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论小学生的懒惰心理危害及其矫正的步骤分析

2015-10-04 15: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 懒惰的表现状态
  1. 行为上的懒惰:懒惰的孩子非常好辨认,因为懒惰的行为很典型,我们经常会听到“你怎么又没有完成作业?”“你的作业怎么写的,乱七八糟的。”“这个孩子太懒了,连自己的书包都不会收拾”等等,懒惰让孩子们产生了依赖和拖拉的现象,做事情磨磨蹭蹭,经常不写作业,或者记不清楚作业留的是什么,对于自己的穿着和自己的东西也经常是一塌糊涂,自己的东西从不爱惜,经常丢三落四的,并且也不以为然。懒惰的孩子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懒懒散散,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不难看出,懒惰的学生总认为自己有的是时间,随意的浪费自己的时间,更甚者在写作业时边写边和同桌讲话,总是不能一鼓作气做完一件事。
  2. 思想上的懒惰:在行为上懒惰的孩子,在思想上一定也会有自己懒惰的原因,懒惰的孩子他的想法总是得过且过,能熬一天是一天,能不做就不做,能不写就不写,能多玩一会就多玩一会,遇到事情不愿思考,由此变得思维缓慢或者迟钝。有些孩子则是没有任何时间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从来没有一鼓作气,注意力集中的概念,甚至有的孩子还是在无意识的溜号、无意识的玩,这些孩子常为自己的懒惰找到一个很好的托词或接口,长此以往,便将懒惰变为一种依赖,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这样的思想观念必将影响学生的未来生活。
  3. 懒惰的心理特征:懒惰的学生注意力的兴奋中心总是集中于生理性需要上。不随意或无意注意突出,有意注意不能很好的集中,且注意的稳定性不强。意识动机上表现为唤起行动的源动功能不强,或者源动力停留在物质上,没有学习或生活的心理原动力。在意志品质上表现为自觉性差,果断性不够,自制性比较弱,坚韧性缺少。
  二、懒惰带来的危害
  1. 懒惰产生自卑心理。由于长期的依赖或者做事情拖拉,不认真,经常会让学生品尝到失败的味道,时间长了便产生我很无能的思想感觉,由此便生成了自卑心理。正是这种自卑的心理,使他们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对于所学的知识不感兴趣,对于周围的一切逃避,没有自信心,认为反正也不行了,随便吧,同时又助长了懒惰思想。其实,自卑与懒惰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好伙伴。
  2. 懒惰养成依赖思想。懒惰的孩子一般都与家庭因素有关,由于父母的宠爱,家人的呵护,反而减弱了孩子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孩子自理能力不强,或者没有自理能力。孩子们一切都依赖别人,让别人替他们去做。长期代办让孩子产生了懒惰、依赖和惧怕的心理变化,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殊不知这种长期依赖他人,缺乏最起码的刻苦钻研精神,将导致他们在学习中以致生活中都会产生强烈的惰性,由此,也可以预知孩子未来的可悲性。
  3. 懒惰让学生缺乏上进心。上进心是生活前进的动力,是人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源泉。而缺少了上进心的孩子,便会产生对自己要求不高,容易满足,喜欢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做事情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常抱着“应付”和“混过去就行”不负责任的态度。他们认为,我就是一个这样的孩子,没有什么可丢人的。因为他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4. 懒惰还带来一些潜藏的危害。比如:(1)他们体会不到快乐,因为懒惰让他们一度失去朋友,这样的孩子会越来越沉闷。(2)自控力较弱,在生活中无法体会到满足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便会产生“我生无用的想法”。(3)学习、体育方面减弱,影响到他的身体健康。(4)产生逆反心理,不遵守纪律、不讲究卫生,时间长了便会厌学、逃学,并不以为然。懒惰不但给自己的亲人带来了负担,也给自己带来了烦恼。
  三、懒惰矫正的方法
  1. 发挥家教的正面效应。家庭教育对于懒惰行为的改正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师帮助学生纠正懒惰行为的同时,要主动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让家长适当地放开他们的臂膀,让孩子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从中得到快乐与满足感,还能增强孩子在做事情时的探索欲望。要想改掉懒惰的习惯,就要从小事做起,还要加以不断督促,逐步让孩子体会到好习惯带来的乐趣。并且每星期家长与老师要互相反馈,以便商讨出下一周的实施方案。
  2. 适当有效的激励效应。当你认为你的学生是懒惰的时候,他就会更懒惰,当你的评价变为勤奋的时候,他就会向勤奋的方向迈进,所以在面对学生时,要给他们一定的鼓励与肯定。适当的激励是解决懒惰的一个法宝。我们不能让他们一步到位。这个过程可能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不断发觉学生取得的进步,给予各种方式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会到自豪感和成功的乐趣。也让他们自己记录,帮助自己巩固优点,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3. 改变学生思想观念。老师帮助学生寻找依赖的原因,让学生大胆地对依赖对象宣布自己要独立了,并请大家忙监督。让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遇到难题,不要急忙请求帮助,自己解决,失败了就当作经验。在此期间,老师和家长要不断鼓励学生,失败是成功之母,并在适当的时期予以一定的提示,让学生体会到从失败到成功的心理过程,体会其中的快乐,这样逐渐地让孩子从心理上改掉依赖的习惯。
  4. 模范的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反应而学得。要克服懒惰,就要给懒惰的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与自己的榜样相互竞争,同时家长和老师予以正确的肯定,正面强化孩子的勤奋行为。久而久之,懒惰的孩子也养成了自己榜样的行为习惯。
  5. 强化学生的自我形象。不断地给孩子一个暗示和强化,告诉孩子:“我们相信你能做的很好,我们永远支持你,你是很出色的孩子,一点小小的困难难不倒你。”给他一个强大的心理支持,以及不断暗示他的能力,这样在孩子内心就会产生一些潜动力,让他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自我形象”,让学生乐于去改变,也让学生勇于去探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