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29篇;五年级上下册课文56篇,其中略读课文28篇;六年级上下册课文49篇,其中略读课文24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么多的略读课文,如果篇篇都以精读课文的要求来开展教学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更不符合教材编者意图。
其实,略读课文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出现在教材中,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或其他的单篇短作,不再需要老师的详细的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日出校以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运用。使学生在这方面打定根基,养成习惯,全在国文课的略读,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叶老先生的话十分明确地阐明了什么是略读和略读的作用。
对于略读课文怎样教的问题,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是这样表述的:“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二学段课程目标)“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第三学段课程目标);在“教学建议”中这样表达:“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评价建议”中这样描述:“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以上这些告诉我们,略读是以抓住文章主要信息为基本目的,大略地、非精细地读。在略读课教学中,字词教学不作重点,即字词朗读不作检查;字词理解不作重点;字词赏析不作要求。教学中应该更多关注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
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中是这样说的:“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独立阅读、思考,抒发阅读感受,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略读课文不必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崔峦先生在《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读课教学更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因此,在教学略读课文时,我们可以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积累语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接触到一个新事物,会滋生出强烈了解它的欲望,希望做到了然于胸。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已经引起很多教师的重视和关注。略读课文到底怎么上的问题至今仍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本人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需要我们对问题的本质和特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实验稿”相比,增加了“教科书编者”,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这样修改的意义。要上好略读课,教师首先需要对略读课型有一个精准的定位,对教科书编者的意图有正确的把握,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二、从“提示语”入手,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重难点和策略
课文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凭借,略读课文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教材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
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略读课文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教师只有真正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掌握教材重点,难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流程,才能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那么,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策略应该怎样确定呢?
人教版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提示语,这一段提示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实现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内容上的自然衔接,而且,明确提出本课的教学的重点,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和要求,是教师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课文的重要提示。因此,教师可以依据略读课文前的这段提示语来确定略读课文的教学的目标、重难点和策略。
《卡罗纳》一课的阅读提示语是:“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全力救助,挽救了小钱的生命。下面的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体现了另一种关爱之情。默读课文,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再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这段话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人间真情”中,又引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重难点和方法,还为我们提供了略读课文学习的一般流程:默读——思考——交流。
根据这段提示语,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定为:1.认识5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主要采用默读的方式,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方法,感受卡罗纳的不幸,了解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3.尝试用“感同身受”的方法,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描述,通过品读、交流,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启发,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4.激发阅读原著《爱的教育》的兴趣。
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抓住对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的描述,准确体悟他人对卡罗纳的关爱,激发关爱他人的思想。
教学策略确定为:自读自悟——伙伴合作——集体交流。
像这样依托阅读提示,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重难点及教学策略,有利于合理地设计教学流程,有效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效率。另外,有效运用阅读提示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还会使学生从课始至课末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三、大胆放手,给足学生自读自悟和合作交流的时间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课标也明确提出:略读课文的教学在内容理解上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上要更加放手。由此可见,略读课是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舞台,个体自读自悟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学生的自读自悟与交流。略读课上,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教师说得更少、更精。
关于略读课上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中是这样说的:“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尽量放手,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卡罗纳》一课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对略读课型的定位不准,因此,教师放手度不够,有时把自己的情感强加给学生,使得学生主动参与、真正参与学习活动没有落实到位。
四、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领学生主动有效阅读
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课堂上学生自主阅读中要不要教师的引领,又成了一线教师的新困惑。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略读课文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读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在略读课文教学中仅让学生读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授之以法,并引领学生循法而学,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卡罗纳》一课的重点和关键部分是大家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中所表达出来的关爱。教学中,教师抓住“在卡罗纳最悲痛的时候,大家是怎么做的,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一统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细细品读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时大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是每一个眼神,通过反复地读,感动自己,感动他人,将“爱”的内涵在心里有所提升。这就能较好地突出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五、结合略读课文教学,注重课内外阅读的拓展与延伸
近代研究表明,语言的学习有其特殊性,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比分析讲解的方法要高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句话点明了课文的例子作用:课文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更多知识的导火索,是学生进行学法迁移和知识变通的桥梁。精读课文也罢,略读课文也罢,无非都是学习语文的例子。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拓展阅读。
在《卡罗纳》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最后设计了读《卡罗纳》说感受和好书推荐《爱的教育》两个环节,力图把爱延伸到课外,既对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作了总结与提升,同时又适时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这是在充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拓展,是在研读文本后的自然延伸,它沟通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用这样的方法使学生有了去课外阅读的欲望,略读课文也就起了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作用。
阅读训练是一项长期、复杂、艰辛的过程,略读课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略读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重点所在,无论对阅读能力的提高,还是知识的拓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关系,精读课文教学与略读课文教学的关系;明确阅读训练的目的,科学运用阅读训练的方法,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课上多给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时间,多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做到深入浅出,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注意整体求略,部分求精。这样就一定能让学生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真正能够有所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