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构建多元培训模式 提升保育队伍质量问题和策略

2015-07-28 17: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幼儿园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这个目标需要教师和保育员共同承担并完成,既重视教育中的保育工作,又抓住保育中的教育契机,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
   我园于2013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随着班额的成倍增长,新手保育员队伍也成倍扩张。如此一来新手保育员的上岗培训与专业培训就成了重中之重。
   一、保育员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保育员队伍专业知识水平偏低。
   我园保育员队伍大部分来源于工厂刚退休人员,以前从事的工作性质与保育员工作毫无联系性。保育员队伍整体学历层次、专业知识偏低,年龄段偏老龄化。没有受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使得保育员游离在学前教育之外,水平得不到提升。许多保育员工作的现状就是基础性的卫生工作能做好,但是在尊重儿童、理解儿童、艺术性的与幼儿沟通等需要专业知识支撑的内容上显得力不从心。
   2.保育员队伍专业知识需求不同。
   每年的新人增加给我们的保育员研训活动带来了很多问题:新手保育员需要快速入门的、常规操作的方面的培训指导,而老手保育员经过去年一年的研训、工作,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操作常规,但他们对提升保育素质方面却有其他不同的需求。这样一来,集中性的研训活动远远满足不了老手保育员的需要,专业发展与成长也就滞后了。
   另外,幼儿园每学期都会安排一定的培训内容提升保育队伍素质与能力,但是由于个人学习与接受的能力因人而异,导致业务能力、专业水平提升较慢,局限了保育工作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因此在短期内,对保育员的培养目标只能暂时定在集中精力做好基础性工作上。
   如何提高保育员的思想水平、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水平,本文立足我园保育员队伍的现状,分快速入门和整体提升两个阶段,采取不同层面、不同方法,开展多元化的园本培训工作。
   二、快速适应保育工作阶段
   如何让新保育员快速入门,顺利上岗,成了重中之重。
   1.跟岗练兵,熟悉工作流程。
   在保育员招聘提早完成的情况下,我园在前一学期的期末请新保育员们提早上岗,跟岗练兵。
   所谓跟岗,是指新手保育员跟着园内优秀、资深的保育员学习,熟悉并掌握保育员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职责。跟岗的时间为一周左右。这一周内,新保育员要了解、掌握的内容包括一日工作的流程,生活活动环节的组织,配班工作,如何与幼儿交流等。
   前两天为“见习期”,重点是观察、学习,看着师傅们是怎么做的。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实习期”,每个环节都必须跟着做。在“实习期”的最后两天,可让新保育员独立组织1到2项简单的生活活动,如入厕环节、水果环节等。  
   许多新保育员在正式上岗后,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幸亏上学期来跟岗了一段时间,否则我现在根本就无从下手。”通过两学期的比较,经历了跟岗练兵的新保育员,在工作效率上明显比未跟岗的保育员高出很多,工作思路也相对清晰,适应能力更快。
   2.岗前培训,理清工作头绪。
   跟岗练兵的作用是熟悉工作流程的话,岗前培训则是帮助保育员理清头绪,了解一日生活各环节组织的意图。
   (1)培训价值——体现前瞻性。
   我园尝试过在开学后进行上岗培训,但此时保育员已经上岗,前几天的工作相对较混乱、缺乏头绪,新手保育员总是手忙脚乱,忙了这里忘那里,加上新班幼儿的入园焦虑、哭闹,整个班级显得很乱,可见此时的上岗培训明显已经滞后了。
   因此岗前培训的价值就体现在“前”上,一般安排在开学前开展,更有利于新手保育员对一日工作流程的掌握。我园在岗前培训时,通过对一日工作流程的细致梳理,辅以对“保育员一日工作保底标准”的学习,新手保育员们基本上能对一日的具体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为顺利上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培训要点——激发参与性。
   培训中最重要的是激发新手保育员的参与性,引发思考,从而真正内化,变“应该知道”为“我想知道”。
   如在梳理一日活动各环节的组织要点时,常规的方法是我对照文字进行讲解,保育员只需聆听。一次我调整了策略,先抛出了问题:接下来是水果环节了,大家来讲讲应该注意些什么?
   大家都看着我,显然是被我的提问问住了。
   见大家都不答,我又问:如果现在我们正要吃西瓜,你会注意些什么?
   大家开始各抒己见起来。“拿个垃圾桶。”“先要洗手,吃完也要洗手,否则很黏。”“吃的时候用手接牢,不然地上滴的到处都是。”“餐巾纸擦嘴巴。”
   “吃水果时我们保育员需要做的,就是刚才大家说的:1.准备好垃圾桶;2.提醒幼儿洗手;3.自己取一份水果;4.提醒幼儿苹果等干净的水果坐着慢慢吃,西瓜等容易弄脏的水果就围在脸盆、纸篓等边上吃,并用手接住,不吃到衣物上;5.提醒幼儿吃完了将皮扔进垃圾箱;6.提醒幼儿吃完后洗手,用擦嘴毛巾擦嘴;6.幼儿全部吃完后及时清理地面。”
 我将要点根据顺序梳理了一遍,基本和保育员们的观点一致。
   换位思考的方法在梳理组织要点时很受用,也有效地提高了培训的参与性、积极性。
   3.以老带新,踏实常规工作。
   同楼层采取老带新,手把手指导的方法进行帮扶,让新手保育员快速进入岗位角色,做好各项常规工作。
   新手保育员基本熟悉了一日活动基本流程后,对主要工作、重点工作已经能及时完成,但是许多基础性的细节工作还有待于加强。
   (1)温馨提醒。
   如擦手毛巾的每日更换、清洗工作,新手保育员在开学初期容易忘记,同楼层的资深保育员每日会进行提醒更换,并交代具体的做法。
   (2)经验传授。
   如进餐管理是很多新手保育员头痛的问题,新班幼儿入园焦虑情绪较严重,哭着吃饭时很容易呕吐,进餐常规的建立是当务之急。资深保育员一般会利用早上洗杯子时间、午餐用餐 时间等大家聚在一起的时间,传授自己在午餐管理时的经验,供新手保育员参考学习。
   (3)现场观摩。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理论知识的传授对新手保育员来说还是比较空洞的,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才会更有效。
   如对于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问题,组织新手保育员观摩资深保育员的午餐管理组织。一方面学习了午餐管理的常规工作,包括餐前准备、操作流程等,另一方面学习了午餐管理技巧等。
   4.问题诊断,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个加快新手保育员快速适应岗位的方法就是经常性地进班指导,进行问题诊断,在一日流程中解决实际问题。问题诊断是指通过对一日活动组织的跟踪,发现保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尤其是在开学初新手保育员上岗阶段,此时正是班级常规养成阶段,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与班内保教人员的培养息息相关。若在此时保育工作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幼儿日后的习惯养成。站在保育管理的角度,通过跟踪式问题诊断,能发现保育工作的诸多问题,为日后的常规建立扫清了障碍。
   三、整体提升保育队伍素质阶段:
   1.问题式调研,开展针对性培训。
   我园在制定保育工作研训内容时一般会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和教学业务部门的配合,一方面是在平时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作为下学期研训的重点,另一方面我园也非常注重保育员的自身发展需求,通过问题调研的形式,了解保育员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困惑和问题,从而制定计划。
   具体的做法是:在前一学期结束时,设计并下发问题调研表,请保育员按照自身需求和感受如实填写,汇总后罗列问题,根据问题制定下学期研训计划。
   保育工作问题调查表
   你觉得自己在保育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1.                                           2.
   3.                                           4.
   请说一说可行的解决办法:
   你觉得我园保育队伍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你觉得我园保育队伍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下学期你希望进行的培训是?
   通过问题式调研,使我们对保育员的真正需求有了准确的掌握,研训活动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
   2.菜单式研训,满足不同需求。
   在问题调研时,共性的问题会开展集中性的专题培训,但也有一小部分问题只是个别或少数保育员的需求,那么开展集中性的研训活动就没有必要。但若不帮助他们解决,必然会影响保育工作的质量。因此我们便采取菜单式研训的形式,供保育员根据自身需求、特点进行选择。
   (1)集中性研训内容安排:
   (2)菜单式研训内容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菜单式研训过程中,还可以灵活变换培训者。许多优秀的、资深的保育员都可以担任这个角色。如针对部分保育员提出的午睡管理问题,培训者就可以转换为在午睡管理方面较为出色的保育员。
   3.蹲点式指导,各个击破问题。
   蹲点式指导,是指连续一段时间固定在某一班级里针对保育工作开展指导,也可以是连续某一时间段固定在某一班级针对保育工作中某一具体环节开展指导。蹲点指导的目的是通过连续的观察发现保育工作的优点与问题,并在蹲点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方法将这些问题逐个击破。
   这种方法可以在发现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后采用,也可以在查找问题时使用。不容置疑的是,要及时肯定保育员在保育工作中的亮点、优势,并明确查找问题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和进步,千万不可打消保育员工作积极性。  
   4.简洁式记录,专注投入工作。
   规范保育工作过程中,许多过程性的东西必须通过记录的形式来留痕。但过多的记录内容令保育员们心中生畏。他们提出:每天的工作很是匆忙,加上又有这么多的表格需要记录,有时候真是来不及做。确实也是,幼儿在园的8小时,保育员是时刻围着孩子转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记录对他们来说确实太过复杂。
   因此我们便对记录表格进行了调整,尽量让表格记录简洁化。将消毒记录、清洁记录等调整成简单的打钩形式,让保育员留出更多的时间,集中精力做好基础性工作,认真做事,做实事。
   在开展提升保育员快速适应与保育队伍素质研究的过程中,一系列的培训方式使我们的保育员正逐步由原来的教育旁观者转变为保教工作的合作者。促进保育员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并自觉地将教育观转变为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教育行为,保育员的教育能力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保育员的专业成长。使保育工作者由传统的经验型向现代的“创新型”转变又迈进了一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