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浅谈生活资源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尝试价值体现

2015-07-28 17: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充分挖掘“自然环境”资源,生成美术活动
  美术课程能陶冶孩子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及能力,让幼儿从自然环境中感受美。
  柯岩是有山有水的美丽宜居小镇,排屋别墅随处可见,小区里一个个标志性建筑是一道道亮丽风景线,有云骨、大佛、全国最大的室内滑雪滑冰馆——乔波滑雪滑冰馆等诸多美景。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们组织孩子开展了一系列的写生、写意类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让他们在活动之余充分感受了身为柯岩人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一)开展“踏春”活动
  通过踏春活动,我们以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美术发展目标为依据,充分挖掘幼儿潜能,开展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美术活动。
  例如:对小班孩子来说,孩子的绘画表现力还以欣赏为主,缺乏具体的绘画表现技能,我们开展“说说家乡美景”的欣赏活动,让幼儿走近自然去寻找美、发现美。对于大班的孩子,我们大多会带上作画工具,让孩子在寻找中发现美,每次总是硕果累累。过桥时,孩子们会对桥上的石狮、护栏的结构等产生兴趣,教师便抓住时机,引导孩子进行写生,孩子们自然会很感兴趣,这种直观观察写生活动比让幼儿欣赏PPT后作画的激情要高几倍,而且快速见效,幼儿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对绘画活动的自信心。我们还发动家长,在节假日带领孩子亲近自然,寻找家乡美景,并以绘画、泥塑、撕纸等手法表现家乡美景,不仅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爱家乡的情感。
  (二)开展“游柯岩”亲子活动
  秋天里,我们组织家长开展“柯岩景区亲子游”活动。在老师、家长的的引导下孩子们捕捉美术活动的好素材,孩子们齐动手,绘制出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进入“柯岩景区”时,教师让幼儿在玩耍时带着发现和欣赏的眼睛去寻找和发现大自然的美,小朋友立马对迎面而来的柯岩大佛产生了好感,于是孩子们进行了第一个活动“写生:大佛”。让孩子们通过观察石佛的质地选择作画工具,最后通过大家讨论,一致通过使用炭条来创作。小朋友们通过自己对大佛的正面观察进行写生,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全神贯注,丝毫没有倦怠,直至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新鲜出炉,过路的游客赞不绝口!孩子兴致大增,稍坐片刻后,又信心十足地进入了第二个活动“撕贴:云骨”。孩子们各抒己见,一致通过以报纸作为主材料,以不同的作画形式,充分享受活动的快乐,这两个活动中孩子们充分参与,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在回园后,我们还生成了多个美术活动,如美术活动“游柯岩”,个别孩子创作的题为《坐乌蓬,看社戏》、《柯岩景区游客多》、《我们大家观大佛》等作品,充分体现了孩子感受和表现力。
  二、密切结合“生活经验”资源,创设美术活动。
  在孩子的眼里生活是美好的,更是多姿多彩的。尽管孩子对生活的认识还很稚嫩、肤浅,但是只要以孩子自身对生活的体验和真实情感为基础,就能激发他们进行艺术创作,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更加热爱生活。
  (一)结合幼儿生活实践,生成美术活动
  只有进入真实的生活实践,幼儿才能获得诗性的智慧,才能赋予美术以生命和智慧。美术的体验来源于生活的体验,它是以深度的人生体验和广泛的日常生活体验为根基的。
  例如:孩子刚入园时,最开心的就是玩大型玩具,可惜天公不作美,总会碰到一些阴雨天气,教师有效地利用孩子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告诫孩子,下雨是因为太阳公公被小朋友的哭闹声气跑了,所以天公公也跟着哭泣了。有的孩子哽咽着:“老师,我不哭了,我要玩滑滑梯。”于是教师随机生成了绘画活动“太阳公公笑了”。老师是这样顺势引导的:“小朋友说得真棒,我们都不哭,给太阳公公画个笑脸,请它开心地跳出来,好吗?”孩子们齐声说:“好。”孩子们因为急着想玩滑滑梯,都迫不及待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老师讲解示范后,大大激发了孩子的作画欲望。
  又如:餐后话题交流是大班教师常用的形式,一次教师与孩子交流晚饭过后“我的活动”,孩子们对学轮滑议论纷纷,有的讲教练是怎么样的人,怎么教他的等等,教师因势利导地鼓励学轮滑的孩子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画成图画,孩子们都很兴奋,他们有的画自己学会后的潇洒自如,有的则画的是自己初学时的小心翼翼,一会儿《我爱跨大步滑》、《我是小小轮滑队员》等作品相继呈现。
  (二)结合园本特色,生成美术活动
  我园是以体育特色为园本课程,那么孩子在体育方面必然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以此作为可开发的资源,组织孩子开展“我喜欢的运动”调查活动,从而表现自己的喜好和内心世界。
  如组织开展了大班组“我喜欢的运动”的绘画调查,让幼儿通过绘画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得到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在活动中,孩子们对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都以精彩的方式呈现。
  (三)结合“重大节庆日”,生成美术活动
  “六一儿童节”、“国庆节”对于孩子来说是最为熟悉的日子,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以此开展一些“亲子绘画”比赛,大大调动了孩子的创作思路。
  如以“国庆节”为主题,让孩子们与爸爸妈妈画画祖国上下是怎样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孩子们肯定会和大人一起观看阅兵仪式,有了这些生活化的情境,孩子的自信心和作画兴致提高了,这种生活实践活动,使孩子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得以提高。
  (四)搭建创作平台,是实现美术教学的归宿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孩子的实践能力与探究创新能力。要培养孩子持久的实践兴趣与创新热情,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善于让美术活动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让孩子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可结合幼儿园环境创设,为孩子创设运用美术的生活环境。如让孩子设计与布置幼儿园走廊 、美术室,制作各种道具、挂饰、海报,设计布置活动室,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美术,寓学于乐,孩子兴致勃勃、兴趣盎然。教师也应该适时抓住机会,给孩子设置美术创作平台。
 三、巧妙利用“物质材料”资源,开展美术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废旧材料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取材方便快捷,又能节约资金,不失为一种好的美术活动材料。为此我通过区角创设和美术创意活动两大阵营为孩子搭建了创作的平台。孩子们在活动中尽情创造、遐想,乐此不疲,充分领略了“变废为宝”的真正涵义!
  (一)不同场景的区角创设
  区角创设为幼儿自由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空间,小朋友可以根据师幼共同收集的材料进行随意尝试创作,孩子们无拘无束,不受任何制约,享受着“变废为宝”的乐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了活动:
  例如:“我的小舞台”,孩子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巧妙构思,制成服装、装饰品并自由表演。
  又如:“我是小小设计师”,让孩子运用各种材料制作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东西,如“制作贺卡”、“设计环保袋”等活动。将社会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实践能力。
  (二)“一物多变”的集体教学活动
  这种集体教学活动,主要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随手可得的废旧材料作为美术活动的创作对象来进行美术活动,如纸筒、塑料花瓶、纸板、报纸等,让幼儿进行拼贴、组合,培养幼儿的创作力、想象力,从而感受创作活动的妙趣横生。
  例如:中班科学活动“剥豆子”一课后,我以这些豆壳扔了可惜为由,引导孩子进行随意探索,玩出新花样,然后教师发现并抓住孩子的创造。其中一个孩子在玩豆壳接龙时,我就及时发现了孩子的这一举措,引导孩子进一步探索,最后形成了“豆壳拼贴”的活动,小朋友创作的有鱼、人物、小汽车等,这个活动不但发展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思维。
  总之,只要教师深入细致地了解孩子生活经验,用心聆听他们的心声,并多点机会带领孩子亲近自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积极引导,不难抓住很多生活资源,这些是我们有效开发美术活动的好素材。  
  参考文献
  吴冬梅.美术活动中巡回指导的几点做法.儿童与健康,2011(5)
  边霞.幼儿园美工活动中价值与实施要求.现代幼教,2013(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