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声乐教学是必修课,声乐教学模式是否科学,不仅影响着学生对于声乐课的兴趣,还影响着学生歌唱方法与歌唱水平的提升。
要想成为适应未来发展的新型幼儿教师,声乐课起着关键性作用。简要论述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
目前,虽然一些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对声乐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比较重视声乐课教学,但是,许多高校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
声乐课教学有效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幼儿教育声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应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一个高效、完善的新的教学模式,用更科学的标准来审视教学,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创新授课形式,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集体课教学,一种是个体课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与音乐专业的声乐课有所不同。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既要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同时,教学内容还要有针对性,要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两种授课形式相结合,在整个教学中体现学前特色。集体课教学有集体课教学的优势,个体课教学有个体课教学的优势,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集体中体现融入个体,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声乐的理论和技巧传授,可以选择集体课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师资源,还有利于在声乐技巧学习难度较大时,缓解学生在单独授课时的惧怕心理。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对学生乐感的培养非常重要,因为学生未来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幼儿,小朋友对情感表现的需求比较强烈,所以,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声乐教学乐感和表现力培养就非常关键。在集体教学中,笔者演唱抒情歌曲,喜欢采用母音来唱,并练习脸部的表情,让学生体会乐感,进而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在集体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既有技巧又有乐感。
在声乐教学中,要想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只是采用集体教学。还要将集体与个体相融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学前的声乐教学中,可以采用先集体后分组再个人的形式,在集体中融入个体授课,一首练声曲先集体唱, 然后针对强弱,在有效地解决共性问题后,再个人演唱找出个体问题。当然,采用集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对于授课教师有很高的要求。
教师自身必须有很强的判断能力,可以快速判定学生的声音正确与否,同时,还可以辨别学生咬字是否正确以及声音发声点、气息、共鸣等,这样,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才能够既有效地解决授课时间问题,又锻炼学生的胆量,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采用“融合式”教学方法,选择艺术价值高的歌曲及儿童歌曲进行教学
“融合式”教学方法是结合视唱、乐理、舞蹈等多个学科,将它们融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融合式”教学最关键的是分析歌曲的各个元素,把握歌曲的朗诵节奏,提高学生的视唱识谱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详细地讲解歌词本身的含义,歌曲创作的特点,要让学生了解到歌曲中所涉及的乐理知识,蕴含的情感,同时,还要结合歌曲内容,设计出对应的肢体语言,从而达到声情并茂。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歌曲内容,尝试师生的配合演唱。如果是讲解简单的音乐剧片段,也可以教师、学生分角色演唱,教师唱一段学生唱一段。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既学到了声乐知识和相关的演唱技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总之,运用“融合式”授课法,可以创造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效果更高效,教学模式更科学。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在选择欣赏歌曲的时候,尽量选择那些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紧贴当前音乐形势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歌曲。可以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文学性、伴奏生动、意境久远、旋律优美的艺术歌曲。如《劳动最光荣》,在学唱中,可分为四个步骤来完成。
进行范唱和歌曲的示范,促进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整体感受。这些歌曲可以快速地被学生所接受,能够唤起学生的美好感受。在进行声乐教学的时候,还要注重融入一些儿童歌曲,要让学生对于优秀的儿童歌曲有所了解和认知,学会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电影美术篇《小猫钓鱼》的插曲,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能对歌曲热烈欢快的气氛进行整体的把握,并能体会歌曲所蕴含的道理。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创新授课形式,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演唱技巧及乐感的前提下,采用“融合式”教学方法,选择艺术价值高的歌曲及儿童歌曲进行教学,丰富教学模式,将集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结合,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作者:袁楠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6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