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浅谈高职学生如何进行教育管理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已经普遍化,而当前的社会充斥着许多不良信息,冲击着高职学生的心理,让他们不能正确的认识到这些信息的好坏,容易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正确的分辨不良信息。
一、当前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状
1.教育理念相对落后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教育中,许多学校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只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非常看重,却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性和个性化,并且教师在教学期间与学生的交流很少,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因此,不能及时的了解到学生的具体情况,这不利于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2.管理技术落后
在高职院校中,教育管理工作通常都不受领导的重视。在人员分配和专项经费上也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而且对管理者的职业培训和实践都没有怎么开展,因此教育管理者不能及时接收新的教育方法,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严重影响到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还有就是由于学校投放的资金不足,学校的硬件设施就跟不上时代,现代化教育和技术落后,造成了教育管理工作实施非常困难。
3.管理制度不完善
受到教育改革的影响,政府部门部门颁发了相关教育管理政策,但是在实际教育管理中,我国的政策虽然对学生教育管理进行了一个整体的规定,可是却没有进行细化说明,这让许多高职院校在实际管理中不能科学合理的进行指导,导致整体学生教育管理水平较低。
二、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1.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学生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结合学生有效的教学资源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从而能够使实现教育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
2.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
教育管理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非常重要,而一个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是管理顺利开展的前提。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并不是一个教师或者部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各个部门和教师进行协调,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在发挥引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及时与家庭、社会进行协调;其次,高职院校需要开展“两课”,促进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培养、社会认知的积累,从而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帮助;最后,学校应该加强教育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对学生有充分的耐心、爱心、责任心,并且要及时加强管理人员管理技术的培训,让他们能够及时掌握新的教育管理方式,从而促进学生教育管理的发展。
3.进行内部管理工作的合理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进行内部管理工作的创新,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进行内部管理创新时,一方面需要学校根据实际职位的作用,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确保每个层次之间都能够清楚自己的责任和工作目标。同时需要完善内部管理的考核制度,以确保管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保障;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进行内部创新改革时,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同时还要求学校必须注重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提高,正确的认识到教师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让教师能够及时的接受和更新先进的教育知识,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4.在教育管理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疏通
在高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着许多教师越不让学生干什么,他偏要对着干的现象,而且随着高职院校不断的扩大招生量,教师与学生不能达到平衡,很大时候疲于应付,因此以“堵”了事。实际上,只是进行堵而不去疏通,学生的坏现象并不能得到解决,反而会发展扩大。所以,在教育管理中必须注重疏导的作用,改变学生被动与服从的地位,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建议,从而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引导,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想要建立良好的師生沟通的桥梁,可以通过定期的班会、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等方式来进行,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的收集学生的消费,从而以实际情况出发,提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5.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要有度
在教育管理中,管理者要具备良好的理智来区分学生的有意过错和无意过错,并根据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出相应的教育措施。对于一些学生无意造成的错误,给予理解,并在一定限度内不进行批评追究,只是对其进行引导,让其自觉的认识到错误并进行改正。而对于那样有意犯错的学生,根据其犯错的程度和频率,按照相关规定采用公开教育或者私下面谈的方式进行教育。高职的学生都已经成人懂事了,因此很注重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因此,私下进行面谈能够保存其在其他学生面前的面子,使其能够从心底接受教师的教育批判,从而自主进行改正,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虽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也要看学生所犯事情的轻重程度。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具备完全行为能力,因此教育管理者要把握好教育管理的度,教育管理范围有限度的,绝不能违背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对于超出范围内的事情,是无法通过教育手段来实现教育目的的,否则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复旦投毒案”“上海海事大学情杀案”等,这些就不是教育管理能够解决的问题了。
结束语
当前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高职院校想要得到长期的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分析学生的特性,进而开展有效的教育管理工作。
作者:徐晓旭
第2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探讨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要鼓励儿童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工作,利用家长教育的便捷性和有效性,树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的决策与管理层面。从而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一、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1、是家长履行教育义务的表现。根据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义务教育法也指出父母需要让子女按时入学。因此,无论是从法律的角度,还是道德伦理的层面来说,父母拥有教育子女的义务和权利。
2、家长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幼儿从小与父母朝夕相处,家长的言谈举止对幼儿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幼儿的身心教育具有特殊价值。家长参与教学管理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品格,开发出他们的潜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学校发生的问题幼儿在家里会有所表现,面对学校这个大环境,幼儿缺少解决问题的经验,需要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帮助幼儿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品德,幼儿会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学习,从而对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产生认知。幼儿的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家庭教育的全面配合,而且家庭教育往往能取得更显著的成效。为了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要联合家庭教育,共同完成人才培养这个艰巨的任务[1]。
4、抵制不良信息对儿童的干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不断出现色情、暴力和诈骗信息,儿童处于教育启蒙阶段,对于信息没有识别的能力,会受到不良信息的荼毒,弱化他们的道德情感意识,阻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学校要联合家庭对儿童进行教育,寻找科学的教育方式,减少不良信息对他们的干扰,给儿童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2]。
二、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途径
1、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现在有很多托管式幼儿园,家长因为忙于工作而无暇照看幼儿,与幼儿沟通的机会也不多。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各位家长来学校看看幼儿,了解儿童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情况。这样学校也可以向家长反映儿童的近况,针对儿童出现的问题共同商讨对策,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通过活动建立学校与家长共同教育的机制[3]。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听老师上课,观看幼儿玩游戏的表现,园长还可以安排特别的环节,让幼儿准备节目献给自己的父母。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参加亲子游戏,在游戏中与孩子增进交流,给予幼儿温暖和关怀,拉近彼此情感的距离。除了特定的开放日,在“三八节”、“儿童节”以及“大班毕业典礼”等重要时节都可以邀请家长来幼儿园,放大家长参与对幼儿园教育的影响,加强家长与幼儿园的联系。
2、采用现代通讯方式与家长交流。因为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逐步增强,父母接送孩子的次数屈指可数,大多是由年迈的祖父一辈代劳。为了与家长及时沟通,幼儿园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比如说建立家长微信群或QQ群,记录家长正在使用的联系方式,制作成电话簿。如果幼儿发生什么突发情况,教师可以快速通过电话联系家长。家长因为忙于工作无法亲自去幼儿园,也可以通过电话向老师了解情况,与教师讨论加强教育的策略。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管理教育工作的效率,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儿童的近况。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或QQ的方式,上传幼儿的美术作品和近照以及节目表演的视频,弥补家长无法亲眼观看儿童表现的遗憾,让家长体会到幼儿园工作的体贴到位。利用邮件和语音功能教师也可以反馈儿童的问题,督促家长在家里加强教育,推动家长工作的顺利展开。
3、给予家长评价幼儿园管理的权利。既然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管理,就应该赋予他们评价反馈的权利。幼儿园应定期给家长发放一份幼儿园工作调查表,让家长对学校工作做出评价,指出还需改进和努力的地方,使家长体验到主人翁的感觉。园长可以举办专家座谈会,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家庭情况,邀请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与教师和家长交谈,给家长的灌输科学的教育观念,指导他们如何参与幼儿的管理教育,教授家长促进儿童的发展的有效方式。这样对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家长就有更多的想法,能提出更合理实用的建议。
三、结语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也需提高至另一个高度对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来说,要丢弃之前的自理模式,将家长教育纳入管理计划中,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统一,为儿童的健康发展共同努力。
作者:吴小仙
第3篇: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问题初探
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其中,2015年新增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6.1%,较2014年提升1.1个百分点,网民规模增速有所提升。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微博、微信、QQ、飞信、人人、青梅等都是大学生经常运用的即时通讯工具,如何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路径,灵活运用新媒体,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是当今每一个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工作方式。
在学生管理上,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我们党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为做好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占领网络宣传思想阵地,教育部在2000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2014年,教育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发展,唱响网上文化思想主旋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任务,把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高到了另一个新的高地。高校可利用微博、微信、QQ等这些网络传播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教育。
辅导员建立年级层面的思政平台,把握学生的思想价值趋向,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到一个网络平台,比如建立年级信息网站、年级讨论版块等,作为公共交流和信息发布的渠道,在发布日常工作信息的同时,可以传递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通过班级QQ群等渠道,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真实看法和感受,准确把握学生思想脉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引导和活动调控,从而有效推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辅导员需要全面掌握学生的网络交流方式,培育与学生的师生感情,拓展与学生一对一交流的途径。通过博客、QQ群、微信、校内网等新媒体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关注学生的网络签名及个人留言等,通过建立类似“好友”的朋辈交流方式,增进与学生的交流,及时或者定期解答学生的问题,高效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网络,师生之间彼此传递文件更加的快捷,信息发布面更广,解决问题的实效更短。网络交流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无时间和空间限制,QQ等即时通讯工具同时还具有高指向性(既可“点对点”又可“点对群”交流)和高私密性的特点。微博微信既可“1对N”式地广播,又可“1对1”地私聊,还可以共同兴趣或同一群体为特征组成“微群”。以往辅导员常常需要多次重复回答不同的同学提出的相同问题,而通过QQ等方式,则可以通过回答一个同学的问题让有同样问题的所有同学看到,工作效率大为提高。通过新媒体大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新媒体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时间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教育,极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
网络也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困扰。网络内容稂莠不齐,各种信息可以迅速扩散,不同的观点和意识形态都在这个平台相互交织碰撞,这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明确的大学生们而言是致命的,长期接受不良思想极易导致三观的扭曲和偏移,这就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又由于网络信息可以任意发布,并且有隐匿性和任意性的特点,给色情、暴力等垃圾文化提供了新的平台,青年学生一旦接触到这些信息,会危害到其道德观以及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因此,为避免这些,要定期开展专题班会,加强他们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对个别学生要采用单独座谈的形式,避免他们误入歧途。
由于网络的普及,通讯工具的推广,大学生们几乎每天都沉浸在网络中,他们利用这些通讯工具与陌生人聊天,交往,这虽然扩大了他们的交际面,但也存在着一定隐患。这使大学生们忽视了生活在身边的实实在在的亲人、同学、朋友,使他们陷入虚幻的人生当中;更主要的是网络的普及耽误了他们的学业,因为有的学生甚至上课的时候都在上网,或聊天,或打游戏,或看一些视频,或进行网络销售……,真正通过网络来学习知识,查找资料的真是少之又少。有的甚至搞起了网恋,由于网络的虚幻性,一部分学生受到了欺骗,失去了钱财,更有甚者失去了生命。面对各种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为辅导员只能不断的强调“不要在网络中迷失了自己,要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并为之奋斗;要有自控能力,给自己定一个看手机的时间界限”,多列举网络的危害,让学生们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转移手机上的注意力,加强兴趣的培养,多组织一些活动,让他们暂时忘记手机,忘记网络,让他们感受到,没有手机也一样有丰富多彩的生活。辅导员可以采用班会的形式,座谈的形式,或活动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形式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尽量做到意义深刻,影响深远。
作者:高红侠
第4篇:高校教育管理流程再造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效教育管理流程的改革也成为一项新的课题。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一种线性的直线模式,由于其效率地、运行慢已不符合当前高校的发展需要,而渐进式的修补和改进工作又很难从根本上扭转当前教育模式带来的颓势,且高校扩招又加剧了高校管理的难度,已成为国家、地方教育管理主体以及学校管理主体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信息时代下,信息传播速度、方式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1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的发展
近代工业化起始于西方国家,从第一次工业化革命到第二次工业化革命至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国家经历了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社会变革,其管理思想也发生了绝大的变化。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初期,出现了古典工业流程管理思想,并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不断发展,以便能更好地指导具体的管理工作,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人们发现古典工业流程管理思想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们开始了企业流程再造(BPR)的研究,以期望能再次提升企业运行效率。总之,西方国家有一套完整的BPR理论,且积累了大量的应用经验。我们没有经历过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转变,甚至在20世界中叶还没有出现工业化社会的雏形,对BPR的研究较少,应有较为初级,远没有形成应用-理论-应用的有机体。BPR的本质是企业管理流程的激进式变革,在某种程度上高校管理与企业管理较为类似,高效为学生、家长、社会负责,企业为客户、股东、社会负责,均是满足他们或文化或物质或技能的需要,这也是高效应用BPR进行激进式管理流程变革的前提条件。
2高校教育管理流程再造的实施
2.1明确教育管理流程再造的执行主体
信息时代下,信息传播速度、方式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高校管理流程再造就是建立一种扁平化的网状管理模式,确保学校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校管理流程再造可分为微观管理流程再造、中观管理流程再造和宏观管理流程再造。宏观管理流程再造由国家教育管理主体执行,为了确保未来的高校发展理念符合整体社会的发展需要,是应用BPR理论审视和反思当前整个教育管理流程的结果;中观教育管理流程再造由地方教育管理主体执行,为了确保本地区高校发展地念符合当地的行业需要,受国家宏观教育管理流程再造思想、学校办学现状以及BPR理论的多重制约和指导;微观教育管理流程再造立足于某个具体的高校,受宏观、中观教育管理流程再造思想的指导,并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审视并反思教育管理过程,是具体再造工作的具体执行者。
2.2注重教育管理流程再造工具的应用
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再造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符合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遵循一般的教育规律和原则。要想确保流程再造做到以上几点,我们需要一定的工具,确保我们的教育管理流程再造思路清晰。最常用的工具有“5W1H”和“ECRS”。5W1H指的是What,Why,Where,When,Who,How;ECRS指的是Eliminate,Combine,Rearrange,Simplity。
为了确保流程最优,应用“5W1H”,对每个流程询问以下问题:
这条流程的目的是什么?(What)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流程?(Why)
开展流程中各个活动的地点在哪里?(Where)
完成流程中各个活动的时间?(Where)
执行流程中各个活动是哪个部门或人?(Who)
流程各個活动怎么执行?(How)
为了确保流程能得到改进,应用“ECRS”:
取消流程中不必要的活动,比如一些无审核作用的签字活动、无监督效益的审查活动,没有存在的必要,可取消(Eliminate)。
为了避免工作交叉、重复,影响效率,合并一些相识的活动或关联性强的活动(Combine)。
为了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灵活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监督活动前置,把串行活动改为并行活动(Rearrange)。
简化流程中约定俗成或简单的活动,没必要具体呈现,比如上级对下级的指导、常规文件传递等(Simplity)。
运用这些工具能给我们流程再造工作提高一个新的视角,帮助我们不断简化、优化管理流程,对整个的流程再造工作提供了全程的指导。
2.3完善流程管理再造的体系保障
流程再造是一种激进式的组织变革,这与一般的流程渐进性修补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员工早已形成的一套固化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等于打破员工原有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其中的阻力较大,这也是开展流程再造的关键问题。对此想要有序推动流程再造首先应取得学校主要领导的支持,提高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政策支持,利用领导的权威扫除一些恶意消极因素。其次,应有教务处牵头组建流程规范化项目小组,由教务处负责任小组组长,小组成员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小组功能,能认识到高等教育管理的一般规律,且对流程再造有专业的认识以及相关的技术手段。流程规范化项目小组的目的是明确流程改造方式、方法,并不断优化、梳理、图形化。最后,要确保流程的权威性。建立流程执行情况监督小组,确保流程的各项活动能得到有效执行。对不执行流程的部门或个人通报处理,并责成相关负责人限时改正。对部门或个人执行情况进行评分,与部门或个人的奖金福利挂钩,确保流程能规范化发展。
总之,想要避免扩招影响办学质量,要想不被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所淘汰,高校需要加强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的研究,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办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管理流程再造的现实价值。
作者:姜海燕
第5篇:高职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引言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高职院校取得了较快发展,从招生规模来看,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进入一个以质量为主的发展阶段,而不是一味地实行大规模扩张,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上就必须进行实质性的改革。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在行政管理、学校定位等方面还存在大量的问题,这给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因此需要制定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准确定位学校的管理目标,积极探寻高职教育管理的发展机遇。
一、高职教育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管理,高职院校由教育部门管理,学生毕业以后由国家颁发正规的学历证书,而技师院校属于自主招生性质,是一种技能培训,因而由人社部门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和现象,就造成了高职教育管理中容易有很多矛盾产生,由于归属不同,管理部门的管理模式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在学校设施建设上、财政资金的分配上、教学评估等方面都是在本部门内部执行。这样就导致了各院校在设施建设上不一致,在教育经费的使用上也不能均衡配置,同时在教学质量上也没有办法实行统一的评估。
其次,在文凭发放中,教育部门颁发的是大专文凭,而人社部门颁发的是技师证书,因此教育部门队技师学院的证书不认可,造成技师学院的学生在毕业后不能享有和高职院校学生同等的待遇。另外,高职院校学生更接近与高校的教育模式,而技师学院更注重技能的培训,在实践能力上更能符合企业的岗位需求,但是出于技师学院的性质,很多政府部门不能充分认可技师学院学生的学历证书,在招生上明显存在偏见。
(二)高职院校缺乏准确的定位
一直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进行,高职院校一般来源于大专的转行,还有一些是由二级院校承办,也有的由民办院校构成。而对于普通高校来说,兴办职业学校主要在于招生,实现创收的目的,所以这一类高职中,无论在教学资源上还是课程要求上,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本校的教育力量,因此在对高职教育上没有进行特色教学,导致高职教育管理不能在实际问题上做到针对性解决。另外,民办高等院校更多的是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对高职学校的设备和设施投入都没有落实到位,再加上高职院校以技能教育为主,民办院校也不能提供完整的实训基地和试验场所。
此外,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普通高校的学生,在教学管理人员上也没有能够得到实际的锻炼,造成高职院校在教学和管理上存在较大缺陷。从学校教育管理部门来看,高职院校从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评估标准,到教学模式都很有很强烈的教育特色,这种教育特色使得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往往按照高校的教学模式进行复制,造成高职院校在定位上出现偏离。
(三)高职院校制度上不完善
我国高职院校制度设计中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高职教育管理结构上出现缺陷,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高职院校没有涉及本科的教育,对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缺少上升通道,高职院校学生要想继续接受本科教育,就必须通过专升本的途径,才能接受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
其二,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技师学院,国家目前还没有对这类院校制定出专门的教学评估标准、设施标准以及教师的人数等。高职院校现如今的教学模式以及各方面的教育管理体制完全是套用普通高校的经验。
其三,在教师职称的评定上,高职院校也没有属于自己院校的具体评定方式,同样也是以普通高校的评定方式为参考,而高职院校教师要想实现职称晋升,提高自身的待遇水平,就需要通过发表论文的方式来实现,这样就造成教师太过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实践教学工作的积累。
其四,在高职院校的经费拨付中,国家也没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高职院校专业转换快、设备更新快等特征出发,实行经费的专门拨付制度,也是我完全按照高等学校的一般规律。
其五,从目前来看,社会各行对高职院校没有起到足够的促进作用,使得高职院校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标准,而高职院校本身制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实践领域通常又与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存在偏差。
二、高职教育管理的发展对策
(一)对高职院校进行集中管理
首先可以通过成立高职教育管理委员会,对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在国家设立的具有相关权利的委员会管理下,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发展要求,出台针对高职院校的具体改革措施和发展策略,切实解决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的详细问题。高职教育管理委员会由国务院直接负责,在国务院设立相应的办公室,对接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安排,这样也能确保相关工作有效进行。
其次国家政府对教育部门在高职院校的管理职责上应该重新进行分配,让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进行统筹管理,并在审批上同等对待。对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的设施建设、教师队伍编制、经费拨付标准以及招生等方面做到一致性,在对学生专升本、教师职称晋升等也应该出台相应的应对措施。在这一点上,统筹管理的范围不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方兴办的高职院校。
另外国家和当地政府对人社部门在高职院校管理方面进行调整,重点突出其对院校的服务功能,针对技师学院的学生,为他们提供一些就业保障政策,并制定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专业培训计划,对一些技能学习创造足够的实习机会。在保证制度正确实施的同时,还应该根据社会及行业领域中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标准,在专项技能水平上制定出相应的等级标准,在技术考核通过后颁发资格证书。
(二)保障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的有效落实
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的落实,需要个方面共同参与,所以应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再结合企业投入以及社会各界力量一起完成的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的制度。首先国家应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在政策中具体规定高职院校教育经费占国家整体教育经费的比例,只有明文规定,才有正确贯彻实施的方向。
其次,国家应该大力提倡企业加入高职院校的兴办浪潮中,并且要求中央和当地政府成立专项资金来改善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设备的投入。同时为了从根源上解决高职院校教育经费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高职院校进行调查走访,分析出高职院校的特征,从而在经费拨付以及拨付方式上与其他普通高校区别出来,并根据实际状况,提高高职院校的经费标准。
另外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特别是针对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国家政府应该对这些地区,做到财政转移,将教育资金重点安排在这类地区的建设和教育工作中去。以保证这类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条件和整体保持一致。与此同时,应该重视这类地区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和晋升安排,确保他们享有和其他教师公平的待遇和机会。
(三)准确定位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
在教育改革之下,需要尽快完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体系,对高职院校近期以及长期发展应该制定出一个清晰的规划,可以有计划地实现高职院校的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可以通过在高职院校中增设本科专业,在一些被批准设立本科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本科试点教学。还可以将技师学院纳入到高职院校的管理体系中来,在对一些技师学院进行评估后,享有办法专科学历文凭的权利。
其次在对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晋升时,应该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制定出一些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晋升通道,通过和培训和奖励制度,充分稳定教师队伍。同时在对学生专升本的政策上,通过在高职院校中实行专升本这一政策,解决学生接受本科教育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适应能力,需要相关部门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改善,充分借助多方力量,实现我国人才战略的快速推进。
作者:程闯
第6篇:对高校受资助学生后续教育管理的思考
一、高校对受资助学生后续教育管理的现状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影响到学生个人成长成才、校园稳定和社会和谐,在我国,高校资助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摆脱了资金短缺的困境,但随着资助工作的深入,又衍生出一系列新的问题,比如资助金额增加、资助项目增多,但资助工作出现仅仅停留在初期评选和中期发放阶段,而后期的教育管理却相对滞后。
现今,部分高校建立了完善的受资助学生后续教育管理机制及回报体系,但是一些高校虽然意识到它的重要性,目前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具体措施,一些高校甚至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在对这批学生的后续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发展关注不够,力度不够,模式单一,对受资助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入等等。有的学校仅仅停留在对学生物质的资助,但是对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诚信意识塑造、后续追踪、还款情况调查、激励教育等都处于缺失的困境,需要建立完善的系统的后续教育管理体系。
二、对高校受资助学生后续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对高校受资助学生的后续教育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对学生本人、学校及社会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可以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在申请资助时,有的学生没有特别贫困,为了拿到款项弄虚作假,有的则通过请客等方式拉拢评议小组成员,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的诚信形象和道德水平。毕业生存在未准时还款或故意拖欠贷款不还的现象,造成在银行有信用不良的记录,甚至使一些银行停止对其他有困难学生的资助,造成恶劣影响。这些种种现象都值得高校深思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加强诚信意识的培养,这对学生个人的人生发展,对于学校的良好口碑和声誉都有重要作用。
(二)可以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一些学生缺少感恩意识,价值观模糊,社会责任感缺失,认为给予其补助是理所应当,不需要感恩和回报。长此以往,学生可能存在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势必造成资助环境存在不良风气,对学生的资助违背国家和学校育人的初衷,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在道德方面的缺失,造成社会减小对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信任感。
(三)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在受资助学生中,除获得奖学金受助学生外,其余大部分都是家庭贫困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面临经济压力。部分获得奖学金的同学为了维持自己名列前茅的状态面临学习压力,家庭贫困的部分学生来自贫困地区,存在见识不足、学习基础较差、对社会的认识欠缺等问题,也同样存在学习的压力,还有部分受助学生存在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自卑感、性格敏感、人际关系不良、三观偏差、就业困难的状况,这些存在的压力源都需要学校加强心理疏导,为学生营造更加健康的心理环境,也为学校为社会排除隐形炸弹。
(四)可以为学校构建更和谐的育人环境。一部分学生被动接受资助,而不是主动参与资助,不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其它需要资金的时候都指望于资助,长此以往形成依赖性和懒惰性,倾向于不劳而获;一部分学生在得到资助资金后大肆消费,购买高档消费品,宴请他人,带来不良影响;一部分助学贷款学生在毕业后不按时还款或故意拖欠还款,造成不良记录,影响到学校声誉;一部分受助学生存在学习、生活压力,带来心理问题,存在安全隐患;一部分缺少社会责任感,感恩观念不强,为人淡漠。凡此种种现象都给学校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学校是人们心中的“象牙塔”,需要良性的竞争环境,需要更高的道德环境,需要优良的校风,因此,对受助学生的后续教育管理尤为重要,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课题。
(五)可以为社会输送更高素质的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为社会输送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需要一專多能,不仅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多种综合能力集于一身,此外,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还不仅于此,对于人才的道德水平、人品也十分看重。因此,高校对于受资助学生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扶,更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和帮扶,为社会输送更高素质的人才,这对构建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美好德育环境而言意义非凡。
三、对高校受资助学生后续教育管理的方法
高校应将帮困、助学、奖学、育人有机融合在资助工作全过程,建立完善的受助学生后续教育管理机制体系,不仅帮助困难学生缓解物质压力,奖励学习成绩优异同学再接再厉,更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诚信意识、感恩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一)健全制度,专人管理。在学生所在的当地,可由民政部门牵头为所管辖范围内的学生建立家庭经济信息资料库,作为学生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重要依据。学校可以出台《受资助学生管理办法》,建立受助学生信用档案和违约人信息公示制度,为对受资助学生的后续教育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成立受资助学生后续教育管理委员会,由专人负责,加大对委员会成员的培养培训力度,输送到此项工作经验丰富的高校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提高对资助工作的工作能力和对资助政策的了解水平,并充分认识资助工作并非单纯的事务性工作,而是可以通过资助育人。由委员会为受助学生全面讲解资助政策,开展理财知识讲座,建立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使学生资助工作更加透明化、规范化。委员会成员应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积极进行资助工作总结,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等,不断创新后续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此外,在现有体制下,资助工作往往离不开辅导员的收集材料、组织评定、填写表格、后期管理等等,因此,高校也要对辅导员在此项工作加强培训。
(二)注重监督,建立台账。学校可通过让受助学生同寝室同学、党员干部、辅导员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进行观察记录,校园卡追踪或者设置专门信箱让学生匿名举报等等,以此加大对受资助学生的监督力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及受助资金使用情况,避免学生利用资助资金大肆消费、请客吃饭等情况发生,使资金得以合理利用。建立受助台账,受助期的追踪调查,毕业后学生还款追踪调查。学生在校期间,如还有机会再次获得资助者,应在追踪调查学生是否符合继续受资助的基本条件、是否违规使用受助资金、是否重视学业等,一旦发现不符合应取消其继续受助资格,甚至收回资助款,给予相应处理。在对毕业生的后续追踪过程中,应确保毕业生联系渠道畅通,每到还款期,应提前提醒学生按期还款,如有能力提前偿还的同学,学校应鼓励其尽早还款,如有学生拖延还款或拒绝还款的,应尽早提醒学生利害关系,做通思想工作,避免造成因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影响银行对学校信用度的降低。
(三)感恩教育,诚信教育。通过举办一些感恩活动,对国庆节、建党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节日的感恩意识宣传,营造校园感恩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感恩。通过让学生了解资助资金到达自己手里之前,相关老师为此项工作投入的精力和所做的各项准备,来感恩老师的付出。在资助工作中,诚信教育更多的是针对助学贷款这部分学生,通过举办诚信教育讲座、座谈会、班会、诚信主题活动等形式来提高学生诚信意识和道德修养,提醒学生应做到诚信还款,并可从法律的角度让学生明白诚信在资助中的重要性,避免造成因诚信意识不足产生的信誉不良记录,影响到个人信贷等,出现得不偿失的状况。
(四)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各院系可联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针对受资助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专门的心理疏导方案,开展一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其它活动。首先全面了解受资助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帮助学生减轻来自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和学习压力,减轻来自他人有色眼光产生的心理压力,消除自卑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同时,在受助学生中,存在获得资金参差不齐的现状,疏导学生不能因为等级较低费用较少,产生心理失衡的状况,引导学生不仅仅靠资助,还可通过劳动自力更生,将来有能力还可帮助别人。即便是心理健康的受助学生,也可以对其人文关怀,努力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校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五)学生自治,树立典型。成立资助服务协会,协会安排指导老师,由学生会进行管理,协会干部和成员均为受资助学生,协会内部实行受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完善协会相关运行制度,以项目化的形式自行组织开展一些回馈社会的活动。在协会内成立“受助学生爱心基金”,学生抽出部分受资助的资金投入到该基金,帮助别人,汇报社会,让资助资金二次利用。学生确实经济困难的,也可以通过学业帮扶的形式对他人进行帮助。协会应形成相应的管理、考核、选拔制度,定期评选出优秀人员,进行表彰或宣传,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典型,形成良好的受助风气。同时,协会还可组织开展一些愉悦自身身心的活动,自我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更好地诠释自治的意义。
(六)勤工助學,结合专业。学校应鼓励学生自立自强,每年评选自立自强先进个人或自强之星。有的学生很想通过劳动自食其力,但是现在校外兼职鱼龙混杂,学生一不小心遭遇诈骗陷阱,因此学校应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但现在很多勤工助学的岗位层次较低,比如打扫办公室、教室清洁,在食堂帮忙卖饭菜,在图书馆整理书籍等等,学生不能充分发挥所学、积极性并不高或对其能力的提升起不到太大的帮助。高校可提供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勤工助学岗位,也可推荐到校企合作单位锻炼,使得学生运用所学所思,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岗位有效结合,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的专业技能。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学生在助理辅导员、管理员、教师等岗位得以发挥才能。
(七)公益活动,回馈社会。参加公益活动是一个公民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是学生传递爱心、传递正能量、奉献社会、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的一种方式,也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有尊严地接受资助,而非不劳而获。学生应改变“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可以通过帮扶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特殊儿童,服务社区,环境保护知识宣传等方式开展公益活动,磨练意志,培养社会责任感,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价值,用行动回报国家、社会、学校和他人。学校可以将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情况进行登记,作为表彰或再次资助的考察方式之一。
对高校而言,资助工作是长期性工作,因此,对受资助学生的后续教育管理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个学校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助人做好育人导向,根据校情进行系统分析,学习借鉴它校好的做法的同时,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学校的后续教育管理之路,形成优良的资助环境,这对提高资助效益,对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对学校的长效发展,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作者:苏丹
第7篇:新背景下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政策调整探讨
引言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对教育的管理体制是功不可没的。教育的管理主要体现于用合适的管理方式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使教学高效的运营。而政策的改变是非常有必要性的。是国家的政策制定者根据世界的形式与环境,做到与时俱进的这一目的。任何国家都是重视教育的,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立国之本,是为国家培育栋梁的一个摇篮,所以一个能重视教育的民族是一个不断进步的民族,是一个奋发的民族。而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与改革可以使教育教学更加高效的运行下去,得到一个良好并长足的发展。这一意义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1政策調整的意义与解析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其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创新,确立了我党早日步入快车道,并加快进程的这一伟大目标,而在政策的不断调整下,我党建立了更加高效的亲民的政府管理体制,而教育管理体制也在其熏陶下有条不紊的飞速发展。为我国全面培养人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同时在新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也可以与时俱进不局限于过去。开创新的未来篇章。
2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在我国历年来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变动中教育体制是最佳的受益者,我们可以观察到其中的规律,随着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不在集中于其中一点,开始变得不断的权利下方于地方,对其管理以及教育权限进行不断的扩大,给予了地方权利的不断扩大,使其更加有自主教学教育的培训能力,更多的可以体现在教育模式的不断改变之中。良好的更教育模式可以使教育变得更加个性化,正应了那句老话“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可以定制不同的学习计划。使学生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完善,不会因为应试教育而变得视野狭窄,并磨灭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对老师的工作量也有所减轻。增强了教学质量使教育管理更上一层台阶。使教育资源分配的更为合理。是教学质量更加高效的完美完成。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另一点好处便是是学校有更强的自主发挥能力,令其教学变得个性化,多元化,减少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危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无论在哪个国家在哪个地点,教育都是立国之本,最受到人们重视的。而教育管理是提高教育水平和办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和实践的目来运转的。现在社会强调的是科学的教育管理。紧跟时代的步伐。谱写出教育界的最强音。
3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注意事项
虽然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在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关注下,已经得到较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与些许注意事项。发展必然伴随着改革,而改革必然时期进行变化,变化就会有新旧矛盾问题的产生。由于政府下放了权利,使教学不在全部依赖于政府,让教育进行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所以出现了一些民办学校。但是有些学校的出现极大的增添了教育的无序性质。变相的收取高额的学费,做出“出国”承诺等。这些学校缺乏有效的管理,破坏了教育教学的秩序。所以有关部门应该把握尺度对其进行改良,改善。增强其教育的有序性。保证教育可以良好的贯彻与落实于基层人民和广大群众。使教育的普及率得到提高,增加国民教育教学的素质,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以及道德修养。
4加强对地方教育体制改革的落实
教育的普及已经传播到了我国的各个角落,但是省级以下的教育体制改革还应该有待加强,应该对地方上的教育体制进行完善和充实,使其拥有地方特色。旗帜化鲜明。责任分化更为明确。遵守教育法律的前提下完成个性发展这一转变。为学生的多元化学习奠定基础。改变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缺陷。
5其他国家对教育体制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在一些其他的国家里学校与政府是分开管理的。政府依照法律法规来制定,其他则有学校的法律负责人进行统一管理。让正规社会群体对其进行督促和检查。虽然我国的体系可能和其他国家的体系不尽相同,但是也有其参考的价值。我国也对其进行了部分的调整,把学校变成事业。我认为这是解决目前教育秩序混乱的一计良药。督促了学校的办学效率,提高了办学质量。减轻了政府压力与负担。更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对教育进行一个良好的运行。以少量的经费投入就可以回报更多的高标准与高质量的学校进行良性的竞争与参与。
6教育体制改革需要进行的完善
虽然我们的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了快车道,高速发展与运营阶段,但仍有个别欠缺需要完善比如说信息系统的完善便是尤为重要的。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便捷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他所带来的好处,于是也应用于各个行业当中,在国外的有些地区已经使用信息化教学。并且发展的如火如荼。事实已经向我们证明这一定是未来教育的必要发展趋势之一。所以对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完善也需要尽早落实,并且贯彻实施。同时检查督办机构的完善与监理对教育改革也很有帮助作用。加强对学校的监督与检查,提高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率,减少错误的发生,所以说对监督设施的完善也非常重要。显然上述需要完善的完善的问题需要一步步的去落实,不可以贪功求快。要稳扎稳打完成这一伟大的发展目标。
7结束语
教育是立国之本,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关系着未来国家的强大与否,而大数据时代到来为教育事业的多元化个性化进行了更加丰富的渲染,填充了我国应试教育下所遗留的空白,增强多元化的教育事业发展,对现有的问题进行及早的分析与解决。对教育改革所欠缺的漏洞可以尽早的完善,更加高效的提高管理水平,以增加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可以享受更科学管理所带来的高效教学。增加学生们对学习的积极性,早日实现我国教育强国这一主要目的。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增光添彩。
作者:赵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