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本土音乐融入幼儿教育的问题和策略

2015-12-13 11: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民族音乐源于生活,有着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发并利用本土音乐资源中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容健康向上的内容对幼儿进行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永春县地处闽南中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如鼓队舞、高甲戏、南音、木偶戏、布袋戏、山歌等。我园将本土音乐引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不仅开拓了幼儿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还增强了幼儿对本土音乐的审美情感,体验了创造与表现的快乐,激发了幼儿热爱乡土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感。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成长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利用环境对幼儿的熏陶作用,使幼儿感受本土音乐的美。
  二、选择适合的素材,激发幼儿探索本土音乐的兴趣
  要挑选浅显易懂、幼儿感兴趣的素材。如南音—《正月点灯红》、《直入花园》、《春节良宵》;永春民歌—《手巾歌》、《园内开花》;永春游戏童谣—《天黑黑》、《掩乌鸡》、《鸡角公》、《打铁歌》;高甲戏—《新娘上轿》、《群丑献艺》等等。其次,挑选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在选取教材时注重选择健康向上的内容,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多方面协调发展,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为一生打好基础。例如木偶戏的传统曲目《沉香救母》、《火焰山》等都是宏扬民族正气,激发人们勇敢、善良、勤奋等良好品质的好素材。这些资源既蕴涵着文化艺术知识,又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是不可多得的幼儿教育资源。
  创造需要想像,而想像又是创造的前提。在音乐活动中,注重音乐形式的多样化,不仅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让幼儿在本土音乐艺术活动中体验快乐。
  充分挖掘利用本土音乐资源,对本土优质音乐资源进行重新组织、灵活运用、创新发展,将民俗文化与幼儿的学习相融合,不仅可以让幼儿植根于民俗这一丰富的文化土壤,了解其内涵,继承其精华,萌发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的意识,又能提高幼儿的人文素养,进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