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农村“留守幼儿”情感教育缺失的教育策略分析

2015-12-13 11: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 情感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和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心理现象,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①从情感的内容看,情感可划分为机体情感、知觉情感和社会情感。从情感体验的内容看,可划分为道德情感、理智感、美感。从情感体验看可分为积极情感体验、中间情感体验和消极情感体验。积极情感体验可使机体的思维敏捷,反应敏捷,心理健康;消极情感会使个体情绪低沉,思维停滞,过多的消极情绪会使个体出现反社会性人格和行为。
  幼儿的情感在三岁以前基本上处于萌芽期,具有奠基作用。尤其是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在这个阶段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幼儿时期不能跟父母建立一种亲密的情感,情感发展没有完善,那么幼儿未来的发展中将会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而三岁以后,特别是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幼儿通过与伙伴和教师的相处,社会性情感发展起来了。从道德感、理智感等情感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所以情感教育在幼儿时期尤为重要。②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8份,回收108份,有效回收率100%。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随机访谈了20名幼儿。访谈内容包括:幼儿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家庭生活环境、在园情况及个人身心发展状况。
  3 农村“留守幼儿”的情感教育缺失原因分析
  在安徽省广大的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滞后,无法和城市相比。它们一方面存在“无力”的问题,即农村幼儿园的办园设备、师资力量、资金等严重不足,客观上远远达不到正规办园的条件要求,也满足不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另一方存在“无心”的问题,幼儿园的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不高,幼儿教育观相对落后,缺乏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对幼儿的情感教育不够重视。④据实际情况反映,很多乡镇只有一个公(下转第190页)(上接第163页)办园,民办园也很少。入园的幼儿接受的启蒙教育也很不规范和科学,大多是“小学化”的教育,更无法顾及对幼儿情感教育的关注了。
  家庭(主要指父母)在这些“留守幼儿”的教育尤其是情感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却存在着“有力无心”的问题。“有力”是指父母虽然不在幼儿身边,但原本是可以做到和幼儿的情感交流与教育的。父母可以利用现在方便的交通和通达的信息手段,使用正确的方法,与幼儿互动,加强对幼儿的情感教育。然而在“有力”基本能保证的前提下,家长却是“无心”的,即父母缺乏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意识,主观上没有重视这一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家庭在“留守幼儿”的情感教育方面是失职的,从而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4.1 强化政府的教育引导职能,关注留守幼儿情感教育
  4.2 加强幼儿园情感教育的引导和补偿作用,营造温暖的教育氛围
  4.3 增进家园合作,形成家校与社会的情感教育合力
  注释
  ② 陈帼眉著.学前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12-313.
  ④ 陈帼眉, 姜勇主编. 幼儿教育心理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41-14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