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分析幼儿学习动机 促进幼儿成长的效果

2015-07-28 18: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引发幼儿学习和维持幼儿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与指引幼儿达到学习目标的心理需要。学习动机促使幼儿开始学习、力图克服困难、坚持学习行为以达到预计的学习目标,利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完成。学习动机不仅影响着幼儿某一具体学习过程,还影响着幼儿的整体学习和未来学习。幼儿教师正确把握幼儿学习动机的特点,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促进幼儿有效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学习动机的特点
  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分类法,学习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决定着幼儿的学习动机具有独特性。
  (一)幼儿的认知内驱力出现最早
  幼儿的认知内驱力就是幼儿认识外界事物和获得相关知识以解决问题的一种内在需要。在某种意义上说,认知是人的一种本能、一种需要。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做出对整个外界的探究行为,他不停地摸索,试图了解周围的一切。年龄大点的幼儿更是常常自发探索身边的“奥秘”,或者向成人提出各种问题以解除疑惑,甚至不停追问。
  关于幼儿的学习动机,其认知内驱力出现最早,以幼儿认知需要为基础,主要表现为好奇心和兴趣。“2~3岁幼儿和成人对话时喜欢提出要求,喜欢新玩具,”“4~6岁的幼儿好奇好问,能长时间参加有兴趣的游戏。”我们在幼儿园里会经常听到幼儿问“为什么”和“怎么样”,例如“为什么鸡蛋可以在盐水里浮起来?小兔子是怎么生出来的?”这些看起来很“奇怪”的事情引起了幼儿的认知需要,幼儿的提问则是其认知内驱力的现实表现。当然,不同年龄的幼儿表现不同。年龄较小幼儿的学习更多的是出于好奇,可能任何东西都会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幼儿的好奇往往是由不确定的新异刺激引起的内部驱力,如在课外活动中一只飞过的蝴蝶就会引发幼儿的探索热情。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年龄稍大的幼儿逐渐由广泛的好奇过渡到有针对性的兴趣,他们所关注的领域可能更具有差异性。因为兴趣是在幼儿成长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较具个性化的内部倾向,更多受到个人关注点的影响。如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不同的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
  (二)幼儿的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幼儿的附属内驱力是指幼儿为了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美和认可而努力参与学习活动,达成家长和教师愿望目标的一种需要。幼儿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多方面依附于家长和教师。成人的赞许和认可往往表现出好孩子的取向,幼儿表现好,学得快,学得多就会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及重视。尤其是在幼儿园里,师生数量的悬殊对比和师生交往地位的不平等更促使幼儿为了迎合老师,得到老师的称赞和肯定来读古诗、学汉字、做计算等。一位一线幼教工作者说:“很多孩子其实并不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他们努力学习以求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寻求家长和老师的赞许和认可。”在教育活动中,幼儿按老师的要求学习,认真听讲,开动脑筋,不违反纪律,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可能更多的是为了得到老师的一个微笑和一句表扬。即使是比较无聊的活动或是多次练习的知识,幼儿有了这样一个“目的”也会表现出良好的坚持性。因此,在幼儿园中,孩子的附属内驱力表现得最为突出,基于“争宠”的目的,表现出能坚持学习枯燥或不感兴趣的知识。如在某次科学活动时,老师表扬楠楠聪明,做得好,在楠楠旁边的笑笑仿照楠楠的做法努力完成任务,是为了老师能走过来表扬一下他。
  (三)幼儿的自我提高内驱力逐渐出现
  幼儿的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幼儿因为具有胜任某种任务的能力而赢得的在老师和同伴心中相应地位的一种需要。幼儿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具有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和自我的形成,幼儿的自我提高内驱力逐渐出现和明显。在幼儿园中,小班幼儿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处于潜在和萌发状态,在学习动机中占的比例较小;中班幼儿的自我提高内驱力逐渐出现和明显,表现为一定的好强心和努力占据某个领域的领导地位;大班幼儿的自我提高内驱力逐渐明显,程度比中班幼儿更强,在学习动机中的比例也有所上升。幼儿园班级中,在不同学习领域一般都有一个占据领导地位的幼儿,幼儿在居于群体特殊地位的时候,其学习会更加努力。当幼儿接受教师给予的某项任务时,他会表现出更大的自制力和坚持性去完成任务,以获得顺利完成任务的喜悦与其他幼儿的尊重。例如在某大班,乐乐最会讲故事。每次语言活动时,老师都会让乐乐作为班里的榜样给大家讲故事。乐乐为了讲得更好,平日里很努力,在家或幼儿园他都总是喜欢拿着图画书和故事书。“故事大王”的称号让乐乐更有动力去多听、多读、多练、多学。
  综上所述,基于奥苏伯尔三种学习动机成分,幼儿学习动机的特点是:幼儿的认知内驱力出现最早;附属内驱力表现最为突出;自我提高内驱力逐渐出现并在幼儿园后期逐步明显。
  二、激发学习动机 促进幼儿有效学习
  明确了幼儿学习动机的特点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有效学习。巧妙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满足幼儿的需要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创设适宜的环境,满足幼儿安全和求知的需要,保证幼儿满足需要之后主动地探索和学习。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安全的、充满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够激发孩子的内外动机,更好地去开始和维持学习行为。
  其次,教师要提供多种刺激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带着极想解决的问题投入到学习中去。“新异、形象鲜明、生动而又赋予多变的刺激物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所以,教师应该在活动中“充分利用或制作具有这些特色的活动教具。”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和变换多样的教学呈现方式也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外,为幼儿制造“悬念”,让幼儿产生疑惑,并利用孩子极想知道答案的好奇心理作为其学习的驱动力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
 再 次,教师要尊重幼儿的问题,对幼儿的好奇要进行合理解答,让幼儿的好奇自由发展。心理学家克罗思指出:“好奇心是一种天生的和强有力的动机因素。”教师的职责也是要保护这种好奇心。当幼儿好奇地向成人提出问题时,成人不应该拒绝回答而是给予必要且合理的解答。因为幼儿的好奇心被成人有意或无意地压迫和拒绝后留下的可能就只是一种无奈的伤感了。
  最后,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寻找幼儿的关注点,努力培养幼儿的个别兴趣。每个幼儿由于其环境和个性的差异都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幼儿园阶段也正是培养幼儿广泛兴趣和个别兴趣的重要时期。培养幼儿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内驱力,使幼儿更自主地进行学习。
  (二)公平对待幼儿,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首先,教师要公平对待班里每一个幼儿,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孩子。幼儿十分重视教师的言语和行为,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幼儿归因的形成。教师应该多关注内向和胆小的孩子,鼓励他们学习和表现,杜绝幼儿形成自卑心理和由于忽视而导致的学习退缩行为。
  其次,教师应该对幼儿的学习给予积极反馈,以强化幼儿的良好学习行为和增加学习频率。“信息论和控制论告诉我们,没有反馈就没有控制,也不可能调节,在教学过程中,反馈信息愈及时,学生获得的学习成就的正确度愈高,反馈信息的转换频率愈高,教学成效则愈大。” 可见,教师对幼儿学习过程中正确学习行为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这对幼儿也起到推动和维持学习行为的作用。
  最后,教师的评价应该以表扬为主,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美。“在表扬和批评中尽量选择表扬,因为表扬更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批评不当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幼儿教师要增强幼儿的附属内驱力,让自己的赞美和认可成为幼儿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励幼儿继续学习。
  (三)为不同年龄的幼儿布置适宜的学习任务
  首先,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适当安排学习任务,使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他人的尊重和相应的地位。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多种展示能力的机会。如,教师可以委托一名幼儿做“小老师”帮助小组幼儿学习,被委托的幼儿学习的动机一般高于其他幼儿。而其他幼儿为了获得下一个“小老师”的机会也会提高学习的劲头。
  其次,教师应该注意布置适宜性任务,做到难度适中,因材而用,不难为孩子。教师布置的任务难度应该适合于幼儿的发展水平,使其有较大的机会获得成功,还应该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来分配任务。让在不同领域表现突出的幼儿扮演领导的角色,充分发挥其特长,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提高内驱力。
  最后,教师应该使幼儿充分体验成功,避免习得性无助感。教师应该为每个幼儿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幼儿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幼儿获得了成功,教师应该给予支持和表扬;幼儿失败受到了挫折,教师更应该积极对待和鼓励。在教师评价和委以幼儿任务的时候要避免幼儿产生习得性无助感而丧失信心,而是应该努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内外动机,强化幼儿的成就感。
  学习动机对于幼儿的学习十分重要。幼儿教师应该明确幼儿学习动机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努力做好“动机带动学习”的工作,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当然,学习动机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要注意在激发幼儿学习动机时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9
  徐丽娜.如何引发幼儿学习动机.华章(教学探索).2007(9)
  王志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智.2009(2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