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活动室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场所。从物理角度来看,它有一定的空间面积;从教育角度来说,它可以承载不同组织方式的教学活动。〔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活动室是幼儿和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互动最频繁的地方,因此必须能够满足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需要。目前,我国幼儿园活动室的利用情况如何?其空间布局是否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呢?本研究以南京市6所幼儿园为例(其中包含有城市、县镇、农村三个层面的幼儿园),实地测查大班的活动室,从活动室面积、空间布局和教学形式三方面分析活动室的利用情况。
有关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园的一切空间都具有教育意义,幼儿园没有一处是无用的空间。〔2〕幼儿在园的室内活动场地虽然以班级活动室为主,但走廊、拐角等也都应是活动室空间的延伸。可供幼儿活动的空间是除去桌椅、柜子、设备等物品所占面积后的面积。本研究中的“生均活动面积”即指幼儿园班级室内面积减去桌椅、柜子、设备等物品所占面积后的实际面积除以班级幼儿人数所得的面积。
班级规模主要指班级幼儿人数,班级规模是影响园所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班级规模如果过度膨胀,会导致教学空间拥挤,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3〕1987年,原国家劳动人事部和国家教委联合颁发了《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规定,大班班级规模为31~35人。从上表可以看出,有3所幼儿园的大班人数不符合规定,主要是城市公办园和农村公办性质幼儿园。
二、班级活动空间布局与教学组织形式
从图1、图2可以看出,幼儿园A、B均将活动室分隔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集体教学区,另一部分为活动区。集体教学作为我国传统的幼儿园教学组织形式,其活动过程一般是在教师的直接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的。〔5〕活动区活动,也称区域活动、区角活动,是指在活动室划分出一定的区域,通过投放相关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与材料、同伴等积极互动,进而获得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活动和活动区活动各具特点,前者目标明确、控制性强、指导性强,后者更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学习为目的。〔6〕这几所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时间表显示,上午9:20~9:50、9:55~10:25为集体教学活动时间,下午15:30~16:20为区域活动时间。由此可见,这两种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成为幼儿园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幼儿园E将室内空间的近1/3用作专门的午睡室,活动室内整齐地摆放着两排桌椅,所有图书和玩教具均摆放在壁柜里,壁柜高约2米,高处摆放的物品幼儿难以拿取。由于幼儿园室内使用面积较小(33.78平方米)、班级规模较大(40人),因此活动室显得很拥挤。虽
然幼儿园利用阳台存放水桶柜和图书了,但是因为阳台是一个呈三角形的区域,面积仅有6.72平方米,因此幼儿根本无法利用这个阳台空间开展区域活动。幼儿园E是镇中心幼儿园,从一日活动时间安排来看,上午9:00~10:00为集体教学活动时间,10:00~10:55为创造性游戏时间,下午15:15~15:55为区域活动时间。从活动室空间布局来看,幼儿园E的区域活动是围坐在桌子旁进行的。
三、问题及改进建议
调查显示,6所幼儿园的生均活动面积均低于“拥挤”状态的临界值(2.32平方米),其中农村幼儿园的生均活动面积最小。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幼儿园实际建筑面积就不达标,二是幼儿园也没有充分挖掘可供利用的空间。例如,6所幼儿园中有4所没有很好地利用活动室外的走廊。开发室外走廊不仅可以增加活动面积,而且可以模糊室内外空间的界限,让幼儿产生连续性的空间体验,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另外,6所幼儿园的午睡室空间都是固定的,幼儿园B、F的午睡室是单独的,其余4所幼儿园的午睡室是与活动室相连的,如果在幼儿活动期间将床铺折叠摆放,将可有效拓宽幼儿的活动空间。
从调查的6所幼儿园看,均设置了集体教学区域,椅子摆放呈U型,这表明教师在集体教学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活动室内增设了各种活动区,其目的是为幼儿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但是观察发现,这些增设的活动区空间大多是“挤出来”的,反而使活动室空间变得更为狭小。只有幼儿园A的幼儿可以直接到活动区游戏,其余幼儿园中的幼儿均需要将活动区的材料拿到集体活动区域(桌子周围)来操作,所谓的区角只是一个材料摆放的地方。当区域活动结束时,幼儿就得将材料放回原位。值得注意的是,前文测算的生均活动面积是以充分利用室内活动空间为前提的,而目前幼儿园普遍采用的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教学组织形式并不允许幼儿自主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因此幼儿的“拥挤”状态实际上更为严重。教师应进一步充分认识到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活动室的一切布局都应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而不应本末倒置,将幼儿束缚在各种场地之中。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提出,“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本次调研的农村幼儿园F的园舍前身是小学校舍,但是改建后的园舍并不符合幼儿园的要求。首先,从幼儿园的园舍用房来看,国家规定每个班级应有一间活动室、一间卫生间和一间衣帽、教具贮藏室,而幼儿园F的每个班级只有一间活动室。其次,活动室是幼儿在园活动的主要场所,地面应该防滑并具有一定的柔软性,而这6所幼儿园中城市、县镇幼儿园多铺有木地板或塑胶地板,但农村幼儿园活动室的地面铺的是瓷砖。因此,将小学校舍改建成幼儿园应该注意细节,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富有教育性的环境。
参考文献:
〔2〕〔4〕朱家雄.在不同社会密度的活动室中活动的幼儿行为的对比研究〔J〕.心理科学,1996,(3):183-185.
〔5〕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9-81.
〔7〕陈鹤琴.科学化的现代幼儿教育〔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2:245-302.
转自《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