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爱发脾气、喜欢打架、自私、固执、嫉妒、胆怯……这一系列问题妨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发展的基础。”可见,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孩子是在生活、学习、游戏中,逐渐积累表达情绪、情感、与人交往的简单方法,学习调节自己情绪,从而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也就是说孩子是在与人的交往、生活中建立良好心理的。因此要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效,我们要让心理健康教育融进幼儿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一、创建良好的精神环境
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幼儿发展的资源。良好的精神环境的建立是使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基础。
1.教师。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自然而然地将教师作为他们依赖的对象。他们会关注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甚至每一个眼神,而这些都会对他们产生暗示作用。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加强自身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用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以宽宏的胸怀爱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感到安全、愉快、舒心,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其次,教师还要注意对幼儿的细心观察,尽可能多地与幼儿交谈,经常以游戏者的身份参加到他们的游戏中去,成为他们的一员,从而使他们愿意与你说话,吐露心声。例如除了利用教育教学时间、来园离园时间、幼儿自由活动时间这么做外,还可以利用午睡前的幼儿分组入厕的等待时间开设一个“说悄悄话”的栏目:幼儿可自由地走到老师的身边,凑着老师的耳朵说一说他的小秘密;此外,老师还可以把电话告诉幼儿,利用放学后的大量时间在电话里与幼儿联络感情。这时孩子们会把愿意把各种各样的事告诉老师,而老师也能更了解他们,正确分析他们的行为表现,弄清他们的真实想法,而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
2.同伴。同伴关系对幼儿心理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交往技巧,帮助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互助的快乐,在这种友好快乐的氛围中幼儿能更加自信地交往,也更有利于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心理特点随年龄增长有所改变。幼儿的生活范围扩大,生活也同样发生了重大变化,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行为及情绪表现了解幼儿的心理状况,但幼儿语言水平比较低,缺乏求助意识,不能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延伸至日常生活中,从幼儿的晨间入园时开始关注,直至幼儿离园,甚至在我们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也要及时地熟悉幼儿的心理变化。如:一个从小班入园时就不曾哭闹的幼儿,学期中忽然连续几天开始哭闹,我们就应该关注幼儿在园的情绪,观察他在园的交往活动,了解幼儿在家里生活习惯、环境的变化,找出他哭闹的原因。又如:我们必须在关注幼儿生理需要的同时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在每天进餐活动中,有些幼儿进餐情绪不佳或者不愿意进餐,教师要及时发现并与之交流、沟通,探寻幼儿的心理需求。
三、渗透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在研究实践中,采用主题系列的设计方式每阶段围绕一个大主题,每周完成一则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而这个星期的其它活动则尽可能地围绕这一活动进行,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生活、游戏、学习、运动中去。例如:阶段主题是交往,周主题是“让我来帮你”——通过讲讲、说说,引导幼儿明白“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该帮助别人”的道理,逐步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那么,本周的活动内容可以这样安排:语言活动是故事《小鸡和小鸭》,音乐活动是歌曲“两个好朋友”,生活活动是“起床喽”——让幼儿愿意帮助别人脱衣叠被,美术活动是泥工“两个好朋友”等。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如:区域活动、午餐时间、午睡后起床整理、如厕等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四、家园配合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与父母的教养态度有关。很多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和家长的言行态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只有家园同步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更好、更巩固。教师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家园月报、家园联系表等种种形式在教育方向上取得统一,使他们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一致的教育。而家长也要及时向教师反馈幼儿在家表现,帮助幼儿实现家园统一表现。如幼儿园进行同一主题的教育,在“让我来帮你”这一主题中,父母可与孩子一同帮助他人,用切身体验、合作游戏等各种形式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还必须与社区教育互相协作配合,提高对幼儿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如可以进行为孤老表演节目,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等。
实践表明,这样做很必要,因为心理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和长时期的熏陶、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任何课程都不能单独实现心理教育的总目标。
多元化的当代社会给了人们更多的发展机会和选择的自由。机会多,我们前进的方式和取得成功的概率也增大,但也意味着我们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更多失败的可能性。而一个人要在社会取得成功,必须敢于冒险、不怕失败,还要勇于选择、善于选择。只有勇于开拓、积极进取,才能更好地发展。此外,随着现在离婚率的提高和其他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化,需要我们有更强大的自信和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个人的独立自主、勇于挑战、勇于选择、坚强的自我、心理承受力等,不是靠传统的教育所能有效地培养的。社会的发展呼唤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即有意识、有目的和科学地培养幼儿良好心理品质与健全人格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