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及能力的培养方式

2015-07-28 18: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幼儿阶段要加强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联系生活实际、感知学习趣味、加强实践体验等方面多加关注,在培养幼儿数学兴趣及能力时不断发掘应注意的问题,并要采用借助游戏活动,建构数学知识;结合操作活动,提升数学能力;营造角色氛围,促进自主学习等恰当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能力。
  幼儿;数学;兴趣;能力
  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幼儿对数学学习兴趣淡漠,缺乏主动性等现象。想让幼儿喜爱数学,教师就要结合幼儿教学活动进行探究。
  一、培养幼儿数学兴趣及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1.联系生活实际。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与幼儿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让幼儿感知到数学就在身边,产生学习兴趣。
  2.加强实践体验。由于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幼儿的实践体验,让他们获得更加充分的感知,从而培养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3.善用赏识激励。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要善于发现幼儿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亮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赏识、激励的评价来鼓励幼儿,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二、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及能力的培养策略
  1.借助游戏活动,建构数学知识。幼儿非常喜欢游戏活动,教师应借助游戏活动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快乐、自主地学习,由此建构初步的数学知识。首先,教师要做好游戏的选择和设计,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为注意力可以使幼儿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对某一实物或活动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数学,才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在游戏中,学生做得对的,教师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起数与事物间的联系,建立数的初步概念。让孩子感觉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学数学很有趣,在快乐中学习。
  2.结合操作活动,提升数学能力。在幼儿的数学活动中,最有利于提升数学能力的是实际操作,实际操作使幼儿的数学学习更能发挥出自主性、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实际操作活动。
  比如,“看数字捶捶背”活动,7-8名幼儿为一组,将小板凳摆成小火车,小朋友骑在板凳上排成几列。每一列最后的小朋友拿着数字卡片,包括数字1到9。这个小朋友可以任意抽取其中的一张数字卡,卡上写着几,就给前面的小朋友捶几次背,被捶的小朋友要仔细数准自己被捶的次数,然后照样再给自己前面的小朋友捶同样的次数,这样一直传到最前面的小朋友,最前面的小朋友要快速、大声地报出被捶的次数,比赛看哪一组传得最快(不能让前面的小朋友看到数字卡,捶的动作数要清晰,力量不能太重),幼儿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获得了数学知识,这样的方式适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促进幼儿对数学的理解,训练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3.营造角色扮演游戏氛围,促进自主学习。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十分乐于参与的游戏活动,幼儿在角色扮演游戏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营造角色扮演游戏的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比如,在超市游戏中,可让幼儿分别扮演收银员、售货员、顾客等,事先让小朋友们在商品上贴上标价,有1元的、2元的、3元等,“顾客”买了一支雪糕,就知道付款1元,买了两支雪糕,就知道付2元,买了2瓶汽水,就知道付4元(2元一瓶)。顾客去包子铺吃包子时,顾客吃了一个包子,价格是1元,“顾客”给了5元钱,“营业员”要找给顾客4元钱。这样的角色游戏经常开展,学生的数学练习也不断深入,加减法的使用率明显提高,幼儿数学知识得以不断积累,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在以幼儿为主体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性。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数学的学习兴趣及能力,应在联系生活实际、感知学习趣味、加强实践体验等方面多加关注,并要采用恰当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在兴趣的驱动下,训练数学能力,让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有所获。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