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的策略分析

2015-11-21 09: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并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进行幼儿科学的教育活动。这也充分遵循了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那么,作为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呢?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活动时,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幼儿才能有更大的空间进行动手尝试。在活动中,幼儿会发现问题,并产生疑问,进而萌发寻求答案的欲望,这时的主动探索就会产生作用,幼儿就会进入状态,这是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孩子们对玩水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会看到他们把石子、树叶等小物件投进水里,看着溅起的水花,开心不已,百玩不厌。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我为幼儿准备了人手一份的活动材料,包括水盆若干个、牙膏皮、石子、橡皮泥、泡沫板、空药丸盒、塑料吸管、铅笔、塑料插片、积木块。然后让孩子们猜想,这些材料如果放到水里会怎样?这样就引起了幼儿的思考,激发了幼儿一探究竟的愿望。因此,材料的投放对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是很重要的。
  由于幼儿的年龄比较小,他们有着很强的好奇心,身边的事物、现象都是他们用来观察、探索的对象,如果此时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同时对幼儿的探索活动给予支持,那么幼儿就会兴致勃勃地探索下去。例如,大班幼儿对影子这一有趣的光学现象特别感兴趣,他们喜欢和影子做游戏,因此,我们经常会开展有关影子的科学活动,这些活动一般都是围绕着影子产生的原理展开,幼儿较难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三、要充分满足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因此,首先应保护其好奇心,对幼儿好问、并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现象千万不能敷衍了事:“知道了,知道了”,或不屑一顾:“这有什么可奇怪的”,甚至于不耐烦地指责:“不要再问了”,“多么啰嗦”等等。其次,要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探求欲。教育过程应引起悬念,教具的出示程序上、学具的出示程序上、学具的变化上、提问的设计中、教师语言的处理上都要注意引发幼儿的好奇心。第三,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以利于引发探索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选材内容,在日常生活话题讲述、文学作品讲述,老师不断设置疑问,引起幼儿有探其究竟的念头。如,故事一开头布置场景就设问让幼儿想法解决问题;故事结束,提出问题让幼儿展开讨论。在认识事物中运用发现法更能促使幼儿具有探索的精神。
  总之,幼儿的科学教育教学,要重视幼儿的自身感受,注意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培养兴趣,从而使幼儿喜欢在科学活动中学习、思考、进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