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几个策略

2015-07-28 18: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笔者从事音乐教学多年,现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一、利用教师自身素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教师的素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广博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课程有没有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力和素质的高低。笔者认为21世纪音乐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1.优良的思想品德修养
  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和楷模,是为师之道的根本,是对学生最大的影响,使之终生受益不尽的教育。音乐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对于音乐审美教育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如何认识和辨别美丑真假善恶,重要的不是依靠教师的“言传”,而是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很可能会给学生以难忘的印象,对他们产生无法估量的思想道德教化作用,这种教化作用很可能是正面的、积极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消极的,因此,音乐教师必须明确认识到自己首先是“品德教师”,而后才是“音乐教师”。
  2.具有较高的音乐素质
  即音乐教师能凭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熟练的技术进行表演、伴奏、演唱、指挥并评价他人的表演,同时,应具有确定和解释比较满意的作品和不太满意的作品的能力,能确定和解释用于全部音乐的创作手法,能评价创作手法的情感效果,能表明自己的音乐观和教育观,能运用有关音乐作品的广泛知识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教师的职业上来说,教学艺术也是一门语言艺术。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诱导、平等参与,与学生交流等都得依靠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激情语言是启发学生情感的添加剂,可以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4.具有创造激情的能力
  一堂音乐课的成功与否,教师创造激情尤为重要。音乐教师从走进教室那一刻起到整个教学过程,只要有了教学热情、激情,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就会有音乐课堂中师生双方如痴如醉、物我两忘,共同创造的和谐的、愉悦的教学气氛。
  因此,音乐教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内在知识结构,表现出自信、充满热情的形象,才能成为学生崇拜对象,才能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二、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发展学生情趣,激发学生情感
  这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重要途径。情境、情趣、情感是音乐教学成功的三个要素。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艺术教育情境,激发学生情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运用知识,最终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
  1.创设情境
  即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情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创设音乐教学情境,首先,要从组织教学开始。比如:教师优雅的仪表,亲切而真诚的问候,清晰简洁的谈话,优美轻盈的背景音乐等。其次,是运用实物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设计每一堂课及教学的各个环节,如:精心制做与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让教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此时学生聆听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受着教师美好生动而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他们会完全沉浸在审美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情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2.发展情趣
  这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重要形式。在音乐教学中,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的训练中反复,久而久之,学生常常因此丧失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学习音乐的心理。如:一进校面临的就是一些枯燥无味的基本功训练。琴法课她们想弹歌曲,可教师要她们进行手型、连音、顿音、跳音、音阶训练。声乐课她们想唱通俗歌曲,可教师要她们进行发声训练,唱一些她们不喜欢唱的歌曲,结果这些枯燥无味的训练让有些学生觉得乏味,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活泼,体现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则。
  3. 激发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首先要有情感体验。学生只有感知音乐的美,才会被音乐陶醉,才能对音乐产生兴趣,才能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获得审美满足。
  (1)运用音响音像资料进行感情体验
  通过声音和画面让学生眼观耳闻,产生联想,扩展思维,如身临其境般在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音乐情感,丰富音乐情感。如欣赏《牧童短笛》时秀丽的田园的风光,可爱的牧童画面,让学生形象地理解音高、音色的概念及旋律的走势等等,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感知中体验作品的深邃情感,从而产生一种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运用联想与想象进行感情体验
  形象思维与情感体验是密切相关的。如教学生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引导学生去联想战争时期解放军奋勇杀敌的情景,联想奥运会上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联想在天安门广场上国旗护卫队每天举行的升旗仪式,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3)在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上进行情感体验
  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每部作品都打有不同时代的烙印,都表达了作者当时的情感和爱憎。有了作品的分析,学生就能从不同的时代去欣赏作品,去体验作品。
  有了情感的体验,就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就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力。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用心感知音乐、理解音乐,就能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
  三、用“鼓励—鼓励—再鼓励”的赏识教育观激励学生
  日本著名小提琴家铃木镇一认为,教孩子学音乐时应像父母教孩子学说话一样,因为父母总是用最得意的目光关注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个进步,即使孩子学得再差,父 母也不会嘲笑他,只会坚持不懈地赞赏他、鼓励他。音乐教师不要怕学生学习音乐中的上千次失败,坚持他能一千零一次地站地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教师的赏识,学生也会获得成功的欢乐,并提高学习的兴趣。如现在面对困难时,笔者不急不躁,会耐心地教她们,经常给她们鼓励,手把手地教,在以后的琴法课中,她们有了兴趣,碰到困难时有了信心去战胜它。
  四、根据学生的能力,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瑰宝。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这就是说,我们要通过我们教学活动,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长处,克服学生的缺点,让学生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范围内得到一定的提高。一个班每个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处的家庭环境不同,个体间差异很大,要想让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范围都得到一定的提高,这就需要在对其教育时有区别地对待,因“材”而施“教”。在声乐教学中,对于一些自信、勇于表现的学生,要求她们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让她们面对全班同学单独演唱歌曲。对于一些对自己没有信心、惧怕唱歌的学生只要求她们唱准歌曲的节奏和音高,让她们面对全班同学二个、三个……集体演唱歌曲,减少她们对唱歌的恐惧心理,树立起唱歌的信心。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按照笔者给她们确定的不同的学习目标去学习,都有了信心,都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总之,音乐教师要努力想办法找学生的特点,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课才能起到知识的传授、美感的获得的作用,教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如能使原来无声、不动的内容转化成有声、活动的动态画面,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则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使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
  参考文献:
  黄莉莉主编.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彭剑飞总主编,龙亚君主编.音乐心育艺术.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郁正民.音乐微格教学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郑慕才,云淡.音乐趣话.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