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浙江杭州市两所公办甲级幼儿园的245名大班幼儿,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71份,回收率为69.8%。
问卷改编自邹晓燕在研究3~5岁儿童独立性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时所编的问卷《幼儿教育问卷(第3版)》。研究者主要从隐私保护角度考虑,删除了幼儿的出生日期、姓名等项目,增加入园前后由谁照看和非独生子女的排行等问题。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幼儿的背景信息,第二部分调查幼儿的独立性水平。调查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
正式问卷的Gronbach’α系数为0.755,说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问卷的效度检验KMO值是0.739,说明问卷适合作因子分析,且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近似卡方值是706.073,显著性概率为0.000(p<0.01),拒绝Bartlett球形检验零假设,说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
二、研究结果
(一)幼儿独立性各维度发展情况
本研究采用李克特五点评分方法。从表1看,独立性三个维度的平均值均高于中位数水平(3分)。可见,大班幼儿独立性发展总体较好,但各维度发展不均衡,自我依靠得分最低,自我控制得分最高。
(二)各影响因素与大班幼儿独立性的关系
1.性别与大班幼儿独立性的关系
从表2看,大班幼儿独立性的三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从平均值的比较可见,男孩的分值均略低于女孩,即女孩的独立性略高于男孩。
2.是否独生子女与大班幼儿独立性的关系
从表3看,独生子女的自我控制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3<0.05)。从平均值比较看,独生子女的均分都略高于非独生子女。由此可见,独生子女的独立性高于非独生子女。
在非独生子女的排行中,排行第一的幼儿的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的平均值分别为3.73、4.25、3.70,而排行第二或第三的幼儿的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的平均值分别为3.49、3.84、3.53。可见,排行第一的非独生子女的独立性高于排行第二、第三的非独生子女。
3.入园前后照看者与大班幼儿独立性的关系
(1)入园前照看者
表4显示,不同入园前照看者对幼儿的自我主张水平有显著影响(p=0.009<0.05),入园前由父母照看的大班幼儿的自我主张水平显著高于由其他照看者照看的幼儿。
(2)入园后照看者
表5显示,不同入园后照看者对大班幼儿的自我主张水平有显著影响(p=0.012<0.05),入园后由父母照看的大班幼儿的自我主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幼儿。
4.父母的文化水平与大班幼儿独立性的关系
(1)父亲文化水平
表6显示,父亲文化水平不同,大班幼儿的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若父亲文化水平为本科或硕士以上,大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自我主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幼儿。
(2)母亲文化水平
表7显示,母亲文化水平不同,大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自我主张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若母亲文化水平为本科或硕士以上,大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自我主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幼儿。这与父亲文化水平不同的结果相似。
5.家庭年收入与大班幼儿独立性的关系
表8显示,家庭年收入不同,大班幼儿的自我依靠、自我控制、自我主张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见,家庭年收入水平并非影响大班幼儿独立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结论与讨论
研究发现,大班幼儿独立性水平总体较好,但是各维度发展不平衡。这可能是因为:第一,从中国的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家长普遍重视规则教育,主张孩子要听父母的话,因此,大班幼儿已经习惯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自我控制水平较高。第二,中国的家长大部分不太重视培养幼儿自我依靠的能力,他们可能认为幼儿还小,很多事不让幼儿亲自做,导致幼儿依赖性强,自我依靠能力差。第三,有些家长可能因为忙,或者没有耐心,直接替幼儿做好一切,致使幼儿到了大班仍对他人有较强的依赖心理。
本研究还发现,虽然女孩的独立性水平略高于男孩,但两者并无显著差异,说明性别影响不显著。吴华丰的研究也得出过类似结论。〔3〕女孩的心智会比男孩发展更快一些,但是在如今“男女平等”的社会大背景下,大部分家长对男孩、女孩的教育都同样用心,所以大班幼儿的独立性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独生子女的独立性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尤其在自我控制方面,独生子女的得分显著较高。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有几个原因。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独生子女家庭对幼儿的自我控制方面期望更高,不仅借鉴了他人的独生子女抚养经验,而且因为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对独生子女的规则教育更加重视,因此独生子女在自我控制方面得分显著较高。第二,非独生子女家庭由于有多个孩子,会分散家长的精力,家长往往会因为赶时间、缺乏耐心等原因,对幼儿的大小事务一律包办代替,减少了非独生子女独立做事的机会。此外,在非独生子女中,排行第一的幼儿的独立性水平高于排行第二、第三的幼儿,这可能是因为父母(还包括其他家庭成员)往往会更加疼爱年纪小的孩子,经常帮年纪更小的孩子做事,还希望年长的孩子关爱、谦让年纪更小的孩子,导致排行偏后的幼儿往往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差。
本研究显示,入园前后均由父母抚养的幼儿,独立性水平更高,尤其在自我主张方面,而入园前后由隔代抚养(包括祖辈抚养以及祖辈与父辈共同抚养)的幼儿,其独立性水平不高,尤其在自我依靠方面。由此可见,不同的家庭成员抚养对幼儿独立性的发展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多数祖辈已退休在家,有更多时间花在抚养幼儿身上,且祖辈通常比较“溺爱”幼儿,经常会包办代替,致使幼儿缺少独立做事的机会。与此同时,祖辈与父辈的教育观念经常会有所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独立性的发展。例如,在自我控制方面,祖辈往往会无条件满足幼儿的要求,而父辈却会对幼儿有较多限制,这就给了幼儿可乘之机,在父辈面前表现乖巧,在祖辈面前要求满足愿望,从而影响了幼儿独立性的发展。
研究显示,父母的文化水平越高,幼儿的独立性水平也越高。不过父母文化水平对幼儿自我依靠的发展水平并无显著差异,甚至存在父母文化水平为初中及以下的幼儿的自我依靠得分还更高的情况。这可能是
因为父母文化水平越高,往往教育观念越先进,提倡科学育儿。而文化水平为初中及以下的父母往往并不关注科学育儿知识,导致幼儿的独立性水平总体较差。但他们很可能将培养幼儿的独立性片面理解为提高幼儿的自我依靠能力,所以幼儿的自我依靠水平反而较高。
四、建议
(一)有意识培养大班幼儿的独立性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大班幼儿的独立能力,尤其是在生活自理和独立学习两方面,这对促使幼儿日后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例如自己穿衣服、吃饭、睡午觉、叠被子等,还可以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组织各种活动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逐渐提高独立能力。
2.建立值日生制度
建立值日生制度,有助于幼儿逐渐脱离对成人的依赖,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生活上的独立,还有助于幼儿实现心理上的独立,也可以借此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安排幼儿轮流当值日生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水,活动中帮助教师分发材料,午饭前帮助教师分发碗筷等。教师要适当放手,为幼儿提供做事机会,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以激发幼儿的责任意识和成就感,增强独立性。
(二)做好家园互动工作
1.形成家园教育共识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园互动的多种手段,包括手机短信、微信、家园联系栏、家长会等,与家长及时沟通,帮助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重要性,努力达成教育共识。独立性既包括自我依靠(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做事),也包括自我控制(主动克制自己的不合理愿望,调节自己的行为)和自我主张(做事有一定的主见),家长要全面理解独立的含义,放手让幼儿去独立处事,从而提高幼儿的独立能力。
2.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水平越高,幼儿的独立性水平越高,父母的文化水平间接体现了家庭教育的水平。因此,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理念,帮助家长改善教养方式,以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发展。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开展相关的育儿知识培训,为家长推荐相关的科学育儿书籍,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家长学校活动等,以帮助家长掌握更多的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对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如,鉴于独生子女的独立性优于非独生子女,而在非独生子女家庭,排行偏后的幼儿独立性较差,教师要帮助多子女的家长认识到不能因为孩子多就包办代替,也不能因为孩子排行偏后就过度保护。家长不仅要鼓励排行偏后的幼儿尝试独立处事,也要关注排行偏前的幼儿的心理需要,构建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又如,对隔代抚养的家庭,教师一方面可以建议幼儿父母尽量自己抚养幼儿,另一方面可以和幼儿父母一起努力,改进祖辈等其他抚养者的教育观念,促进大班幼儿提高独立性。在隔代抚养家庭,教师要提醒家长尽量协调好不同辈分抚养者的教育理念,从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邹晓燕.3~5岁儿童自主性发展特点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352(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