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转变

2016-07-11 16: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新课程对初中语文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语文素质化教育就是要敢于创新教学,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在实施组织教学时要讲求创新,才能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以学法指导的来优化课堂效果,以教学方式的来创新教学源泉,实现学、创结合,以多媒体运用的实现创新教学的课堂高效,以训练思维的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创新课堂,才能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是交际工具,也包含众多美的因素,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所以,创新教学已成为新时期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的活动需要重新规划,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式需要重新规范。只有对语文教学不断创新,语文课堂才更有价值和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育教学之中呢?要想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教师就应该做到课堂的创新教学转变。

 

  一、以学法指导的来优化课堂创新

 

经常有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我前一段时间已经掌握的知识到后来应用时却忘得踪影全无呢?”“我也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为什么总是看不到效果呢?”“为什么当题型稍有变化我就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了?”这些问题除了智力上的差异和其他客观条件之外,还涉及到怎么学的问题。在相同的条件下,学习方法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达到学习预期效果的最短途径。实现语文素质化教育的首要一点就是敢于创新教学。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动脑筋、想问题,并从教师那里学会思考的方法。

 

在教授《杨修之死》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指出杨修有哪些不该有的语言和行为?事件结束时曹操最终的心理状态怎样?从哪个角度来写的?启发学生回答,归纳总结后,要求学生学习老师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思路,自己完成学习。这样安排的好处是抓住结构相同、内容相似的文段,采用一学、二思、三实践的方式,在教学中自然渗透学法。

 

  教师首先要充分重视学生在学学法、用学法、创学法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发挥学法信息交流的主体效应,不断完善适应学生个体的学法。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生活经验、已有知识水平和学生把教法内化为学法的能力等。其次,教师在把教法转化为学法的过程中要加强指导,给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明白教师的意图和转化过程,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完成由教法到学法的转化。如果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可以让学法指导贯穿渗透教学始终。长此以往,师生一定会共同以创新教学优化语文课堂。

 

  二、以教学方式的来创新教学源泉

 

  创新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张扬学生的创造个性;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采用有效的创新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和讨论式等。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创新能力的教学原则,进而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如讲授《沁园春·雪》这首词时,在学生通读后,教师直接发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从而启发诱导学生抓住中间关键句,带动两头,有效地理解这首词的内容。这样,指导学法,重点突出,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材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和语言美。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在《安塞腰鼓》一课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让学生读的方法,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的生命美和力量美。教师要善于用文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情感来陶冶学生,以此唤起学生的共鸣,给学生的思想创新插上翅膀。

 浅谈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转变

  三、以多媒体运用的来实现课堂创新

 

  多媒体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它具有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的神奇魅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这些表现手法,选择学生最喜欢、教师最擅长、表现最直观、对达成教学目标最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设计。

 

  让学生走进多媒体教室,让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清晰的图画和美妙的音乐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尤其在讲说明文时可尽量多用,便于学生理解。说明文大多是知识性较强的文章,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明白知识。如讲《绿色蝈蝈》一文,教师精心制作课件,在大屏幕上出现的是一只只可爱的绿色蝈蝈,然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蝈蝈的特征,让学生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朗读文本,学生就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接着教师通过设计表格,把蝈蝈的生活习性归类,在大屏幕上一一显示,内容一目了然。学生从这样的表格式归纳概括中得到启发,学会将所学知识以这种形式整理整合,增强记忆效果。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是一种很好的使课堂起来的方式。创设情境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更应注意情境的内容来自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四、以训练思维的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材中大量的古今中外名家名篇是学生学习的绝好范例。教师应让学生借名家名篇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任何创新活动都需要超常的想象力,创新想象力是构成人的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创新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对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新想象以联想为基础,但远高于联想,它需要通过想象创造新生形象。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教材进行补充情节的训练,如学习《香菱学诗》后,让学生发挥想象,设计一下如果香菱与薛蟠不是这样的关系,不是这样的身份,那么香菱以后的生活又将是如何呢?要求写出评论小文章。也可进行改变主题的训练,如教完《智取生辰纲》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如果杨志没有失陷生辰纲,他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敢于想象,这样既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创新想象的能力。

 

  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而变通是关键。只有一条思路,只会从一个方面看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流而不畅,独而不特。培养发散思维要抓住变通性这个关键,着重启发思路,引导思维换向。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想创新、敢于创新,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转变。

 

  总之,语文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和问题,教师要以全新的教育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注重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转变,以崇高的敬业精神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素养,打造新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培育创造种子的神圣使命,创造出教育的一片蔚蓝天空。

 

  作者:王玉红 来源:黑河教育 2016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