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研究农村 留守学生 教育策略

2015-07-08 08: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或南下沿海打工赚钱,在农村出现了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目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相当普遍,问题也十分复杂,是我校近几年来政教工作的重头戏。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预防“留守学生”的各种问题的产生,成为家庭、学校、教育部门、社会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留守学生;健康;教育对策


1.背景
随着农民进城打工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于是,在农村便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留守学生”。“留守学生”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产物。这种不可遏止的外出务工潮造成农村许多孩子短期或长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形成诸多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教育”现象。这些“留守学生”有的痴迷电子游戏,进入不良网吧;有的甚至还在学校拉帮结派、横行霸道;还有的与社会上闲杂人员来往频繁,沾上小偷小摸的恶习。整天神智恍惚,不思学习,让老师伤透了脑筋。老师发现问题,却找不到家长,或代理监护人漠然置之,或“留守家长”无力过问,因而出现教育的脱节和不协调。致使留守学生成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
2.“留守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
2.1性格缺陷;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下一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养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wWw.lw881.com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烦恼与冲突需要倾诉的对象,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而由于留守学生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经商,与留守儿童联系较少,有的甚至多年未与孩子谋面,很难与子女交流,使有些孩子产生孤独、寂寞、胆怯心理,形成孤僻性格;而作为监护人的祖辈或亲戚通常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又助长了其自私任性、蛮横霸道、心理逆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2.2情感缺失;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依恋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安全、信任的基本态度,但留守小孩与父母间依恋关系的正常发展过程被中断。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少,有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两星期通一次电话;有的一年见到一两次,有的甚至3、5年都没有见面,当孩子想找父母的时候找不到或者碍于经济的考虑拼命克制,使许多留守孩子多数时候只能独自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导致孩子对社会的安全感、信任感无法建立。
2.3学习困难;外出务工潮使农村许多孩子失去了直接监护人,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位,如果只有父母一方在外打工,另一方在家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心孩子的学习,也很少对孩子提供个性化的、针对性强的辅导,一旦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也无法给其释疑解难;如果父母均外出打工,小孩是隔代监护的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根本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如果孩子交由亲戚代为照顾的,叔叔阿姨往往不愿多加管束,管太多又怕父母回来后埋怨,还不如放任,只要不出大的乱子,他们就算完成任务,也不会在孩子的学习上多下工夫,比较缺乏责任感。因此,“留守学生”的学习教育,一般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的学习教育要差一些,有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学习困难重重。
2.4品行不端;由于父母没有在身边,代理家长或隔代长辈管理不力,在厌学、逃课、外出打电游、上网,参与违法乱纪纪事件的学生中,“留守学生”占很大比例。有的“留守学生”甚至与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赌博、看黄色录相,逐步沾染上各种社会习气,成为十足的“痞子”、“混混”。一些家长常年在外务工,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拿钱上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

,他们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玩物丧志。
3.对“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建议
3.1认真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学生档案;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大,但他们并不是集中在学校的一个班或几个班,因而增强了学校班级管理的难度。同时,每个留守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不一样,为了准确地掌握留守学生的真实情况,我校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力,认真摸底调查。通过家访、电话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掌握父母的外出动向以及托付于何人何地等情况。同时,要将调查情况,认真分析,分类梳理,详实的掌握留守学生的真实情况,并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3.2试行“托管”制度;即要求每个“留守学生”找一个自己熟悉而又信任的老师委托管理。托管老师可以是班主任、任课老师,也可以是职工。建立托管关系后,学生每周必须与托管老师进行至少一次的思想交流及学习、生活情况汇报,托管老师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就相当于学生的第二父母。学校每月定期召集托管老师、班主任老师交流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每学期末要安排一次托管老师与“留守学生”监护人见面会,以加强联系,形成教育活力。
3.3积极开展活动,促进“留守学生”的管理;“留守学生”的管理,最主要的方式是正面教育和侧面诱导。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有利于促进“留守学生”的管理。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留守学生”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每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学生开展一至二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
3.4慈严结合,疏堵并举;加强“留守学生”出入管理,尽可能减少“留守学生”与社会不良现象的接触。加强法纪教育,规范个体行为,聘请县司法局、县人民医院等部门同志来校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和青春期教育,提高他们辨别是非和生活自理能力。老师与“留守学生”家长或监护进行联系,汇报其子女在校表现,“留守学生”也通过电话与远在异地他乡辛勤务工、经商的父母进行情感交流,让其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留守学生”是教育对象的一部分,教育者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学习上,营造良好的氛围;生活上,尽力排忧解难;心理上,积极正确引导。促使他们同非“留守学生”一样,“留守不流泪,“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中央教科所主办的《新教育》2004年6月.
[2] 《都来关心“留守儿童”》四川日报 2004年12月7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