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幼儿自主阅读中教师的作为的问题分析

2015-11-16 10: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看到本期的讨论话题“幼儿自主阅读中教师是否该介入指导”,我首先想到的是一则在今年暑假期间引起广泛讨论的新闻“全民阅读立法”。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教材和教辅书。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这样的数据对比让人震惊。在今年两会期间,邬书林、葛剑雄、白岩松等115名全国委员联名提案,建议把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据报道,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了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
  在这个思考基础上,“幼儿自主阅读中教师是否该介入指导”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可以从幼儿阅读的真正价值出发。
  二、营造书香氛围,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恰恰相反,教师或者家长在幼儿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中非常重要。我想,有一个词能够非常贴切地表现环境的影响力——“书香门第”。那进一步说,“书香门第”的影响力在哪儿呢?我想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良好的阅读物质环境,书香家庭的书籍不说汗牛充栋至少也是随处可遇;二是身传言教的阅读习惯示范,书香家庭的父母也往往是爱书之人,朗朗书声、灯前身影都能给孩子良好的引导。
  那么,教师在幼儿的阅读习惯形成中应该做些什么呢?不妨也把幼儿在园的时间营造出“书香门第”氛围。其实,阅读就在于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比如将教室的阅读角放上舒适的垫子,换一种柔和的墙纸;拿着书在幼儿午睡前给孩子讲个故事,并且告诉他们这本好听的故事书就在图书架上等着他们;在角落里设置一个“图书转换区”,小伙伴们可以互相介绍自己看的图书,交换爸爸妈妈买的书籍;在日常的交流时间,老师也可以说说自己看的图书,流露出对书的喜爱和欣赏: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自然地穿插一些关于书本的内容,如古人与书的故事、书的页码的意义等等。通过这样一种自然的熏陶,习惯阅读的种子一定可以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生根发芽。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