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探究园本课程,实施幼儿养成教育
幼儿专家指出,2—6岁幼儿生活对他(她)的影响很大,幼儿的习惯,他(她)的性格,他(她)的交往能力,他(她)的学习能力等等,很多都需要在幼儿教育阶段去奠基。为此,我们幼儿园对幼儿的养成教育提出了“四自教育”理念,即自理、自律、自信、自主教育。
一、自理教育:培养幼儿9种必学生活技能
1.拿住杯子喝水。交给孩子水杯,训练孩子自己学习拿住杯子喝水。
2.自己吃饭。孩子拿汤匙把食物送进口中时,总会将食物撒满地。老师可在地面、桌上铺些纸或布,减少清理的麻烦,也可在他身旁,抓住宝宝的手引导他练习。
3.洗手。预防疾病从正确洗手开始。将双手弄湿之后,试着抹上肥皂或其他香乳皂,先双手合掌洗手心,再洗手背,然后再分别对十只手指搓揉,尤其是指甲部分清洗更是重要。之后再以清水冲洗干净,双手合掌轻甩,最后以毛巾擦干。
4.如厕训练。有些父母急着训练孩子大小便,而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其实孩子有其固定的排便时间,只要从他的动作表情,就可判断他是否要大小便,平时提醒孩子要大小便时要及时告诉老师。
5.穿脱衣服、鞋子。孩子到了二岁左右,喜欢自己穿脱衣服、鞋子,为孩子准备容易穿脱的衣和鞋,如扣子简单的上衣、有松紧带的裤子或裙子、粘贴式的鞋子等,并教导孩子简单的步骤。
6.折叠衣服、被子。收下来的衣服可以让孩子帮忙折叠。孩子折好衣服放在抽屉后,别忘了称赞他,孩子将会越做越好。
7.收拾玩具。可牵引着孩子至玩具存放处,告诉孩子“玩具要回家”了,让孩子将玩具放回玩具的家中,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8.以语言表达。在幼儿园里,老师可示范说出完整的句子,当孩子能以语言表达需求,而老师也给予适切的互动时,孩子的哭闹次数就会随之减少。
9.学会逃生和自救,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自律教育
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社会》这一领域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因此,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幼儿的自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小培养孩子学会自律不仅能够让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有助于孩子更好地认识社会,从而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
三、自信教育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是一种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自信心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教育孩子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赏识教育。有位教育家说过:“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带来干劲,干劲带来成就,成就带来自信,自信带来更大的成就。”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孩子,用欣赏、信任、期待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使孩子敢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大胆地进行创造、想象和活动。
2.给孩子正确的爱。爱孩子是把爱心和亲情带给孩子,一个微笑、一句表扬、一份关心,都是表达爱的方式。教师要用赞美、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克服困难。
3.培养儿童向上的人格,让儿童快乐成长。我们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民主的教育氛围,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精神。安次二幼在中、大班中组建了小礼仪方队和国旗班,实行值周制。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国旗,尊敬师长、热爱幼儿园、关心小朋友,在孩子幼小心灵中树立爱党、爱国、爱家庭的三爱教育。
四、自主教育
幼儿的自主性是指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对自己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能力,不依赖他人,自主、主动负责的个性特征,是個性发展的一个方面,主要指独立性和主动性。
1.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树立起好的榜样,这里的榜样,可以是父母自身好的品质,也可以是教师、父母做的一件小事,发表的某一点意见,或是一个好的思路、好的方案。
2.激励与启发。激励教育是在尊重孩子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有利的外部条件,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从而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发展。启发教育不是强迫孩子去学和从事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而是捕捉孩子身上将要显露出来的,或是孩子尚未意识到的对事物和学习的兴趣,通过引导,发挥他们的潜能,使孩子能在自身能力的发展中享受自己的成就和享受快乐的生活。
3.创设活动环境,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为切合幼儿自主性发展,我园各班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创设了区域活动,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让孩子自主选择游戏,主动进行活动。小班开设“开心超市”,让孩子初步有角色意识,体验超市购物经历。中班开设“自然角”,幼儿自行种植小植物,自己动手浇水管理,让孩子体验种植的快乐,感受自然成长的规律。大班开设“小餐厅”“小医院”等区域活动,孩子在创设的情境中玩得不亦乐乎,主动地去探索餐厅配餐的方法以及医院中病人与医生的语言交流等,不仅培养了孩子各个领域的不同能力,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性。
五、教师以身作则,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需要我们从幼儿园一日活动过程的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自主性教育落到实处,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六、家园联系,共同努力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因此我们经常组织父母参与幼儿园活动,这也是家园共育的重要方式。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我园每学期都会召开以“四自”教育为大主题,分别以自理、自律、自信、自主为子主题的家长学校活动。通过聘请专家讲座,教师与家长交流等多种家园共育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
“四自”教育理念是我园建园以来一直贯彻的方针,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围绕“四自”教育园本理念,从一日生活和游戏过程中逐渐深入,致力于培养幼儿的养成教育,将安次二幼打造成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儿童乐园。
作者:王力勇
第2篇:儿歌对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价值初探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指导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在幼儿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儿歌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乳汁。其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适合幼儿吟唱、欣赏,简短、通俗易懂的内容比较适合幼儿理解和识记。我国著名的幼儿文学作家张继楼曾评价儿歌是“耳口相授传万代,它是长生不老歌”。研究证明,儿歌在陶冶幼儿性情、开启幼儿心智和培养幼儿语言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1儿歌培养幼儿道德行为好习惯
儿歌能培养幼儿爱尊长、懂礼貌的好习惯。比如鲁兵的《敲背》:“老公公,八十岁,请您坐下来,给您捶捶背。”儿歌描述的是现实生活中幼儿爱戴老人、给老公公捶背的生活镜头,画面真切、温馨,而且非常轻松地将敬老爱老的美德传递给了幼儿。再如,郑春华的儿歌《甜嘴巴》:“小娃娃,甜嘴巴,喊妈妈,喊爸爸,喊得奶奶笑掉牙。”儿歌通过对小娃娃嘴巴甜,有礼貌,主动“喊人”,尤其是“喊得奶奶笑掉牙”,夸张又有趣,让幼儿在开心之余自然就学会了礼貌打招呼的好习惯。两首儿歌都非常通俗易懂,且易于幼儿学习模仿。
儿歌还能够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的好习惯。比如,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公园里,花儿开,红的红,白的白,花儿好看我不摘,人人都夸我真乖。”不仅让幼儿在学习语言、掌握颜色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爱护花朵、保护植物的好品行。再如儿歌《小青蛙》:“小青蛙,叫呱呱。水里游,岸上爬。捉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它。”仅有25个字,不仅简明扼要的将青蛙的特点和本领教给了幼儿,更是让幼儿学会保护青蛙、爱护小动物的品行。
儿歌还能培养幼儿勤劳节俭、爱惜粮食的好习惯。如传统儿歌《拾豆豆》:“胖丫丫,俊妞妞,拉着手儿过沟沟。过沟沟,拾豆豆,一拾拾了一兜兜。金豆豆,银豆豆,圆溜溜的红豆豆。一颗颗,都拾起,丰收果实不能丢,丰收果实不能丢。”再如《小鸡你别看》:“小鸡小鸡你别看,我早改了坏习惯:不掉菜,不掉饭,你快捉虫去解馋。”两首儿歌都直接立意,表扬勤劳节俭、爱惜粮食的好孩子,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2儿歌培养幼儿生活卫生好习惯
早睡早起、独自入睡是幼儿期需要着重训练的生活好习惯之一。许多优秀的催眠曲不仅能够表达成人的爱意,帮助安抚幼儿情绪,还能帮助幼儿养成科学睡眠的好习惯。如传統儿歌《宝宝要睡觉》:“宝宝要睡觉,不拍也不摇。眼睛闭闭好,不哭也不吵。”清晰明确地让幼儿认识到让成人抱着拍着摇晃着睡觉的习惯不对,睡觉的时候哭闹吵闹也不对,鼓励幼儿养成独立入睡的好习惯。此外,还有很多儿歌培养幼儿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如鲁兵的《太阳公公起得早》:“太阳公公起得早,他说:宝宝在睡觉,我去叫一叫。他爬上窗口瞧一瞧,咦,宝宝不见了。宝宝哪去了?宝宝哪去了?宝宝在院子里,一二三四做早操。太阳公公瞧见了,太阳公公眯眯笑,他说:宝宝是个好宝宝!”尽管从太阳公公着手,但却正面树立了一位早起做操赢得太阳公公喜欢的好宝宝形象,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此外还有很多好的儿歌,能够帮助训练幼儿穿衣穿鞋、喝水吃饭、整理玩具和节约用水等好的生活习惯。
作者:桂林
第3篇:幼儿养成教育点滴谈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说明了幼儿养成教育是孩子终生发展的奠基工程。在幼儿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我以引导幼儿生理、心理需要作为早期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切入口,在对科学设计情景环境、重视活动引导管理、参与随机介入教育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重视活动引导管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1)科学整合活动的功能。不同的活动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不同的作用,将不同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全面养成。我尝试设计了“风度翩翩的餐桌先生(小姐)”系列活动,在每学期推出系列进餐主题:“自助餐”“我们的食物朋友”“我们的粮食哪里来”。通过这一系列进餐活动,孩子们的用餐情况得到了大大改善。现在,班上的孩子不管什么饭菜都能吃完,而且桌面干净。孩子不挑食、节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欣喜表现,便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养成了幼儿自我约束的良好道德意识及文明的进餐行为。
(2)策划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平时的施教中,我通过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基本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比如平等交往意识、角色意识、合作能力、规则意识等,将教育渗透在活动的各个环节,引导幼儿形成必备的自主行为。例如,我设计了“客人来我家”活动,让幼儿知晓家里来了客人要懂礼貌,为客人端水果、倒茶水,如果客人中有小孩子要给其分享自己的玩具,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孩子自我服务和为同伴服务的习惯。在春游活动中,我领孩子们去市中心的绿地广场,路上要经过十字路口,还要过红绿灯,这时就可以教会孩子在公众场合讲文明,不大声喧哗,不乱扔果皮纸屑,爱护公共设施,等等。
二、科学设计情景环境,引导幼儿积极行为
(1)科学合理地设计活动室。孩子们大多活动都要在活动室开展,活动室内的布置和设计对幼儿行为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设置了红花栏,如有某某小朋友做好事了,给他(她)奖励一朵小红花;有某某小朋友帮助其他小朋友了,奖励他(她)一朵小红花;有某某小朋友表现进步了,奖励一朵小红花……。让孩子明白,只要行为是符合社会规则的,就能够得到肯定和奖励。室内各种区角设计布置也要为孩子的教育着想,比如建起小超市、小医院,让孩子模拟购物、售货、看病、买药。
(2)逐步培养孩子适应集体规则。我不会直接对幼儿提出“不能干什么”或者“必须怎么样”等这些命令式的要求,而是渗透必须遵守的规则。例如,我会在幼儿洗手的水龙头水槽前划上一条宽约30厘米的平行线,组织孩子洗手时要排队,等候前面的小朋友洗完了才能上前,不能乱抢或者拥挤,经常这样训练,让孩子从小知道参与集体活动必须遵守规则。再如,有时候幼儿往往会使用别人的水杯、毛巾等,这时候我们要指导孩子使用这些用品时必须用自己的,还要其他孩子监督谁使用了别人的私人用品。另外,我还在小亮的杯子上贴上一只小花猫,在小燕的水杯上贴上一朵小燕子……慢慢,孩子在一点一滴中学会了干什么事都要遵守规则。
三、参与随机介入教育,分享协作活动快乐
在积木活动现场,如果有孩子乱跑到其它区域玩,我就会提醒:“小朋友,这些积木真可怜,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去吗?”这样,孩子会很快把积木拿回原位置,也会尽快回到自己的区域内玩耍。通过这样不断地引导,幼儿就形成了做事负责认真、坚持不懈的好习惯。有一次,两个孩子为一盒拼图发生争抢,吵起来了,导致拼图也撒在地上。我看到后没有严厉制止,也没有批评他们,而是亲自上前把拼图捡回盒子里。我的这一举动感化了小朋友,他俩也赶忙过来捡,这时,我发问:“你们两个都想玩一盒拼图,咋办呢?”一个孩子说:“你先玩吧,”一个孩子却说:“我俩一块儿拼好吗!”我微笑着点头说:“你们一块拼,一定会比一个人拼得更好!”这样做,既拉近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情感,又共同分享了活动的快乐。孩子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形成合作意识,也懂得了要礼让的道理。
总而言之,幼儿的养成教育应该遵循“最多观察、最少指导和最大帮助”三个原则:“最多观察”就是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各方面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最小指导”不是不要指导,而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应该让幼儿自己去探索环境、去动手操作,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指导要“潜移默化”,不能一味地要求、管教。要将教育意图渗透在教育环境和各种活动中,使活动贴近孩子生活,让孩子对活动喜闻乐见,置身于活动之中,成为参与者和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此时只是孩子的鼓励者、孩子的好伙伴、孩子的保护者。“最大帮助”指教师在孩子需要帮助时给予恰当的、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要着眼于孩子终身发展,对孩子成长有益,而不是一种全方位的包办和代替的帮助。有时,孩子跌倒或者犯小错误了,要仔细考虑一下其中原因,是动作不对,还是注意力分散,抑或是没融入这个小集体,和小朋友相处不够融洽。教师要找到原因,正確鼓励、引导,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失误。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养成好的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性格,这将会使幼儿终身受益。
作者:王茸
第4篇:如何家园共育开展幼儿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起点。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明幼儿阶段养成教育的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说,养成教育是幼儿学会做人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它往往从行为的训练入手,综合多种训练方法,全面提高幼儿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它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习得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时期,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因此,从幼儿阶段开始实践养成教育对幼儿的终生发展有益。
一、家、园、社会三合力的养成教育
在养成教育过程中,保持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观念一致,保持家长和班级教师教育要求的一致性,以及孩子家庭内部要求的一致性,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探索实践过程中在三位一体的家园共育方面的做法如下。
知——通过外请专家讲座、园本家长学校培训、养成教育观念学习,让家长认识到养成教育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明确幼儿时期养成教育的细则内容。
参——请家长积极参与家庭生活养成教育和协助幼儿园的养成教育活动,例如问养成教育卷调查、“大手牵小手”亲子活动、劳动教育、礼仪宝宝评比等。
推——通过养成专题宣传栏、养成课题阶段性回馈会、清洁社区、“我爱幼儿园”“养成行为宣读”等活动,将养成教育推向社区和社会,不断传播推广。
二、重视养成教育环境对幼儿的熏陶
携手家庭和幼儿园从以下三个方面注重环境熏陶。
(一)人文德育环境
要求家长、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身言行去感染孩子、引导孩子。在家庭和幼儿园内实行5S管理法,培养家长和教师从他律走向自律,成为孩子行为模仿的典范。
(二)生活礼仪环境
家长和教师要求幼儿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说话有礼貌、做事讲文明、有秩序,做到心中有事、眼中有人,那么平时家长和教师自己就应该随时随地做到,言行一致,身先垂范;再如,家长和教师自己脱下的外套,不随意放在椅子上、桌子上,而且放在隐蔽的固定地点,折叠整齐。那么在要求孩子随时把脱下的外套挂好、物品放置好,幼儿就容易做到。家长和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只有家长和教师从自身做起,注重言传身教,才能率先垂范,给幼儿树立良好的示范。
(三)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的创造中从以下三方面营造和实施:(1)和谐家庭、和谐幼儿园团队的打造(2)家园共同营造良好教育氛围(3)多以正面引导和鼓励性的教育,让孩子大胆实践养成行为。引导家长和教师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多用赏识教育。对于幼儿好的行为表现,家长、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当幼儿的某种行为每次出现都不能获得成人的肯定时,幼儿就会有所反思:“为什么老师没有表扬我,是不是我这样做不对?”为了获得成人的肯定,幼儿会尝试自己纠正。
三、积极开展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因此,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在积极开展养成教育的途径探索中,课题研究从三个方面开展并深入:1.养成教育的生活化2.养成教育的游戏化3.养成教育的全程化。如何理解呢?教育中一日活动皆课程。家长和教师要坚持在每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中、每个活动中渗透养成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始终如一,持之以恒。
养成教育的生活化——行为习惯培养的生活化,坚持养成教育的每日培养。
养成教育的游戏化——在亲子互动、体育、音乐、语言等各领域中渗透。
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培养的全程化,注重在园、在家、在社会的实践。
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家园共育注重挖掘孩子内部的原动力,坚持正面鼓励教育,内心引导幼儿。幼儿具有持久性差,易于转移和喜欢听夸赞的特点。因此,养成教育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并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加强反复训练,耐心引导,达到长期培养的目的。经过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
1.幼儿的成长
学会了关爱和互助;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自理能力等各方面习惯的养成行为得到长足进步。
2.教师的成长
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家园共育开展养成教育过程当中,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教师团队也在成长。实践证明,教师们的礼仪形象越来越好了,专业技能也提升了,通过不断的学习与钻研,越来越有活力、正向着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迈进。
3.家长的成长
在三位一体的养成教育互动中,家长看到孩子们的可喜变化;在家长学校中,家长们也在成长,越来越喜欢上家长学校,越来越理解幼儿园和老师们的工作和要求。
养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养成教育抓得好不好,影响幼儿的一生。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从他律到自律,使常规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受益终生。家园共育开展养成教育实践工作使家长的教师都深刻体会到,落实《指南》的過程是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是提高管理水平、保教质量的过程。
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要将教育贯彻落实到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严要求,严执行,反复抓,反复练才能使教育取得实效。我们有理由相信,幼儿明天品性好不好,关键看我们今天的养成教育抓得好不好。因此,家园共育开展幼儿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可以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使幼儿受益一生。
作者:王朝芳
第5篇:幼儿养成教育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幼儿时期是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我们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将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以主题活动的方式来落实,即依从幼儿生活经验,挖掘生活教育内涵及教育价值,形成环环相扣的活动主题,来开展主题活动教学。如何设计与开展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实现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我们认为,应该首先厘清如下三个关系。
厘清六项活动间的关系,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
以集体活动为基础,拓展活动形式,开展区域、日常、亲子、竞赛和评价等活动,在厘清这六项活动间关系的基础上,创设教育情境,拓宽主题活动教育内容,能够很好地实现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例如,在大班“牙小白成长记”主题活动中,我们以六项活动为突破口,认真分析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并互为补充,取得了良好效果。
以“集体活动”奠定活动基础。我们通过故事《小红脸和小蓝脸》来了解牙齿生病的原因;通过谈话《我换牙了》来消除换牙带来的恐惧心理;通过唱演《刷牙歌》创编刷牙节奏和快乐的象声词,来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以“区域活动”创设体验情境。我们通过设置区角“牙医诊所”,投放牙齿结构图、假牙牙模、牙医工具、牙刷等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情境中了解牙齿结构,在游戏中给假牙做清洁,模仿并使用牙医工具给病人看病。
以“日常活动”巩固良好习惯。我们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如进餐、午睡、离园等时间,与幼儿互动和交流。通过餐前唱读护牙儿歌,餐后观察幼儿是否主动漱口,离园时向幼儿讲解护牙小常识等途径,来落实孩子的护牙习惯。
以“亲子活动”实现活动延伸。我们设计亲子活动“我的牙牙白”,以幼儿积极参与早晚刷牙为目标,请家长做榜样并协助幼儿观察牙齿的变化,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以“竞赛活动”展示生活能力。我们设计“刷牙比赛”活动,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掌握刷牙方法,收拾整理物品,清洁台面,增强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和自信心。
以“评价活动”了解习惯状态。我们设计“洁牙小卫士”评价活动,将洁牙观察表张贴在评价专栏中,饭后主动漱口的幼儿由教师划钩,坚持早晚刷牙的幼儿由家长划钩,每天都坚持护牙的小朋友就会被评为当月的“洁牙小明星”。
围绕特定的主题,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建构的一系列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主题活动,从单纯的集体教学活动开始,拓展延伸至其它活动形式,创设了无处不在的养成教育环境,丰富了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实现了习惯融于生活,生活中培养习惯的完整构建,充分体现了生活即教育。
厘清体验与活动的关系,丰富活动过程
幼儿教育的核心不是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而是引导幼儿个体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倡导体验式学习,从而引发幼儿的自主学习,会让幼儿更有参与的兴趣,并在体验式学习中凸显“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主题活动的特色。在设计主题活动中,我们特别强调厘清体验与活动的关系,把握活动与体验的度,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设计开展活动。
一是以幼儿的发展为基点。选择适宜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和材料,运用多种体验手段,使幼儿获得丰富的经验,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的渗入,实现“以幼儿为本”。例如:在主题活动“小小营养师”中,为了让幼儿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我们先让幼儿观察认识食物金字塔,再提供美食的仿真玩具和图片,让幼儿自己当营养师,搭配和选用食材,教师再进行评价,这比教师直接说应该吃什么和怎么吃,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是在体验中学习。尝试将幼儿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放在首位,注重幼儿生活经验与体验的获取与利用,并让幼儿在感受的基础上,在充分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再进行“表达与表现”。例如:在关于牙齿的主题活动中,将刷牙工具带进课堂,小班照镜子观察牙齿,学刷牙;中班了解牙齿结构,学会细致地刷牙;大班正确认识和对待换牙……还有叠被子、整理玩具、大班整理书包等活动也走进了我们主题活动的课堂和区域创设中。
厘清主题与领域的关系,丰富活动价值
我们所开展的主题活动,是为了满足和适应幼儿的个体需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不能将主题活动局限于某一个领域,要与幼儿生活的五大领域有机融合,使主题更具教育价值。例如,我们依据家长反映部分幼儿不愿意独立睡觉的问题,生成了主题“黑小怪我不怕”。怎样在这个主题中体现各领域的相互渗透呢?我们设计了多个活动,交叉进行,以达成目标。
针对不同的目标,融入不同的领域要求。设计了五个不同的集体活动,活动之一是“黑夜不怕入睡”,融入语言和健康领域。通过绘本故事《吃掉黑暗的怪兽》让幼儿从心理上克服对黑暗的恐惧。活动之二是“夜晚的城市”,融入艺术领域。欣赏夜景,并大胆创作刮蜡画。活动之三是“夜晚的秘密”,融入科学领域。认识夜行动物,探索发现黑暗中的自然现象。活动之四是“忙碌的夜晚”,融入社会领域。知道夜晚有很多人在工作,理解夜晚工作的重要性。活动之五是“睡觉的时候”,融入健康和科学领域。知道睡眠可使大脑、身体得到休息,进而培养正确的睡姿。
开展区域活动“黑夜和白天”,融入科学领域。开展科学区小实验,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白天和黑夜。
组织日常活动“摇篮曲”,融入艺术和健康领域。餐前、午休时播放摇篮曲,感受安静、祥和的氛围。
设计亲子活动“温馨的夜晚”,融入语言和健康领域。睡前故事时间,家长和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带着愉悦的情绪入睡。
开展竞赛活动“小小独立夜”,融入语言和健康领域。幼儿分享独自睡觉的小故事,逐步增加独立入睡的次数。
开展评价活动“独立入睡成长日记”,融入科学和健康领域。幼儿主动关注时钟,建立时间概念,做好独立入睡前的准备,按时入睡。能坚持独立入睡的小朋友可评为“独立入睡小明星”。
我们设计的生活习惯养成主题活动,不单纯在“健康”领域里实施,而是在多领域活动中开展,不单纯是“健康”或“语言”领域,而是两个领域相互渗透融合的内容,这种展开性取向的目标,可以丰富主题活动教育价值,不仅为教师的主题实施提供了工作思路,也让主题活动的开展更有意义。
在幼儿园开展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主题活动,我们还在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之中。在厘清目标、内容、形式等一系列关系之后,我们将更加静心努力,从幼儿生活需要出发,遵循幼儿学习与发展规律,找到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完善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努力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实现幼儿的和谐全面发展。
作者:杨洁
第6篇:浅谈幼儿养成教育有效开展策略
一、情境创设、感染提示
赏心悦目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旷神怡,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幼儿学生情操,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是导之以行,做到这一点,就要纠正重说理轻实践的倾向,把说理和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可见、可学、可仿、可行”。只有引导的具体,幼儿才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才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而,我在幼儿学生教室中创设了形式多样的导行氛围,悬挂了主题鲜明,适合儿童特点的壁画、时代英雄、校徽、校旗、名人名言等激励性、警示性标语,充分发挥其陶冶、激励、感染、提示的功能,使幼儿生活在这一环境中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使幼儿学生在形象生动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认识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在幼儿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这种特定的环境和生活氛围可以达到养成教育”润物细无声”的佳境。
二、建设优良集体,优化养育环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幼儿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领域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途径和力量。建设优良班集体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幼儿学生主要是在班集体中学习各种社会规范。幼儿学生在班集体中通过模仿、学习和实践,排斥某些规范,践行某些规范,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思想品德,再外化为行为习惯。在一个优良的班集体中,往往形成一种积极的规范、舆论和健康向上的风气,这些规范、舆论和风气作用于集体成员,对其心理和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使其积极向上,做出有益的行为。在这样的集体中,每个成员都积极要求进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克服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与集体协调起来。同时,班集体是学校整体养成教育目标作用于每个幼儿学生的中介环节,有促进、组装、实施养成教育的特殊功能。正如马卡连柯所深刻指出的:”不管用于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做到的一切”。
三、强调规矩,规范养成教育
中国有句俗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纪律法规,或称规范;方圆就是合乎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如《幼儿日常行为规范》《幼儿手册》等就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规矩。规矩的作用虽大部分表现在刚性上,但它可以让幼儿短时间内明确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等,并常常先人为主地在他们头脑里留下文明、礼仪等烙印,并内化为潜意识或自身的认同。当然,刚性的规范也可以有比较令人喜欢的外衣,针对孩子的认知特点,可以将规矩转化成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们乐学乐记。譬如,经常运用的编诗歌:“上课铃叮叮响,大家快快进课堂。书本摆好笔拿好,专心听讲认真想,举手发言要积极,完成作业要认真,人人争做好娃娃。”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孩子自身,因为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心智、性格发育且左右摇摆不定的阶段,必须引人规矩的刚性作用,扎扎实实规范,才能逐渐由“他律”发展为“自律”。
四、运用激励,深化养成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德西的认知评价理论认为,人具有要求自我决定的内在需要和要求有能力的内在需要,一旦这些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学生的内在动机就会降低。这要求我们在教育中要真正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平等地对待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自主性学习动机。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人脑人LI,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孩子们奋进的风帆。如有的幼儿不太喜欢用小手绢擦鼻涕,有鼻涕时就用衣服袖子一抹,还有的随地吐痰不讲卫生,我就请爱讲卫生的幼儿为他及全班小朋友做榜样,互相比较,让他们知道讲卫生的好处,经过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不断教育和训练,逐步在孩子的思想上树立起讲卫生的观念。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同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悅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开展活动,推进习惯养成
1.课堂模拟
针对幼儿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在具体教学中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有目的的设计一些课堂模拟活动,以此强化幼儿行为。例:针对部分幼儿进餐时两腿分开,满口塞食,不爱吃的东西就扔掉,饭粒掉得满桌子、满地都是的不文明现象,可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争做文明客人”的课堂模拟活动。活动中,教师扮演经理,值日生扮演服务员。在“经理”指导下,首先要求“服务员”认真擦桌子,摆餐具。然后请“客人”入座就餐,此时“经理”提出要求:“这里是文明餐厅,每一位客人都要文明就餐,餐后我们将评选文明客人”。在进餐过程中,“服务员”巡回检查,评选“文明客人”,并讲出理由。最后由“经理”为“文明客人”发放小红花。通过此项活动,孩子们明确了什么是文明进餐,并在练习过程中获得了奖励,感受到文明进餐的快乐,从而有效推进了幼儿文明习惯的养成。此外,在“娃娃家”课堂模拟活动中,孩子们知道了家庭成员间要和睦相处,礼貌待人,对人和事要有责任感;
在“客人来我家”的课堂模拟活动中,孩子们知道了客人来了要有礼貌,为客人沏茶,陪小客人玩自己心爱的玩具的道理;在“开商店”的课堂模拟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大胆主动地与人交往,而且还对顾客诚恳有礼貌。如此以往,反复强化,就能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2.课外实践
为了进一步深化习惯的养成,还可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并有意识的挖掘活动中每一个环节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将教育要求渗透在活动之中,明确幼儿的平等交往意识、角色意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等,引导幼儿的自主行为。如,在春游活动中,笔者带领幼儿去自来水公司广场。可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形成规则意识,去时路队要走整齐,到了广场后不要大声喧哗,爱护公共场所卫生等,让孩子学会在公共场合控制自己的行为。
六、结语
总之,幼儿的养成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明确养成教育对于孩子终生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加大养成教育方法的研究力度,综合运用多种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唯此才能更好地提高养成教育的实效,让幼儿受益终身。
作者:道日娜
第7篇:6S管理在幼儿养成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幼儿园应当建立必要、合理的生活常规,注重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纲要》也要求幼儿能“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可见,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6S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再加上安全。将6S管理理念运用于幼儿养成教育中,创设6S蕴含教育、安全、规则、温馨的幼儿园环境,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交往习惯、运动习惯等方面入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6S管理在幼儿养成教育中的实施研究意义
养成教育是教师根据幼儿德育的任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把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道德品质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而6S管理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将6S管理应用于幼儿养成教育中,引导幼儿向环境学习、向生活学习,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
不管是古代孔子的箴言“少年若天性,习惯之为常”,还是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的“生活教育”,都把幼儿期培养的任务定格在养成良好的习惯上。“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古语除了蕴含成长的某些规律外,也反映出“抓住教育关键期”这样一个命题。如果错过关键期,对习惯的改造将要比塑造艰难得多。
今天我们提出将6S管理应用于幼儿养成教育中,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为幼儿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6S管理在幼儿养成教育中的实施研究目标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的任何言行都表现着自己的思想、精神、品质,任何思想、精神、品质都是由点滴言行积淀的而形成的。这就是说,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形成要从小事抓起,不从点滴小事着手,幼儿优良品质的养成就无从谈起。为此,幼儿园提出了“养成教育无闲人,人人皆育人;养成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养成教育无缝隙,处处皆育人”的养成教育思想。
1.以6S管理模式推进幼儿园管理精细化,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塑造教师良好形象,是养成教育研究的基础目标。
6S精细化管理是幼儿园工作中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具体体现,是常规管理的深化,即“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的管理理念和“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用心管”的管理方法。
2.创设6S蕴含教育、安全、规则、温馨的幼儿园环境,让环境成为“不教的教育”,是养成教育研究的重要实施目标。
6S管理创设幼儿园环境包括班级环境、走廊楼梯环境、运动环境、绿化环境等,环境蕴含教育、安全、规则、温馨,让幼儿在生活环境中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种特定的环境和生活氛围可以达到养成教育“润物细无声”的佳境。
3.将6S管理应用于幼儿养成教育中,研究形成6S管理养成教育课程,是养成教育研究的中心目标。
6S管理使安全有保证、品质有保障,效率提升、整体形象提升。从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会交往习惯、运动习惯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研究,形成6S管理养成教育课程,是养成教育研究的中心目标。
养成教育的关键是导之以行,做到这一点,就要纠正重说理轻实践的倾向,把说理和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可见、可学、可仿、可行”。只有引导的具体,幼儿才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才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6S管理在幼儿养成教育中的培养的原则
6S管理在幼儿养成教育中的实施研究,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做到六性:坚持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示范性原则、暗示性原则、预见性原则。
6S的核心是“持之以恒”,教师与幼儿间的习惯培养可以说是一场持久战。试想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要求孩子每天如此,每一环节如此的坚持不懈,日复一日,的确很不容易。一致性原则包括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一致、教师之间的一致,尤其是班级教师之间的一致性,教师之间要配合默契,协调有序,相互补台。教师三人在班中的活动都应是协调的,这是班中的一种秩序,这种秩序感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俗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要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给幼儿做好榜样,成为幼儿的表率。6S注重幼儿向环境学习,让环境成为“不教的教育”,教师对儿童尽量减少口授、耳听的培养方式,要尽量把规则要求蕴涵在眼神暗示、行为暗示、环境暗示中,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逐步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个别儿童更要特别关注,做到心中有数,要有具体的培养措施和管理方式。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过程,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教育方法,采取一定的措施,更好地提高幼儿的自身素质,使幼儿受益终身。
作者简介:黎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