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立足幼儿生活 开发课程资源

2015-07-16 08: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同于幼儿园教育,幼教工作者应树立开放的教育资源观,重视各种课程资源的开发,特别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幼儿生活实践,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课程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内部,还来源于大自然、大社会,更应该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与实践。
  关键词:幼儿生活实践 课程资源开发
  以幼儿生活实践为基础,开发课程资源的策略:是指教育者在开发幼儿生活实践的资源时,能够依据构建的目标、内容,为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整合现有的活动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笔者经过实践,探索出一些策略。
  一、真实性整合策略
  每一个生活情景都有可能蕴含课程资源,但只有和幼儿生活实践经验相互整合才能开发出适宜幼儿的课程资源。真实性整合策略是利用真实的情景,整合幼儿已有的经验,让幼儿在真实的,开放的情境中自由地探索、思考,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让教育者从而进一步开发更多的课程资源。
  案例:不速之客
  “嗡嗡嗡”一只蜜蜂飞进了教室,“嗡嗡嗡”谁知这只蜜蜂却突然地飞进了小朋友当中,这下小朋友可再也耐不住了,开始大声地议论起来:“我看到蜜蜂身上黄颜色了。”“蜜蜂有几只脚啊?”“蜜蜂会不会咬我们?”“蜜蜂吃什么,它有牙齿吗?”其中孩子们最好奇的是:“蜜蜂小的时候有没有翅膀?”文文说:“蜜蜂从小就有翅膀。”佳成说:“不对!蜜蜂小时候是虫子。”大部分孩子同意文文的观点都认为蜜蜂从小就有翅膀,于是我让孩子们先回去查找资料,然后继续研究。
  对于蜜蜂的问题,孩子们脸上写满了惊奇和疑问,在了解孩子们前期经验之后,顺应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我在科学区特意设置了“我的蜂房”探索区域,再投放养蜂家长带来的一系列养蜂的工具,孩子们个个都像科学家似地认真观察、记录,玩得不亦乐乎。
  思考:面对大自然、大社会中的真实的情景,幼儿会产生各种疑问和探究的兴趣,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应该做幼儿生活世界中的有心人,善于关注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如果没有真实的蜜蜂出现,就没有幼儿的细心观察和探究蜜蜂兴趣的激发。如果没有和幼儿以往的经验相结合,教育者就无从了解: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哪?怎样让孩子达到发展的目标?因此,在面对幼儿的各种疑问,教育者要把现有的问题和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相整合,从而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开发出幼儿感兴趣的课程资源。
  二、巧妙性引导策略
  所谓巧妙性引导策略是指教师面对幼儿的生活实践中的困难和疑问,要做幼儿活动实践的支持者、引导者。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设疑、鼓励、支持,能激发幼儿更高的探究兴趣,从而产生更多的有效的课程资源。
  案例:香樟树系列
  《指南》要求:“各地应根据地方性特点选择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作为幼儿探究和认识的对象。”香樟树在我们幼儿园很常见,一片香樟叶落到了欣怡的身上,她说:“大树妈妈怎么春天还换衣服啊?”“落下来的怎么是红的叶子啊?”多多问。我趁机追问道:“那你们有谁认识这棵大树妈妈吗?她叫什么名字呢?”小朋友们在猜测,有的说柳树,有的说不对柳树叶子是长长的,有的说是桃树等等。我知道小朋友对香樟树产生了兴趣,于是让他们围着大树坐下来。我一边指着大树一边说:“她叫香樟树。她的身上可是香香的哦。”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跑到大树身上去闻一闻。“真的是香香的。”小朋友都惊奇地叫着,我继续发问:“香樟树她有个特点,你们想知道吗?晚上回家和爸爸、妈妈讨论一下,明天来告诉我好吗?”
  于是,我把香樟树作为我班的班本特色活动,面对幼儿对香樟树的各种疑问,我巧妙引导把问题转变成了课程资源,并设计成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科学:香樟树为什么香;美术:我眼中的香樟树;综合:香樟树的秘密等。由于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实践,来源于幼儿的思考,再加上前期的准备,小朋友都非常感兴趣。
  思考: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在户外散步,游戏时所接触的事物,所产生的疑问都可能会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在面对幼儿的各种疑问时,教育者应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其中的教育价值并通过适时、巧妙追问,激发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幼儿的思考方向,扩展幼儿的思维。
  三、对应性选择策略
  幼儿的生活实践中有许多的资源,资源中有许多幼儿感兴趣和愿意探究的事物。那么究竟哪些事物才能成为课程资源呢?对应性选择策略是指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教育者可以考虑幼儿生活实践中的资源是否与现在进行的主题活动相对应,是否与现在的季节相匹配,是否与幼儿目前的发展需求相整合。
  案例:柿子系列
  我园地处农村,在园内有一片果园。其中大班幼儿最喜欢柿子树,因为到了九月份,许多柿子挂满枝头,有的甚至低垂下来,孩子们散步的时候总会去看看柿子。琪琪说:“你看柿子怎么有两种颜色呢?”可可跑过去说:“真的,一种是绿色,还有一种是黄色的。”雯雯补充道:“还有橙色的呢。”其他的孩子也都跑过来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可可甚至用手摘了一个柿子。琪琪又问:“为什么有的柿子是绿色的,有的柿子是橙色的呢?”
  关于柿子的想法和思考,孩子们越来越多,幼儿想法和思考越多,课程资源也就越丰富。我决定尊重幼儿的兴趣,为了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柿子,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写生:秋天的柿子树;科学:会变颜色的柿子;语言:阿松爷爷的柿子树;科学:如何让柿子变黄;综合:柿子品尝会等。
  以幼儿的生活实践为基础来开发课程资源,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一种表现。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只有以幼儿的生活实践为基础才能开发出适宜幼儿的课程,才能开发幼儿感兴趣的课程。只有给幼儿提供有吸引力的课程,幼儿的身心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同时教育者只有真正解放思想,做到真正以幼 儿为主体,欣赏幼儿,重视幼儿生活实践,重视在幼儿的生活中开发课程资源并且把幼儿的生活实践当做是课程资源的“活水”,才能创造性地开发出适宜的课程。幼儿也才能在生活实践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并且让我们的课程资源更丰富、更有活力。  
  (江苏省常州武进区潘家幼儿园)
  【参考文献】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17.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