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论基于“教室”变“活动室”的学前教育改革

2016-05-09 10: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发幼儿的智力,为其将来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奠定基础。但是,我国学前教育目前却指向了知识教育,致使其幼儿智力得不到应有开发。在具体教育教学中,还是小学般地在固定教室实施教育教学,致使学前教育小学化。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建立活动室教育模式,让幼儿在游戏、绘画、舞蹈等活动中自主性地展开活动,以开发其智力,是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学前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我国学前教育目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前教育理念问题,二是学前教育硬件建设问题。在理念上,很多幼儿园及其教师把学前教育看成是知识教育,在幼儿园以给幼儿传授知识为主。从学前教育价值的角度来说,人们只看到显性价值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隐性价值。

 

近年来,不少学者、专家开始关注个体价值的研究,然而,大部分研究较多地关注婴幼儿个体发展的显性价值方面,包括发展认知、培养道德、陶冶情操、保育身体等价值范畴,而对隐性价值的挖掘还关注不够。即使有些学者关注隐性价值,也把最为重要的智力开发、思维训练没有作为主要内容,如有学者指出,学前教育隐性价值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中没有预料到的教育价值,它以间接的方式发生作用,呈现出隐性的功能效用。

 

学前教育对婴幼儿个体的隐性价值在园所实践中具体表现在婴幼儿个体的社会化、主体化、个性化三个方面。虽然幼儿主体化、个性化发展多少含有智力发展的因素,但幼儿智力开发还是没有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到重要位置。各地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是,随着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即小学和幼儿园争抢大班生源。许多小学规定要上本校的一年级,必须先上本校的学前班。小学办学前班,通常是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下放,让幼儿提前学习一年级的课程。但到小学以后,孩子们又得重新再学一遍一年级课程。

 

学习内容的重复,加上小学学前班教师往往不了解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教学方式成人化,容易导致孩子过早厌学。小学学前班这种小学化、成人化的做法,也影响到了幼儿园。幼儿园为了留住生源,也提前教幼儿认字、写字、算算术、学拼音等等。所以,学前教育理念是目前幼儿教育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之前没有得到特别重视,从基础建设看,主要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现状,学前教育教学还是中小学般地集中在固定教室,这就从客观上不可避免地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学前教育的形式应以活动为主,活动的前提是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活动场所。而目前各地幼儿园数量有限、规模小,在园幼儿大都爆满,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基本教育教学需求,导致有益于幼儿智力开发的客观环境难以实现,这也是目前影响学前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活动室教育模式的创建

 

  包括学前教育理念在内的学前教育问题与其硬件建设直接相关。幼儿园中小学般的教室教育模式不宜于幼儿智力开发和素质拓展,学前教育的知识教育现象主要就是由这种客观因素所致。所以,变固定教室为多类型各具特色的活动室,按大中小班轮流在不同的活动室通过活动形式进行幼儿教育,是改变目前学前教育不合理现象、解决学前教育问题的突破点。

 

  在具体做法上,按幼儿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建立活动室,如幼儿游戏活动室、幼儿绘画活动室、幼儿舞蹈活动室、幼儿演唱活动室、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室、幼儿文明礼仪活动室等,不固定教室,按教育教学计划让幼儿在不同活动室轮流活动,通过活动形式进行各层次、各类别教育,开发幼儿智力,扩展素质教育,达到教育目标。

 QQ截图20160412135908.png

  三、抓住政策机遇促进学前教育改革

 

  学前教育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包括设施、环境在内的硬件建设对教育方式、方法甚至教育理念都具有较大程度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从硬件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学前教育发展,是学前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大力扶持和发展学前教育。比较而言,我国学前教育还比较落后,很多地县级城市学前教育资源十分紧缺,农村地区几乎是空白。这就为学前教育从源头上规范建设提供了可能,如果说将现有学前教育设施进行改造有一定难度的话,新建学前教育设施完全可以科学规划、合理建设。所以,目前新建幼儿园应该按活动室形式建设,以利于幼儿科学教育。

 

学前教育是人生启蒙、成长起点的奠基,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是一个关涉民族素质和祖国未来的重要问题;同时,学前教育关涉到千家万户的未来和幸福,备受人民群众的关注和期盼,是一个保障教育公平、关乎社会和谐的重要社会民生问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2010年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作出重要批示。

 

学前教育史无前例的顶层设计、高端安排,表明这次改革不是简单的调整,而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与此同时,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全国各省(区、市)政府统筹规划,分解年度任务,落实经费,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省根据国务院要求都确立了三年行动计划及其目标。

 

比如甘肃省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13年,全省新建、改扩建1000所幼儿园,创建一批骨干示范性幼儿园,保教质量显著提高;完善本、专科学历幼儿教师补充机制,组织实施幼儿教师特岗计划,招录1万名幼儿教师,教师队伍结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建立省、市、县三级幼儿教师培训体系,完成80%在职幼儿教师和园长的培训任务;全省新增幼儿园园位27万个,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70%,学前二年毛入园率达到5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45%

 

基本实现公办幼儿园资源明显扩大、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显著改善、民办幼儿园发展规范有序、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资源网络初步形成的目标任务。2015年,国家又实施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新增、新建幼儿园基本还是原模式,实质上是为了完成数量指标,在形式上解决入园难,对入园后的科学有效教育,几乎没有考虑。这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引起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关注。

 

  作者:宋梵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